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堂目标检测名师原创连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堂目标检测名师原创连载(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8 19:4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堂目标检测名师原创连载(持续更新中)
时间: 90 分钟 分值:100
温馨提示:认真审题,用心思考,仔细检查,相信你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tǔ fěi bēng dài shěn shì shī xíng chàn dǒu

yóu zhōng nǐ dìng bēn fù cí xiáng mén zhěn

二、选择题。(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衷心(zōng) 晕过去(yūn)难堪(kān) B.拟定(lǐ) 润泽(zé) 特殊(shū)
C.瑞雪(ruì) 踌躇(chóu) 黯然(àn) D.矜持(jīn) 威吓(xià) 汗褂(guà)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熟练 清醒 由衷 一针见血 B.签字 施行 特殊 肃然起敬
C.意识 锻练 眷恋 青筋暴起 D.诊所 年龄 荣幸 摩天大楼
3.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提高认识 价钱便宜 保卫公物 B.反映情况 身体强大 发扬风格
C.灌溉稻田 生活俭朴 远大幻想 D.发现问题 参加演出 改正错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班的男同学爱踢足球和篮球。
B.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端正了学习的态度。
C.没有不承认他们的成功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D.芳芳的语文成绩不但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5.下面诗句加点词语注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黄沙百战穿(磨破)金甲 B.遗民泪尽(全,都)胡尘里
C. 青春(春天)作伴好还乡 D.不破(消灭,打败)楼兰终不还
6.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黄河\远上\白云间 B.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C.三万里/河东/人海 D.即从巴峡/穿/巫峡
7.下列句子中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所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①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 )
②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色被单居然被抓破了。( )
③“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 )
④“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
9.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网民们感叹:英雄不问出处,努力终得回报!
②网上对雷海夺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③一个外卖小哥.竟然能通过层层考验,赢得冠军,着实令人惊叹。
④《中国诗词大会》上,外卖哥雷海击败众多选手,成为第三季的冠军。
A.④③①②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①④③②
10.对句意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A.船长屹立在舰桥上。 B.船长一句话也没有说。
C.船长沉入了深渊。 D.船长一个手势也没做。
11.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故人”指的是李白。
B.唐代诗人王之涣写的《凉州词》表达了作者与朋友的惜别之情。
C.“三万里河”、“五千仞岳”这一横一纵两处景物,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北方山河的壮丽。
D.“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诗句让人觉得轻快、迅捷,诗人正在返乡路上,路途很近。
12.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清贫》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表达了革命者甘于清贫的崇高品质。
B.《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是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的。
C.《军神》中对沃克医生语言、动作的描写,反映了他精湛的医术。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尾联提到了四个地名,写出了诗人听到收 复失地的消息后,急切返乡的异常欢快的心情。
13.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意思是战士们身经百战,战功赫赫,都穿着黄金铠甲。
B.《军神》中作者通过描写沃克医生的神态、语言等,写出了他对刘伯承从冷漠到赞许、钦佩的心理变化。
C.《清贫》中“传世宝”加引号的作用是特殊含义,“传世宝”在文中指的是方志敏的几套旧汗褂裤和几双缝底线袜。
D.《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方面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平凡的疼爱孩子的父亲形象,另一方面展现了毛主席无私的伟人形象。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苟利国家生死以, 。 2. ,不破楼兰终不还。
3. ,西出阳关无故人。 4.遗民泪尽胡尘里, 。
5.羌笛何须怨杨柳, 。 6. ,唯见长江天际流。
6.《从军行》中描写将士们戍边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军神》写刘伯承将军年轻时有一次________负重伤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达了“军神”刘伯承的____________。
8.《青山处处埋忠骨》进述了毛泽东获悉儿子__________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这个噩耗后极度________的心情和对儿子遗体归葬的________过程,表现了毛泽东______的情感和_______的胸怀。
9.《清贫》是革命烈士__________的自传,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心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
[材料一]明清之后儿童的颈上多了一种饰品一长?命锁。其实,它是由古人佩戴“长命缕”的习俗演变而来。在讨论端午节习俗时,大家都知道这个节日有佩戴长命缕的习俗。其实,这个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汉代。据《荆楚岁时记》《风俗通》《岁时广记》等古籍记载,自汉代起,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悬挂上五色丝绳,以避不祥。
[材料二]百家锁是小孩的家人挨户乞讨,每户要得一文钱,然后把这些钱另铸成一把锁挂在小孩脖子上,为的是用百家福寿锁拴他的生命。这种做法在北方很流行,北京称为“化百家锁”。南方有种异曲同工的做法,把七粒白米和七叶红茶用纸包好,送给亲朋,亲朋还赠碎银,用碎银铸成锁,正面镌刻“百家宝锁”,反面镌刻“生命宝贵”,把锁系在小孩脖子上。
[材料三]在黑龙江地区,小孩出生后,产家要向街坊要来七色彩线和七枚大钱,把大钱用七根一股的彩线并排穿成连环形,一端饰以流苏,挂在婴儿项.上,叫作“长命锁”。
1.理解下面的词语。(2分)
以避不祥: 。
异曲同工: 。
2.佩戴“长命锁”的习俗最早产生于 代,由古人在 节佩戴“长命锁”的习俗演变而来。(2分)
3.“长命锁”在有的地方又称为 ,是孩子的家人向 或 讨来或换来的银钱铸成的。(2分)?
