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肥皂泡(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0 肥皂泡(教案)(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8 22:2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 肥皂泡
语文要素
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
2.能用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3.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并能发挥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去处。
人文主题
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憧憬。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难点: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并能发挥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去处。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查阅冰心的相关资料。
3.完成本课“预习卡”。
课时目标
1.认识“廊、悠”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和”,会写“皂、廊”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读懂第3自然段,能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玩过吹泡泡的游戏吗?说说你当时的心情。冰心奶奶小时候也自己做过泡泡水,而且她吹的肥皂泡可不一般,那小小的、不起眼的肥皂泡,经过她的手、她的眼,以及她的心,吹出了童年的情趣,也吹出了冰心奶奶的梦想!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她是怎样玩这个游戏的吧!(板书课题)
2.结合“资料袋”,简介作家。
(1)学生默读“资料袋”中的内容,圈画出反映冰心作品主题的三个关键词。
课件出示:冰心作品三大主题——大自然、母爱、童真。
(2)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肥皂泡》,感受冰心笔下的童真。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指导观察“皂”字的结构并书空。)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一个小组轮读课文,一人读一段,随文正音,理解生字词。
(1)指导学习多音字“和”:读huò时表示动作。可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和弄和弄”。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走廊”“山巅”“婴儿”。
3.学生默读全文,归纳主要内容。
(1)指导方法一:概括段意,再把段意串起来。
范式:作者围绕__肥皂泡__,先写__自己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是吹肥皂泡__,再写__做肥皂水和吹肥皂泡的过程__,然后写__肥皂美丽奇妙的样子__,最后写__由肥皂泡产生的美好想象__。
(2)指导方法二:寻找关键词,提炼小标题。
小标题:做肥皂水→吹肥皂泡→想象肥皂泡
(3)小结:课文围绕肥皂泡,先写作者童年最喜爱的游戏是吹肥皂泡,然后写做肥皂水和吹肥皂泡的过程,再写肥皂泡的美丽样子,最后写由肥皂泡产生的美好想象。
三、学习第3自然段,复述吹肥皂泡的过程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做肥皂水和吹肥皂泡的经过,把过程和体验说清楚。
2.过渡:冰心童年玩吹肥皂泡与我们有区别吗?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3.赏析句子,体会感情。
出示句子: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1)请学生找一找哪些词能表现冰心吹肥皂泡时的内心感受。
预设1:“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等动词,说明作者动作的轻柔与用心。
预设2:“轻圆的、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等词语,说明肥皂泡十分轻软,给作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2)学生自由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提示:作者吹泡泡时动作是非常轻柔的,所以朗读的时候语速可以稍慢一些,温柔一些。
(3)全班齐读,读出感情。
4.指导复述。
(1)提出任务:读完这段文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做肥皂水、吹肥皂泡的过程吗?
(2)方法点拨:抓住关键词,梳理过程。
①找出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连接词,明确步骤。
预设:方法是……然后……再……若……
②找出每一步中描述事物形态的词语,明确变化过程。
预设:碎肥皂→肥皂水→泡儿、球儿
③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明确过程。
预设:放在、加上、和弄、蘸、吹、提、扇送
(3)小结学法:在介绍一个活动的时候,可以抓住事物的变化进行讲述,也可以抓住动作边表演边讲述,还可以用连接词进行讲述,这样表达就会条理清楚,过程连贯。
(4)出示不完整的段落,学生填空,尝试复述。
(  )是把用剩的碎肥皂(  )一只小木碗里,(  )点儿水,(  ),使它溶化,(  )用一支竹笔套管,(  )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  ),(  )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  )轻轻地一(  ),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  ),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四、指导书写,交流评价
1.课件出示本课要写的字,学生认读并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按字的笔画多少归类指导。
(1)皂、若、串、希:笔画较少,可以写得开阔一些。
(2)碗、廊、透、婴: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写前观察好笔画长短和距离,避免拥挤,遇到撇和捺,要写得相对舒展些。
3.重点指导易错字。
(1)“碗”:右边宝盖头下面部分要写紧凑,左边是“夕”,右边是“?”,左右两边相呼应。
(2)“透”:是半包围结构,注意书写顺序,先写里面的“秀”,再写外面的走之底。
(3)“仰”与“迎”相近,但与“柳”不同。
4.学生练写,同桌互评。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订正本课的“预习卡”。
课时目标
1.读懂课文第4自然段,学习并运用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并能展开想象进行仿说。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学习第4自然段,理解难懂的句子
1.学生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的是什么?
