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张PPT)
14 促织
变形记(节选)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猾黠(xiá)
竦立(sǒnɡ)
不啻(chì)
觇视(zhǎn)
B.惭怍(zuò)
惙然(chuò)
迂讷(nè)
藁葬(ɡǎo)
C.审谛(dì)
寒颤(zhàn)
蹄躈(jiào)
下颚(è)
D.科敛(liǎn)
翕辟(xī)
邑庠(yànɡ)
恩荫(yìn)
【解析】选B。A项,“觇”应读“chān”;C项,“躈”应读“qiào”;D项,
“庠”应读“xiánɡ”。
﹒
﹒
﹒
﹒
﹒
﹒
﹒
﹒
﹒
﹒
﹒
﹒
﹒
﹒
﹒
﹒
2.找出下列句中表时间的词,并解释其含义。
(1)俄见小虫跃起
( )
(2)斯须就毙
( )
(3)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 )
(4)旋见鸡伸颈摆扑
( )
(5)未几,成归
( )
(6)无何,宰以卓异闻
( )
(7)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 )
(8)既得其尸于井
( )
参考答案:(1)俄:不久,一会儿。(2)斯须:一会儿。(3)少间:一会儿。(4)旋:随即,跟着。(5)未几:没多久。(6)无何:没多久。(7)食顷:一顿饭的工夫,形容时间很短。(8)既:不久,随后。
3.选词填空或判断词语运用正误。
(1)有关专家表示,目前正筛选一些老药_____“炎症风暴”出现,比如在风湿病
领域有效的药物,部分经过体外细胞实验验证的药物已进行临床试验。(克
制·抑制)
(2)在这次行动中,B-52H轰炸机小心翼翼地穿越霍尔木兹海峡,但是这架轰炸机
的行踪,还是被当地防空部队发现并且锁定。(
)
抑制
√
﹒
﹒
﹒
﹒
(3)日前,在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隔离病房走廊,一对多天未见面的医护夫妻
萍水相逢,“全副武装”的他们通过声音和眼神认出了彼此,两人敞开双臂,互
相拥抱为对方加油打气。(
)
(4)凌晨3点,深夜出诊的镇卫生院村医返回时,骑的摩托车打滑陷在泥坑里动弹
不得,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推出来。(
)
×。“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与语境不符,应该用“不期而遇”。
√
﹒
﹒
﹒
﹒
﹒
﹒
﹒
﹒
﹒
﹒
文本研读探究
【文本研读】
促 织
(一)阅读文中第1~3段,完成1~3题。
宣德间,宫中尚(①__________)促织之戏,岁(②_____)征民间。此物故
(③_____)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④_____)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
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⑤_____)其直,居为奇货。
里胥猾黠,假(⑥___________)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崇尚,喜好
每年
本来
讨好
抬高
凭借、利用
﹒
﹒
﹒
﹒
﹒
﹒
邑有成名者,操(⑦_____)童子业,久不售(⑧_____________________)。为
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⑨___
_____)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
处,探石发(⑩___)穴,靡(?___)计不施,迄(?_____)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
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_______)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
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从事
卖出。这里指考取秀才
正
赶上
死何裨益?不
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掏
无
最终
用杖打
﹒
﹒
﹒
﹒
﹒
﹒
﹒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________)问。见红女白婆,
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各各竦立(?___________)以听。少间,帘内掷
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___________)。成妻纳(?__________)钱案
上,焚拜如前人。食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帘动,片纸抛落。拾视
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旁一蟆,若将跳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__________)胸怀。折藏之,
归以示(?_________)成。
到,前往
巫从旁望
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
恭敬地站着
差失、不和
贡献,缴纳
一顿饭的工夫,形容时间很短
中意,适合
给……看
﹒
﹒
﹒
﹒
﹒
﹒
﹒
﹒
﹒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下列对第1~3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1段围绕着征集促织,充分地表现了官府的贪鄙、“游侠儿”的居奇、里胥的刁猾。
B.成名“迂讷”,主动充“里正”,以致家业败落,自行捕捉促织,苦受杖刑。
C.第2段点出成名因“征促织”而遭受的苦难,同时表现出他忠厚的性格。
D.成妻问卜得图为再度捕捉促织提供了线索,由此推动情节的发展。
【解析】选B。充“里正”是受里胥的陷害,并非成名主动所为。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也许还有万一找到的希望。
(2)巫婆从旁边望着空中替代他们祷告,嘴唇忽闭忽开,不知在说些什么。
(二)阅读课文第4~7段,完成后面问题。
成反复自念,得无(①_____)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真逼