4.结合上面的材料,说说这个风俗表达了人们怎样的企盼。(2分)
. .
5.有人认为以上这些风俗中含有较多的迷信色彩,我们应该摒弃它们。你是如何看待这些风俗的呢??(2分)
. .
五、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共8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备注:作者做此诗时六十八岁,正当国难当头,南宋王朝命运岌岌可危之时。
1.(3分)首句“僵”和“孤”两字,写了诗人晚年生活的______________;即使这样,作者仍然“尚思为国戍轮台”,体现了他___________的精神,这在本册我们学习的他另一首诗《___________》中也有体现。
2.(2分)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B.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C.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1分)“风吹雨”既指当晚的天气,同时也影射____________________。
4.(2分)本诗以梦境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课内阅读(8分)
《军神》(节选)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文中画“ ”的句子写出了沃克医生不同于以往的表现,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用“ ”画出描写“病人”在手术中动作的语句。当时“病人”内心可能在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沃克医生“惊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呼刘伯承为“军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10分)。
我不能忘记祖国
①宋庆龄十五岁那年,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进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
②她是一个文静而喜欢思考的女孩子,学习非常勤奋。有一天,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广泛收集资料,认真思索,作了充分的准备。
③讨论的时候,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④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紧锁着双眉,耐心地听完了这位同学的发言。
⑤班长微笑着对宋庆龄说:“宋庆龄同学,请你讲讲吧!”热闹的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⑥宋庆龄虽然有些激动,但是仍然温文尔雅地站起来,声调柔和地说:
⑦“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________有多少仁人志士正在为她的振兴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啊!________因为她有广阔的土地,有勤劳的人民,有悠久的历史,有富饶的物产,有优良的传统……”
⑧“哗——”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有道理!”
⑨“这些有力的句子,漂亮极了……”
⑩一次,有一位同学问她:“亲爱的宋庆龄,我们女孩子年纪轻轻的,应该无忧无虑地尽情享乐,你为什么总是想着祖国啊、大众啊?你不觉得这是在自寻烦恼吗?”
?宋庆龄听了,眨了眨那宝石般明亮的大眼睛,抿着嘴笑了笑,说:“我自己觉得非常愉快。我不能忘记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一个人,如果真的忘记了祖国,那人生该是多么没有趣味呀!”
1.阅读短文,补全宋庆龄的心理变化图,并完成练习。(3分)
③④ ⑤⑥ ⑦ ⑧⑨ ⑩?
不以为然 ________ 沉着坚定 ________ 充满希望
其中,让宋庆龄“不以为然”的事情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
2.画“ ”的部分都是_____描写。对这两处的理解准确的是( )(多选)。(3分)
A.前者说明宋庆龄对美国同学极度厌恶 B.后者说明宋庆龄此时有点得意扬扬
C.前者说明宋庆龄不认同美国同学的观点 D.后者说明宋庆龄发自内心地热爱祖国
3.第⑦段是_____描写。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并完成练习。(4分)
A.有人说她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她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
B.有一天,东方睡狮的吼声必将震惊全世界!
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宋庆龄是个的_______人。
八、快乐习作。(20分)
本单元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位值得尊重的人,他们的坚强的意志,朴素的生活,伟人的风采使我们深受感动。生活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尊敬的人。请以“我最尊敬的一个人”为题写 一篇记叙文。
答案:
一.土匪 绷带 审视 施行 颤抖 由衷 拟定 奔赴 慈祥 门诊
二.1-5 CCDBD 6.C 7.D 8.CBDA 9.B 10.C 11.C 12.C 13.A
三、1.岂因祸福避趋之 2.黄沙百战穿金甲 3.劝君更尽一杯酒
4.南望王师又一年 5.春风不度玉门关 6.孤帆远影碧空尽
7.. 眼部 钢铁意志 8.毛岸英 悲痛 抉择 常人 伟人
9.方志敏 安于清贫 两袖清风
四、1.以避不祥:以避免不吉祥的事情或不好的运气。
异曲同工:不同的做法产生相同的效果。 2.汉 端午 3.百家锁 邻居 亲朋
4.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示例:?这些风俗虽然含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它包含了人民美好的愿望,我们不应该摒弃它们。
五、1.凄凉 强烈的爱国主义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C 3.当时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
4.作者渴望上阵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愿望。
六、1.从侧面反衬出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2.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示例:我要坚持,不能叫出声音来,挨过这阵子就好了。
3.刘伯承在手术中,还能清楚地数出他割了七十二刀。
4.因为刘伯承有着坚强的意志,可以忍受常人不可忍受的痛苦,他被刘伯承深深地震撼了,对他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
七、1. 激动 自豪无比 美国学生说“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
2. 神态 CD
3.语言 A B 热爱祖国对祖国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