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9 11:3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考试范围:第三单元;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字词书写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dǐ
yù(_____)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hàn
wèi(_____)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将永远
míng
kè(_____)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史册上!
二、选择题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大抵
郑重
竹竿
深不可测
B.和蔼
守寡
粗犷
切切察察
C.菩萨
渴慕
哀悼
豪不相干
D.烦琐
保姆
磨难
念念不忘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
D.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很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B.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
C.在晚会上,同学们看到精彩的表演,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D.为了让学生中考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为他们辅导。
5.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课文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思念和哀悼之情。
B.《老王》的作者是杨绛,本文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表达了作者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C.《台阶》一文中,父亲为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拼命苦干一生,表现了他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D.《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南方水乡,我在湖上荡舟。
②这时,我恍然悟到,船就是渔民的家。
③当船靠近时,我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听到了孩子的嬉笑声。
④迎面驶来一只渔船,船上炊烟袅袅。
A.④③①②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①④③②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完成下面小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7.语段的中心人物是阿长,作者用了

(描写方法)来刻画阿长。
8.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9.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10.“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的“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1.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
B.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敬意主要由买《山海经》而生发的。
C.在作者的眼里,阿长是确有伟大神力的心地善良的人。
D.“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作者这样说是因为这四本书虽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小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2.从全文看,这段选文的线索是什么?
13.为什么老王病危之际,还要给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鸡蛋呢?
14.“十个还是二十个”说明鸡蛋的数量并不难数,但作者为什么说“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15.对老王的外貌描写用了“面色死灰”“僵尸”“骷髅”“白骨”等词,让人感到可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16.为什么想起老王就“总觉得心上不安”?
17.如果遇到老王这样又善又苦的人,你该怎样去做?谈谈你的真实想法。
四、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乙)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胎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②,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②弥束: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来。弥:紧密。③六幕:指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④陆箧(qū
qiè):打开的箱子。胠:从旁边打开,打开。
1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尝射于家圃:______________(2)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___________
(3)患其塔动:________________(4)匠师如其言: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B.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C.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D.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安敢轻吾射!
(2)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21.《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五、作文
22.请以“幸亏有你”为题目,(提示:“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一个人,一本书,一次经历,一份追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字数不少于600字。
(
2
)
(
1
)
参考答案
1.抵御
捍卫
铭刻
【详解】
①抵御:动词,抵挡;抗御。注意“御”的写法,不要写成别字。
②捍卫:动词,保护;防卫。注意“捍”的笔顺和写法。
③铭刻:动词,铭记,牢记在心,无法忘记。注意“铭”的写法。
2.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C项有误,“豪”应为“毫”。
3.C
【解析】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用反选排除法,A句“事迹在心中传扬”主谓搭配不当,B句两个介宾短语连用使句了缺少主语,D句“非常分外”两词意义重复,故C对。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A
【解析】