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
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②_____),绝无踪响。
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③_____)
求,见有虫伏棘根。遽(④_____)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
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虽连城拱璧不啻也。(1)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
(⑤_____)官责。
莫非
用尽
拨开
急忙
充抵
﹒
﹒
﹒
﹒
﹒
﹒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
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骂曰:“业根,死期至
矣!而(⑥___)翁归,自与汝覆算耳!”儿涕而出。
你
﹒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得其尸于井,
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⑦_________),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
聊赖(⑧__________)。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⑨_____________
___)。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蟋蟀笼虚,顾之则气断声吞,亦不敢
复究儿。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
(⑩__________),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2)覆之以掌,
虚若无物;手裁(?_________)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趁之,折过墙隅,迷其所
往。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_____)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
面对墙角
依赖,指望
气息微弱的样
子
窥视,探看
同“才”
细察
﹒
﹒
﹒
﹒
﹒
﹒
﹒
﹒
﹒
﹒
其小,劣之。惟徬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衿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
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___)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______
_____)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
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
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_______)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
(?___)敌领。少年大骇,解令休止。虫翘然矜(?__________)鸣,似报主知。
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3)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
到
坚持,
一定
一会儿
咬
得意,骄傲
﹒
﹒
﹒
﹒
﹒
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
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_____)置笼中。
拾起
﹒
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5.下列对第4~7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成名得画,按图苦搜,终获佳品,“留待限期,以塞官责”,解脱苦难有了希望,至此第一层波澜趋向平息。
B.成子投井自杀的悲剧,其原因不过是毙一蟋蟀,这充分反映了官府贪暴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之深。
C.小说以夸张手法与细节描写来显示促织的才能。写促织的善斗,采用了衬托与对比的手法。
D.鸡的出现和“径进以啄”,形成极其危急的情势,而小虫以其机敏出人意料地将鸡制伏,用对比的手法显示了促织的神奇本领。
【解析】选D。D项,此处运用夸张的手法。
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成名特别高兴,用笼子装上提回家,全家庆贺,即使是价值连城的宝玉也比不上它。
(2)他高兴地去捕捉它,那蟋蟀鸣叫了一声就跳走了,行动得非常快。
(3)两人正在共同观赏,一只鸡突然来到,直接前进以便向小蟋蟀啄去。
7.围绕一只蟋蟀,成名的心理活动由“惴惴”到
“大喜”,由“大喜”到
“失色”,又由“失色”到“惊喜”。请简要分析这种心理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成名捕捉了一只小虫,自己感到沮丧,惴惴不安,担心“不中于款”,不能符合官府心意。当村中少年要将驯养的“蟹壳青”强与他的小虫搏斗时,他“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当小虫角逐得胜,成名一反常态,变成“大喜”。此时,鸡来啄小虫,“成骇立愕呼”,“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当小虫又获胜时,“成益惊喜”。统治者爱好“促织之戏”,把成名这样的老实人精神上折磨摧残至此。
(三)阅读文中第8、9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翼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成述其异,宰不
