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9 11:3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虽有嘉肴
—《礼记》二则

了解作品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编撰,《礼记》是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仪礼”的解释。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礼记》和《周礼》《仪礼》合 称“三礼”。
介绍礼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课文节选自《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半部论语治天下
一帧礼记誉千秋

通读作品
读准字音
翻译文章
虽有/嘉肴(yáo),弗fú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ɡ也。
故曰:教学/相长zhǎnɡ也。
《兑yuè命》曰:“学xiào/学xu半。”
其/此之谓乎?
读准字音
课文翻译
虽 有 嘉肴, 弗 食,不知其 旨 也;

虽有至道, 弗 学, 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美味的菜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好处
所以
困惑
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有些知识)理解不了。
即使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
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同“敩”,教导
表示推测
《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
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兑命》曰“学学半”
《兑命》曰“学学半”
同“说”
同“敩”,教导
2.古今异义
字词归纳
3.一词多义

学学半
学学半
音xiào,同“敩”,教导
学习

其此之谓乎
表示推测
不知其旨也
指代“佳肴”
A、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B、不能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C、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D、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4词类活用
A、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B、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5、文言句式
2)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1)判断句
弗食,不知其旨也。

内容探究
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中心论点)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
教和学的关系 。
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3.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第一层(“虽有嘉肴……不知其善也”):用“嘉肴”类比引出“至道”,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第二层(“是故学……然后能自强也”):论述“教”与“学”的关系,为下文作铺垫。
第三层(“故曰……其此之谓乎”):引用《兑命》强调“教学相长”的观点。(引用论证、道理论证)
重视实践
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进步与发展。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论证方法叫作“类比论证”。
4.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为什么开头却从“佳肴”开始写起?
5.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 “教学相长”的原因。
类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不了解,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 (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 (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的作用:使得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6、谈谈你对“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理解。
实践非常重要,要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认为教和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说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两者之间是主从关系。
7.“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8、“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是对本文观点的补充说明。《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主题概括
拓展延伸
1.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2、来自《学记》的教与学方法
3、出自《礼记》的成语
半途而废 博闻强识 孤陋寡闻 教学相长 嗟来之食 特立独行 温柔敦厚 先人后己 心不在焉 移风易俗 谨言慎行 美轮美奂 温文尔雅 文治武功 行远自迩 一成不变 师道尊严 明辨是非 瑕不掩瑜
4.对比阅读
《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①民,(以)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②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②念终始:始终想着。
【译文】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
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
《尚书.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再见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