试题分析:B中“叹为观止”指赞叹到了极点,这里不合语境;C中“忍俊不禁”本身就有发笑的意思,这里不合语境;D中“处心积虑”贬义词,一般不能用于褒义环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C
【解析】
试题分析:《台阶》一文中,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所以C项“表现了他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错。
6.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的能力。
分析句子可知,这些句子是按照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先后顺序来排序的。第①句交代文段内容的背景“南方水乡”,说明了事件“我在湖上荡舟”,应该在第一位;第④句说“我”所见到的事物“迎面驶来一只渔船”,应该放在第二位;第③句则是由远及近继续写渔船之景,调用了嗅觉和听觉,应该放在第三位;第②句则是“我”由此判断渔船是渔民的家。所以,综合排序为:①④③②。
故选D。
7.外貌、语言
8.阿长来问时,“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问了,也就对她说了,认为说与不说一样,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对阿长的关心询问并未放在心上。
9.被她的热忱深深打动了。
10.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之力。表现了“我”对阿长的敬佩和爱戴。
11.A
【分析】
7.本题考查描写方法辨析。“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是外貌描写,“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是语言描写。
8本题考查作者的感情。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阿长不识字,没文化,平时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粗俗,我认为她肯定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我”并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的身上,只是随便说说而已。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阿长问《山海经》时,“我”觉得与她多说无益,不屑于向她解释,对阿长的态度表现了“我”对阿长心存隔膜甚至有些轻视。
9.本题主要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霹雳”“震悚”都有吃惊的意思,说明我怎么也没想到是阿长买来了《山海经》,表现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我”得到渴望已久的绘图《山海经》时的欣喜之态和对阿长的感激之情。
10.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作者情感的体会。解答第一问,要在理解语段的基础上,从文中提取出原句作答,回到文中结合语境可知,前一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即可做答案。第二问考查对作者情感的体会,要结合句子中的具体词语去分析。阿长是普通保姆,不识字,不知道《山海经》是什么,甚至连书名都说不对,由此可知阿长买书的难度有多大,但她却把书买回来了,所以作者说她“具有神力”,突出了事件的难度之大,以及阿长对“我”的关心和重视,“神力”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对阿长的敬佩与感激。
1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分析。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并不是为了突出她的无知,而是为了表现她善良,乐于助人的一面。故选A。
12.“我”与老王的交往。
13.老王一生孤苦伶仃,作者一家对老王关爱较多,所以老王在病危之际,亲自来谢谢好心人。(也许他已经预感到自己不久将告别于人世了。)
14.因为老王在病重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看“我们”,报答“我们”对他的关照,令“我”非常感动,这份真情是无法用数目来衡量的。
15.为了突出老王当时病情严重,样子怕人;也暗示老王将不久于人世。
16.总觉得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关爱太少。
17.提示关键词: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树立平等观念、人道主义精神等。(表述可以不同,合题意、有道理即可)
【分析】
12.本题考查文章的线索。《老王》是杨绛的一篇回忆性散文,结合全文看,文章回忆了“我”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如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临死前送来香油、鸡蛋。故全文的线索是:“我”与老王的交往。
13.考查对文章重要情节的把握。此题要全篇阅读后再考虑答案内容。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营养补充,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一家,这是一种还情的行为。老王一生孤苦伶仃,受了“我”一家的帮助,所以在病危之际用这种方式来登门致谢。表现了老王的淳厚善良、知恩图报。
14.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分析。结合全文看,老王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穷苦卑微,一生凄凉艰难;为了感谢“我”一家对他的帮助,他在病重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看“我们”,这些鸡蛋凝聚了老王对我们一家人的真诚谢意,是无法用数目来衡量的。所以我觉得鸡蛋多得数不完。
15.本题考查外貌描写的作用。外貌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一句中,“面色死灰”“僵尸”“骷髅”“白骨”等词,运用比喻、夸张,形象地突出了老王因病痛的折磨而变得外表干瘦、恐怖的特点,一方面写老王当时病情严重,一方面也暗示老王将不久于人世。
16.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分析。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老王生活贫困,但从交往的一些片断来看,他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车费心不安,去世前一天,还拿香油、鸡蛋上门感谢。相比老王对自己的帮助和关心,自己做得太少,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所以“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17.本题考查拓展性阅读。结合全文看,本文通过记叙“我”与老王交往的几件小事,突出了老王善良、淳朴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不幸者深切的关怀和同情,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像老王这样又善又苦的人,我们应该尊重和关心他们。首先是要有平等观念。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的差别。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其次是要有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要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答案不唯一,合题意、有道理即可。
18.