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②_____)。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
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
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
衣缎。抚军不忘所自(④__________),无何(⑤_______),宰以卓异闻,宰悦,免
成役。又嘱学使俾(⑥___)入邑庠(⑦_____)。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
次日。“翼”同“翌”
倒下
臣下向君主陈述事情的一种公文。这里作动词
由来,来源
没多久
使
学校
﹒
﹒
﹒
﹒
﹒
﹒
﹒
﹒
﹒
﹒
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1)抚军亦厚赉(⑧__________)成。不数岁,田百
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赠送,赏赐
﹒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
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2)独是
成氏子以蠹(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
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⑩_____)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
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蛀虫。这里用来比喻胥吏
酬劳
﹒
﹒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敏捷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
(2)所以皇帝的每一小步,都关系到人民的性命,不可以忽视。
变形记(节选)
(一)阅读小说第1~13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下面对节选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格里高尔在父亲的公司破产、全家处于困顿的境况下,去当旅行推销员,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B.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地干活,却受老板的气。
C.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大得吓人的甲壳虫”,惊慌忧郁,将工作的事忘到九霄云外。
D.格里高尔虽然成了甲虫,但作为人的情感还在。他为不能按时上班而着急。
【解析】选C。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甲壳虫后,依然想着去工作的事。
2.第2段对格里高尔房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揭示了格里高尔遭受的生活环境的压力。居住房间狭小拥挤,繁重的工作之余,没有一个宽敞舒适的休息之地,上班被挤压,下班后回到家中还被挤压。
(二)阅读小说第14段到结束,完成后面的问题。
3.下面对节选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详细地描写格里高尔下床、开锁的艰难,表现了他本分、善良且很有责任感、热爱家人、忠于职守,也表现了一个小人物的辛酸。
B.一个员工没按时上班,公司竟派协理亲自登门探望,这说明公司对员工的关心。所以,协理执意要亲眼看到格里高尔。
C.看到格里高尔,父亲“用手捂住眼睛哭了起来”,这是绝望地哭,因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就意味着家庭一时失去了经济支柱。
D.协理走后,父亲粗暴地把格里高尔赶回房间,一点也不怕他受了伤、流了血,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
【解析】选B。通过协理的话可以看出,协理上门完全是公司怕格里高尔不上班耽误公司的生意。
4.这一部分中作者的叙述语调有何独特之处?这样叙述有何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一部分中,卡夫卡的叙述语调平静得近乎冷漠。人变成甲虫,本来是一个凄惨而又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但作者以不动声色、不动感情、不加议论的平静笔调写出,给人一种似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感觉,这不禁更加令人警醒:当可怕变得平庸时,平庸就成为更加可怕的事实。由此激发读者去思索人的生存现状以及改变这现状的问题。
【重点探究】
1.《促织》“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中“然”“败堵”“发”“迄”“济”等词语,应怎样理解?
【点拨】“然”是不及物动词,意为“对,是的”,表肯定。“败堵”,破旧的墙壁。“堵”做墙壁解,是其古义与今义的重要区别之一;“堵”做墙壁解是它的本义,后来才用作量词。“发”的基本意义之一是“开”,具体解释应视具体语境而异。“探石发穴”的“发”是“掘开”;下文的“窃发盆”的“发”是“打开”。“迄”有“至、到”和“竟、终”两义。“济”的意义很多,这里是“成功”的意思。“迄无济”可译为“最终也没有成功”。以上词语,都需要准确理解。特别要注意“成然之”这种意动句法。
2.《促织》作者寓讽刺于叙述之中,常常不露声色,而揶揄谐谑的味道隐含其中,令人玩味不已。试从具体语言入手,分析下面一段引文的讽刺特点。
……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
【点拨】这段话貌似平正的叙述,实则进行辛辣的讽刺。“抚军”身为一省的民政军政最高长官,不关心国计民生,却一心对上阿谀奉承,细写“促织疏”,这本身就是极大的讽刺。表面在写宫中“试”虫之优劣,实则揭露了包含天子在内统治者的腐朽荒淫。皇帝赏赐的不是有治国安邦之功的文臣武将,而是投其所好满足享乐欲的佞幸小人。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作者完全把抚军当成一个有良心的人,“抚军不忘所自”,心眼不错,真是明褒暗贬。那个一心“欲媚上官”,残害百姓的县宰,最后竟以治理才能优异而享有好名声,黑白颠倒到滑稽的地步。
3.卡夫卡在《变形记(节选)》中是如何运用“变形”艺术手法的?