预设:这一段共有4句话,前3句写了肥皂泡的美丽,第4句写了小朋友们看肥皂泡的样子。
2.引导交流:这段话中有些句子不容易读懂,把你不懂的地方告诉大家,我们一起来弄懂它。
预设1: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1)结合生活体验和教材插图,理解“五色”“浮光”的意思。
预设:“五色”,原指青、黄、赤、白、黑5种颜色,后泛指多种颜色。“浮光”在这里指肥皂泡表面的光泽和颜色。
(2)运用拆解法,理解“轻清透明”的意思。
预设:“轻清透明”可以拆开成“轻+清+透明”来理解。“轻”是指分量很小,可以在空气中飘游;“清”是指洁净、澄清;“透明”是指能透过光线。这个词语说明肥皂泡分量轻又透明干净的特点。
(3)小结:理解关键词,有助于理解难懂的句子。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插图体会这句话,一边看图一边想象肥皂泡在阳光下飞起的样子,想象光在肥皂泡上流动的情景。
预设2: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1)讨论:孩子们为什么会“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他们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上文中“脆薄的球、扯成长圆、颤巍巍的、无声地散裂”等词语写出了肥皂泡脆薄、稍有不慎就会在空气中破裂的特点。“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充分表现了孩子们在泡泡快要破裂时的紧张、专注、担心与期待。
(2)讨论:为什么大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预设:孩子们看到肥皂泡破裂了,内心有点感伤。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孩子们吹肥皂泡时的心境。
提示1:“轻清透明”应读出肥皂泡在孩子们眼中的美丽与神奇。
提示2:“玲珑娇软”要读得轻柔愉悦,体会作者对肥皂泡的喜爱之情。
4.小结学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仅读懂了作者独具个性化的文字,体会了冰心童年时对吹肥皂泡的喜爱,也学会了借助图片、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三、学习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美好的想象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想象。
2.学生自读第5自然段,教师提出问题并相机指导。
(1)第一句中的两个“轻轻”分别体现了什么?
预设:第一个“轻轻”体现了孩子们吹肥皂泡时动作的小心翼翼,第二个“轻轻”写出了肥皂泡飞起来时轻盈的状态,要读得轻一些,给人以宁静美好的感受。
(2)第一句中最后连用了四个“那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体会到了孩子们对肥皂泡无尽的喜爱,因为这梦幻般的肥皂泡是孩子们小心地吹出来的,又轻轻飞起,所以朗读时要读出他们内心的欣喜,重音、语势要层层加强。
(3)最后一句应怎样朗读?
预设:最后一句语速要稍慢,读出愉悦宁静而充满希望的心情,给人以美的感受。
3.课件出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
(1)启发想象: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被“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又会怎样?
预设:美丽的肥皂泡仿佛就是作者和小伙伴们的化身,带着他们的希望和梦想,自由自在地飞起来。它们飞向蓝天,亲近明月;渡过天河,追逐太阳;飘过大海,飞越山巅……泡泡带着自己的好奇和梦想,自由自在地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2)深入理解:还有哪些人、哪些事物、哪些地方,需要我们送去温暖、光明与希望呢?假如你就是肥皂泡,你会带着梦想和希望飞到哪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
4.全班齐读,进一步感受作者表达出的自由、快乐和希望。
四、总结全文,把握主旨
1.过渡:玩吹肥皂泡是快乐的、幸福的,作者把童年时候这段美好的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不但让自己记住了童年的幸福,也让读者分享了幸福。她的这份幸福是谁带来的呢?
2.请学生再次齐读第2自然段。
3.小结:是啊!是母亲带给冰心童年生活的幸福与美好,所以才有冰心作品中对母爱、对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自主完成本课的课后习题。
2.完成本课的“随堂练”。
板书设计
肥皂泡总写——小时候最爱玩吹肥皂泡
分写制肥皂水:放、加、和弄
吹泡泡:蘸、吹、提、扇
赏泡泡:美丽、神奇
想象:快乐、骄傲、希望童年生活真快乐
回忆往昔更留恋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和学生进行了多次互动,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教学第4自然段时,我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着重指导学生体会到肥皂泡的美丽、神奇,引导学生从色彩和形态变化两个方面体会。通过朗读、体会、画图、想象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感悟到泡泡的美丽、神奇,并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作者细致观察、多次实践的结果,进而教育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用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整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