曾经
打发
嫌,担忧,忧虑
遵照
19.D
20.(1)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2)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
21.(1)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甲文通过康肃公“尔安敢轻吾射?”和卖油翁“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的对话,康肃公“忿然”“笑”,卖油翁“睨之”“微颔之”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康肃公狂妄自大,卖油翁从容自信的形象。乙文通过对匠师“未布瓦,上轻,故如此”和喻皓“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的语言描写以及喻皓“笑曰”的神态描写,表现出匠师学艺不精和喻皓胸有成竹、技艺高超的形象。
(2)两文都运用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甲文陈尧咨自夸自傲反衬了卖油翁的谦虚朴实,陈尧咨气势逼人映衬了卖油翁的从容不迫;乙文匠师的无能反衬了喻皓的技艺精湛。
【分析】
1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曾经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尝:曾经;
(2)句意: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遣:打发;
(3)句意:嫌它晃动。患:嫌,担忧,忧虑;
(4)句意: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如:遵照。
19.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可根据句意来句读。句意是: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当然不会晃动。据此,正确的句读应是: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故答案为D。
2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尔(你),安(怎么),轻(轻视)”(2)“易(容易),耳(语气助词,无实义),但(只),讫(完毕,终了),实(使坚实)”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2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力。要读懂文章,了解内容,抓住关键句分析理解。
(1)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甲文通过康肃公和卖油翁关于射箭和酌油的对话,卖油翁“睨之”“微颔之”和康肃公“忿然”“笑”的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康肃公觉得自己本领高超,所以不可一世,但是卖油翁对于这些却不以为然。乙文通过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不同说法以及喻皓“笑曰”的神态描写,表现出匠师学艺不精和喻皓胸有成竹、技艺高超的形象。
(2)两文都运用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甲文写陈尧咨稍有成绩就自夸自傲,反衬了卖油翁谦虚朴实的美德;写陈尧咨气势逼人,反衬了卖油翁从容不迫的态度。乙文“无可奈何”表现了匠师的无能,“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表现了喻皓的技艺高超,匠师的无能反衬了喻皓的技艺精湛。
22.范文:
幸亏有你
生活中的点滴感动,能温润一生的时光。即使遇到风雨严寒,即使遇到沟沟坎坎,只要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即使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帮助,会让心底倍感温暖。让人不禁感慨:幸亏有你。
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到刚上初中的时候,由于不适应初中紧张的学习,慌乱的思绪充斥着那段日子。丢三落四,手忙脚乱,疲于应付……这时,幸亏有你——我的小组长——耐心细致地帮助我,让我渐渐摆脱了慌乱的困境,初中生活慢慢步入正轨。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初中第一次考试前,我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带橡皮——临考前才发现。去买或者回家拿已然来不及;同学之间刚认识不久,并不熟识,内向的我根本无法开口向他们借。本已遇考试就紧张的我,现在紧张更甚。于是,我不禁两手冒汗,面色煞白。就在我手足无措的时候,小组长发现了我的异样,悄悄地问我:“怎么啦?病了?”我摇了摇头,低声说:“忘带橡皮了!”“那咋办?画图、涂答题卡不涂错不修改是不可能的啊!”我无奈地点了点头。“有了!我给你分一半吧!”她眼睛一亮,灵感突现。“可是你的橡皮是新买的,而且那么漂亮……”“没事的,考试最重要。”她不由得我再继续提出质疑,拿起钢尺,很“豪情”地将那个粉色小狗橡皮一截两段,看着小狗“身首异处”,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但是更多的是一种感激。她笑脸盈盈地把半块儿橡皮递给我,叮嘱我不要太紧张,要好好考试,珍惜初中的第一次亮相。我看着她扭头而去时潇洒的背影,心生感慨:小组组长,幸亏有你。
在日后的求学过程中,我和班级同学渐渐熟识,小组合作的学习生活模式下,我们同学之间彼此的情感越来越深厚: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同进步,让自己的初中学业打造得更加完美,让自己的初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每每回望初中的点滴,每每体味求学经历,我都不禁感慨:同学,幸亏有你。确实,幸亏有你,才让我在不知不觉中长得郁郁葱葱,才让我的心底一直散发着温暖和力量。
【详解】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题目“幸亏有你”。此题目要准确理解和定位“你”。结合提示语,“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一个人,一本书,一次经历,一份追求等等。“幸亏”表示由于别人的帮助或某些有利条件而得到了好处或避免了不希望发生的后果。这提示我们,可以应选取关于“你”的几个片段来写。本文适合写作记叙文、记叙散文等文体。
二、构思选材。这个题目选材很自由,可以展示自己的心路历程,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例如,“你”是身边熟悉的人,主要讴歌父母、师友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也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如爱书的同学可以写幸亏有书籍陪伴,让自己走过那一段迷茫的岁月;爱下棋的同学,可以写幸亏有象棋陪伴自己的左右,从中收获了许多人生的启示等。还可以把前两种立意结起来,把父母师友之爱寄寓在某个事体事物之上,幸亏有它们“陪伴”自己的成长。无论写什么内容,都要把“幸亏有你”的原因写清楚。
三、写法指导。应捕捉生活中真实而又典型的细节,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深刻反映文章的主题。为了使行文显得波澜起伏,避免平铺直叙,除了采用常用的顺叙手法,建议同时使用采用倒叙和插叙的记叙顺序。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