【点拨】此处“变形”是指卡夫卡采用一套有别于传统的叙述方式和技巧,通过变形把描写的客观对象加以“陌生化”处理,让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披上一层奇异的色彩,以此来促使人们从不同角度重新思考同一事物,进而探究其本质。卡夫卡在作品中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他对社会、对人的思考,在荒诞的故事背后是并不荒诞的情感表达,寄寓的恰恰是卡夫卡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痛彻的思索。
【备选要点】
1.结合格里高尔在家庭和公司的表现,简要概括其形象特点。
【点拨】格里高尔是一个小人物。父母欠债,妹妹上学,沉重的家庭负担和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工作,目的是还清债务,改善家庭生活。在公司里,经常受老板的气,仍能尽职尽责,变成甲壳虫后还想着去上班工作。对父母,他是一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一个好哥哥。他是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是一个受压迫、受欺凌的弱者。
2.《变形记》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对此,你是怎么认识的?
【点拨】它真实地表现了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异化。在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被“物”(金钱、机器、产品、生产方式等)驱使、胁迫、统治而不能自主,成为“物”的奴隶,进而失去人的本性,变为非人。主人公格里高尔的故事正是人异化为非人这一哲学生存现状的体现。
【技法借鉴】
心
理
描
写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促织》《变形记》中都有大量的精妙的人物心理描写。
【运用点拨】
1.要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使心理描写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
2.要做到恰如其分,实事求是。不可主观臆造、无限制扩大。冗长烦琐的心理描写往往令人生厌。
3.需要和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主题阅读】
善良,让他形变心不变
格里高尔不幸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要早早起床工作,因为他是一名推销员。他讨厌这份工作,这不只是因为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还有老板对他的不公平待遇。但他必须忍辱负重做这份工作,为的是那份亲情。他要为了父母而谨小慎微,父母欠了债,他要替父母还清。这对亲情的重视其实就是人善良品性的表现,格里高尔身为甲虫却保持了人性的善良。是善良,让他形变心不变。
阅读鉴赏延伸
★文化传承
1.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3.要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送安慰的人。
——巴金
4.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就得高尚了,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为。
——[法]卢梭
5.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英]罗素
6.善良的、忠心的、心里充满着爱的人不断地给人间带来幸福。
——[美]马克·吐温
★践行楷模
“中国好人”王会岑
2019年3月28日,新野县施庵镇宋张村村民王会岑再
次被河南省国学文化促进会评为先进优秀人物。王会岑
有一个光辉的称谓——“中国好人”,他有一个骄傲的
名字——“共产党员”。他还被人尊称为“讨薪哥”
“救人哥”。
他曾经数次在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或不法侵害的紧急关头,临危不惧,以一己之躯挺身而出,不怕流血牺牲。三十多年来,王会岑曾经数次救过上百人的性命,多次受伤自己默默疗伤,总是给家人撒着善意的谎言:我没事,挺好的……
