福建省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第一学段(模块)考试试题(地理理)
第一卷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请结合右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与右
图所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
A.三江平原 B.热量带
C.东部季风区 D.福建省和龙岩市
右图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
2、以下叙述可以反映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是( )
A.糖料作物种植上南菜(甜菜)北蔗(甘蔗)
B.传统粮食生产上南麦北稻
C.农业发展方向上东农西牧
D.传统运输方式上南车北船
3、导致右图中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主要是( )
A.交通交件 B.土地条件 C.人文条件 D.气候条件
地理科学广泛运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都有了重大变化,据此回答4~5题。
4、龙岩市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各个出租车的位置信息,可采
用的技术是( )
A.GPS B.RS C.GIS D.GIS和GPS
5、在城市管理GIS中,将城市交通图层、居民区图层,公园分布图层叠加后,可以( )
A.计算城市绿地面积 B.合理调整公交线路站点
C.估算商店零售总额 D.分析建筑设计的质量
右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导致西北荒漠化扩大的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7、关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候干旱 ②黑土广布 ③植被稀疏 ④水源充足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右图是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关于亚马孙雨林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B.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
C.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
D.亚马孙公路从大西洋沿岸贯通太平洋沿岸
9、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 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右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所示区域主要地形类型是( )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D.山地
11、与东北平原相比,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是( )
A.热量丰富 B.土壤肥沃 C.地形平坦 D.人少地多
12、图示区域应重点防范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漠化 C.土地盐碱化 D.土地石漠化
阅读下面两图,完成13~15题。
13、该省作为能源基地,其经济发展的关键是( )
A.加强原煤的生产和输出 B.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的产业链
C.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D.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植被
14、右图所示的是“该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构筑了三条依赖本地的自然资源的产业链”
示意图。请问,该省的自然资源除了煤炭之外还有( )
A.铜矿石 B.石油 C.铝土矿 D.石灰石
15、该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后,明显的成效是( )
①改善了环境质量 ②提高了煤炭的附加值
③使产业结构多元化 ④减轻了交通运输的负担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下图是长江的干流剖面图和长江中下游逐月流量变化曲线图,联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利用的经验,完成16~18题。
16、下列描述能正确反映长江中下游气候和水文特征的是( )
A.温带季风气候,河流有两个汛期 B.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夏汛冬枯
C.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水量夏秋多,冬春少 D.高寒气候,冬季断流
17、受流域自然背景的影响,长江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是( )
A.上游以生态效益为核心,开发旅游业 B.中游疏通河道,大力发展航运
C.采取梯级开发,实现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 D.下游兴建大坝,防洪,发电
18、长江三峡工程的修建,带来的影响是( )
A.长江航运被大坝完全阻断 B.改善了三峡河段的航行条件
C.使坝址上游洪水发生机率增加 D.长江中游平原耕地盐碱化现象加剧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右图是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M所处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地区,
但其农业发展也受到当地自然条件的制约,下面四个
选项中,哪一项对其农业发展最为不利(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20、图中P地所处的平原地区,由于自然原因形成了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湿地(沼泽),针
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P地正确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建商品粮基地
B.尽快开发未垦荒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C.大规模退耕还湿地,停止粮食生产,建立自然保护区
D.因地制宜,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出现大片出租、出售土地的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1~22题。
21、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 B.气候高温少雨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具有肥沃的红壤
22、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
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下列生产模式中,适宜当地发展的是( )
A.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B.发展杉木—果树—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生产
C.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发挥当地的人才优势
D.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
右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23~24题。
23、图中A—B阶段,该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的特点是( )
A.经济快速增长,环境保持良性发展
B.环境变化和缓
C.经济快速增长,环境迅速恶化
D.经济稳步增长
24、在A之前的时期内,该区域经济发展较为缓
慢,可能的原因是( )
①工业基础薄弱 ②矿产资源贫乏 ③劳动力缺乏
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较低 ⑤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我国西部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其中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72%,已探明煤炭保有量约占全国的39%,下图是我国西电东送示意图,读图完成25~27题。
25、西电东送是把西部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火电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主要分布在( )
A.b B.d C.c D.a
26、水能资源得到梯级开发的有( )
A.a和b B.a和c C.a和e D.b和e
27、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这是因为( )
A.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和使用量减少
B.使东部电价升高,其他能源消耗增多
C.使东部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D.使东部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下图是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28~30题。
28、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玩具制造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29、该产业部门属于( )
A.技术密集型工业 B.劳动密集型工业
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30、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劳动力价格 B.技术 C.交通运输 D.原料
二卷(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40分)
31、表一是“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部分省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表(2002年)”,图1是“东北地区简图”。读图和表格,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表一
地 区 人均耕地面积(hm2)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m2)
东北地区 黑龙江 0.31 4916
吉林 0.21 5872
辽宁 0.10 5870
长江三角洲 上海 0.02 7044
江苏 0.07 6207
浙江 0.05 6175
全 国 0.10 4885
(1)图1中表示大兴安岭的字母代号是 ;表示俄罗斯的数字序号是 。
(2)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等;这里的农作物分布具有“麦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的特色,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特点。
(3)与长江三角洲相比,东北地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 ;但粮食商品率较高,主要原因是人均耕地面积较 。
(4)东北地区与美国中部平原相比,两地农业生产的共同特点有生产规模 (大或小),机械化程度 (高或低)。
(5)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多选)
①积极开垦沼泽地 ②推广农作物新品种
③退耕还林还草 ④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32、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随距海距离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 ,干旱程度 。
(2)决定图示区域为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地区的人为因素是 、 和
。
(3)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长期丧失 ,其实际是 的退化,请列举我国主要的荒漠化土地类型
。(至少3种)
33、下图是我国部分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能源生产和输出地区,甲、乙、丙为能源输入地区,箭头表示能源输送方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三峡水利工程位于 基地(填字母),该地区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原因是 ;水能作为能源,它与煤炭相比,最突出的优点的是 。
(2)图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是 (填字母),由该基地向乙地区的能源输送工程为 工程,由图中的B、C、D、E地区输往甲、乙、丙地区的输电工程被称为 工程。下面四个说法能够说明建设这些能源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选择填空)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紧张状况 ②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状况
③减轻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④调整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3)从图中可以分析出,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34、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材料A:下图中的省份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但省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平衡。为了促进共同富裕,该省制定了北部崛起,振兴中部的科学发展战略。图中的a、b箭头分别表示该省内的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的方向。
材料B:下表为上图所示省份北部某县开发区内企业招工的部分信息表。
招工单位 工种 名额(人) 条件 月薪
佳鹏纸管 操作工 15 40岁以下 1000
洪港毛纺 操作工 300 女性,初中以上 约1000
华美服饰 操作工 100 熟练工 1000
康利电池 操作工 20 初中以上,已婚 1000
(1)该省省内的人口流动方向是 ,该省的产业转移方向是 。
(2)从该省北部某县的招聘信息可以看出,该县的开发区的工业部门以 指向型为主;从招聘的职位来看,劳动都素质要求较 ,劳动力数量要求较 。
(3)表中所示县域的工业园区,接纳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有
。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段(模块)考试
高二(理科)地理试题
参考答案
33、(1) E 水量大、水流急、落差大 清洁、可再生
(2) A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①④
(3) 能源生产和输出的主要在西部地区,东南沿海地区是能源消费的主要地区
34、(1) 由北向南 由南向北
(2) 劳动力 低 多
(3) 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土地价格较低
明确界线
过度性界线
图例
A
B
C
D
GDP
污染程度
时间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