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08 21:4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有益探索)
(1)背景:
(2)时间、地点:
(3)内容:
①主要矛盾:
②主要任务:
(4)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
1956、北京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探索失误)
(1)时间:
(2)思想上:
(3)行动上:
(4)评价:
1958
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
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①积极:
②消极:
左倾错误
(5)结果:
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大跃进:高指标、瞎指挥
①“大跃进”的表现: 工业上:
全民大炼钢铁,以钢为纲。
大跃进:浮夸风
①“大跃进”的表现:
{F5AB1C69-6EDB-4FF4-983F-18BD219EF322}1958年早稻亩产报道
时间
地点
亩产(斤)
6月26日
江西贵溪
2340
7月22日
福建闽侯
7275
8月1日
湖北孝感
15000
8月22日
安徽繁昌
43076
9月10日
广西环江
130434
放卫星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农业上:虚报浮夸
人民公社化运动:共产风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
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
干活人看人,收工人赶人。
一大(规模化大)、
二公(公有化程度高)
天灾:三年的自然灾害
人祸: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三年困难时期我国非正常死亡的人民多达两千多万人,主要死因是饿死,刘少奇曾说这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天灾和人祸分别指的是什么?
思考探索中失误原因及教训?
(1)原因:
①缺乏建设经验
②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③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④左倾错误(根本原因)
(2)教训:
①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②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3、国民经济调整(有益调整)
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
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二、“文化大革命”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左倾错误;
②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严重;
③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
④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体利用。
2、时间:
1966-1976
3、口号:
打倒一切,全面内战;“以阶级斗争为纲”。
4、指挥部:
中央文革小组
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最最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我们心中最红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
----林彪
让我们共同敬祝:全世界人民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我们最最最最敬爱的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全国人民的口号
5、文革表现:
①红卫兵动乱
②批斗“走资派”
③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革”中最大的冤案
砸校牌
改路名
忠字舞
毁文物
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打、砸、抢
周小舟(1966年12月25日,湖南省委书记)
阎红彦(1967年1月8日,云南省委书记)
陈昌浩(1967年7月30日 原红四方面军总政委)
刘少奇(1969年11月12日,共和国主席)
彭德怀(1974年11月29日,元帅)
贺龙(1969年6月9日,元帅)
田汉(1968年12月,《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作者)
李立三(1967年6月,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
陈梦家(1966年9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学家,诗人)
翦伯赞?(历史学家,北大副校长?1968.12.18?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
傅雷夫妇(1966年9月,著名翻译家)傅雷服毒自杀,妻子朱梅馥随之上吊
老舍(1966年8月,著名作家)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吴晗(1969年10月,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狱中自杀,死前头发被拔光
①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个人崇拜;
③健全民主与法制,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④树立公民意识,有独立思考。
科技、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历史文化遗产遭受巨大破坏。
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
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残酷迫害。
6、危害:
(1)政治上:
(2)经济上:
(3)文化上:
7、反思: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国民收入损失了约6200亿元,相当于我国人民1949—1979年整整三十年的创造。
“文革”中,我国少培养100多万大学生和200多万中专生。我国出现了长达十年以上的“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文盲和半文盲达2.3亿人。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1980年290美元(新加坡4430美元,香港4240美元,韩国1520美元),世界排名117位之后,属贫穷国家。
三、建设成就:
1、经济建设:
武汉钢铁基地
包头钢铁基地
胜利油田
大港油田
大庆油田
到1965年,实现了原油的石油的全部自给。
两钢、三油
(1)工业生产:
(2)交通运输:
包兰铁路
兰新铁路
兰青铁路
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2、科学技术:
想一想:社会主义建设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原因:①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模范人物。
②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许多干部坚持工作,纠正错误。
③面对出现的问题和失误,党和国家及时调整策略。
电子、原子能、杂交水稻、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模范人物:
精神:
邓稼先(两弹元勋)
焦裕禄(党的好干部)
雷锋(解放军好战士)
王进喜(铁人)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总路线”
建设成就
“大跃进”、人民公社
国民经济调整
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是一次严重失误,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
成绩令人瞩目。并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
八大召开
反映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
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经济规律
探索之路
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文化
大革命”
一、在探索中前进
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三、建设成就
2、科学技术:氢弹、人造地球卫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籼型杂交水稻
3、调整国民经济(1961-1965):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工业:两钢三油、新兴电子工业
交通:铁路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2、探索失误—八届二中全会
主要内容:主要矛盾及主要任务
意义: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块好省
表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1、经济建设
3、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好干部焦裕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