2019年3月18日中国之声《我是农民我骄傲》报道了王会岑保护收藏农耕用具一万多件,留住历史的文化、记住乡愁,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做贡献。
王会岑在邓州施工清淤中挖出国家野生大鲵,面对三十万元的诱惑不动心,王会岑向商贩说道:“保护国家野生动物人人有责,不是咱的咱坚决不要,就是给我一百万我也不卖。”随后王会岑把鲵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三十多年来,王会岑坚持助人为乐,上百次调解民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行程数百万米帮助农民工讨薪十多次,累计义务讨薪一千三百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五保户、孤寡老人、贫困户、抗战老兵、大病患者、山体滑坡受害者等人一百多万元。
他成立了“中国好人帮”爱心团队,带动更多的人做好事。2015年9月入选“中国好人榜”。2015年11月荣登“好人365”封面人物,“十大新闻人物”“模范人物”“道德模范”“五一劳动模范”等称号。
★素养内化
请以“善良”为话题写一段话,表达你的观点和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相信这个世界是善良的。
一个小女孩送给我的这句话,我考虑了许久,真的是这样。
我始终以为善良只是自己向往的一种境界罢了,许多时间里,我都在想,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是善良的,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惧怕呢?或许这样的想法太过天真了,可事实也是被大多数人所知的,原来这个世界还是美丽的。
其实仔细观察这个社会确实是和平的,有时我们觉得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是被十面埋伏,可现在却觉得不以为然,自从那个女孩告诉过我后,我真的相信了这个世界是善良的。也许只是听了她甜甜的声音而服从了,但我还是找出了可以相信的证据:如果每天清晨你都去晨练,你可以发现有很多人在一旁“唱着和平之曲”,无论是孩童的声音,还是老人们的晚年趣味,那一种欢喜与慈祥很温暖你的心田;或者,在一次无意间的谈话中你可以感觉到某人真的是很好,如果你能感受得到,那么你已经相信了这个世界是善良的。
所以说,我相信这个世界,我相信它是善良的。
【类文欣赏】
大路上的小孩
卡夫卡
我听到车子驶过园子栅栏前面。有时我从树叶中轻微晃动的空隙里看看,看看在这炎热的夏天,马车的轮辐和辕杆是怎样嘎嘎作响的。农民从地里回来,他们大声地笑着。这可是缺德。
这是我父母的园子,我正在园子树林中间休息,坐在秋千架上。
栅栏外的活动停止了,追逐着的小孩也过去了,粮车载着男人们和女人们,他们坐在禾把上,将花坛都遮住了。将近傍晚,我看到一位先生拄着手杖在慢慢散步,两个姑娘手挽着手,迎着他走去,一面向他打招呼,一面拐向旁边的草丛。
然后,我看到鸟儿像喷出来似的飞腾,我的目光跟踪着它们,看着它们是如何在眨眼之间升空,我的目光跟着它们直到我不再觉得它们在飞,而是我自己在往下坠。出于偏好,我紧紧地抓住秋千的绳子开始轻微地摇荡起来。不久,我摇晃得激烈了一些,晚风吹来,颇感凉意,现在,天上已不是飞翔的鸟儿,却是闪动的星星。
烛光下,我正用晚餐,我经常将两臂搁在木板上,咬着我的黄油面包,这时我已经累了。风将破得厉害的窗帘吹得鼓胀起来,外面有人路过窗前,间或两手抓紧帘子仔细端详我并要和我说上几句。通常蜡烛很快便熄灭了,在黑暗的蜡烛烟雾中,聚集的蚊蝇正要兜一阵圈子,有一个人在窗外问我什么,所以我看着他,我好像在看着一座山或看着纯净的微风,也没有许多要回答他的。
有一个人跳上窗户的胸墙,进行通报,而另外的人似乎已经到了房前,我自然站起来,叹息着。这人说:“不行,你为什么这样叹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特殊情况吗?有什么倒霉的事吗?我们不从中休息一下吗?一切都完了吗?”
什么也没有完,我们跑到房前。
——“你老是迟到。”
“怎么说老是我?”——“就是你,你不愿意跟我们一起的时候,就待在家里。”——“缺德。”——“什么?缺德!你说什么?”
这个晚上我们就这样头顶头地干起来了,也不顾白天黑夜。很快,我们背心上的钮扣互相摩擦,犹如牙齿上下碰撞;一会儿,我们又互相追逐,彼此距离总是差不多;我们浑身发热,像热带的动物一样。我们又像古代战争中的胸甲骑士一样跺着脚走,昂着头,往小胡同下面进军,我们又以这种攻击姿势继续向大路上挺进,个别人进入街道的沟渠里,但他们并未消失在黑暗的斜坡前,而是像陌生人一样站在上面的田间小道上,居高临下地看着我们。
“你们下来!”——“你们先上来!”——“你们把我们拽下来嘛,别忘了,我们并不蠢。”
——“你们说说看,你们可是胆小啊!只管来嘛!来嘛!”
——“真的吗?你们?就是你们,要把我们拽下来?没瞧瞧你们那副熊样?”
我们开始攻击,我们被胸脯撞击着,被摔在沟渠草丛里,我们跌倒了,是自愿的,草丛里到处一样的暖和,草丛的冷暖,我们不知道,只觉得累。
我滚向左侧,以手当枕,这时我真想睡觉!虽然我想用突出的下颚把自己顶起来,但却滚进了更深的沟里。然后我用手臂支撑前面,两腿斜缩,向前扑去,结果又掉进了一个深沟,肯定比前一条沟更深,但我一点也不想停止这种游戏。我真想在最后的一个沟渠里充分地放松自己,躺下来美美地睡上一觉。特别是我的膝盖,我几乎忘记了它。我躺着,我躺着笑了,我的背有毛病。当一个男孩双肘贴着髋部从斜坡越过我的沟渠跳向大路上时,我看见他墨黑的鞋底,这时,我眨了眨眼。
月亮升得相当高了,一辆邮车在月光下驶过,微风四处轻轻飘起,在壕沟里我也感觉到了。附近的树林里已开始沙沙作响,这时,一个人躺着不怎么觉得孤独。
“你们在哪儿?”——“过来!”——“大家一起来!”
——“你躲什么,别胡闹!”
——“你们知道邮车过去了吗?”
——“没有!已经过去了吗?”
——“当然,在你睡觉的时候,邮车已经过去了。”
——“我睡觉了吗?我可没有睡呀!”
——“别吭声,有人看见了。”
——“我求求你。”
——“过来。”
我们靠得很近地跑着,有的人彼此握手,头昂得不够高,因为大家都在朝下
走路,有人发出印第安人战斗时的呐喊,我们疾速奔跑,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在快跑时风也助了我们一臂之力,恐怕什么也挡不住我们。在超过别人时,我
们可以交叉手臂,而且安静地环视周围。到了野溪桥我们就停下来了,继续往
前跑的人也返回来了。桥下的水冲击着石子和植物的根部,好像还并不多晚,
我们之中居然没有人跳到桥的栏杆上去。在远处的灌木丛后驶出一辆火车,所
有车厢通明透亮,玻璃窗肯定都打开了。我们中有一个人开始唱起了矿工之歌,
我们也都跟着唱。我们唱得比火车前进的节奏要快得多,我们摇晃着手臂,歌
声的力度不够,但我们歌声紧迫,并因此而开心。如果有一个人将自己的声音融入并领起其他人的声音,他就如同被鱼咬住一样,大家跟着他唱起来。我们唱近处的森林,唱远方的游子,声声入耳。大人都还在活动,母亲们正在收拾夜晚的床铺。
时间到了,我向站在我旁边的人亲了一下,和离我最近的三个人拉了拉手,然后开始回家了。没有人叫我。我拐进了第一个十字路口,在那里他们看不见我了。我在田间小路上跑着,又进入了树林。我赶往位于南边的城里,从那儿就到我们村了。
“注意,那儿有人,他们不睡觉。”
“那他们为什么不睡觉?”
“因为他们不累。”
“他们为什么不累?”
“因为他们是傻子。”
“傻子要累多好啊!”
【赏析】小说讲的是一群孩子所度过的一个无聊的、无所事事的、胡打乱闹的、疯来疯去的下午和晚上。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傻瓜(大人们)原本可以活得很轻松的,然而多少人却对那些纷繁琐碎的身外之物孜孜以求,最后像傻子一样身心俱疲。他们不是不知道累,而是无暇释放这种累,因为他们被一种叫作欲望的东西所驱驰而无暇自顾。其实,人的潜意识中无不希望像孩子一样去过一种本真、简单的生活,但尘世的名利又让人趋之若鹜而不能自已。这就是我们为自己设下的人生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