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生活中的科学探究--关于“暖宝宝”的成分探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生活中的科学探究--关于“暖宝宝”的成分探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4-09 21:4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生活中的科学探究——关于“暖宝宝”的成分探究
总课时数
1
教材分析
内容地位作用
从问题出发,创设真实的情景,通过多感官多渠道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放权给学生进行自主实验,不断的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的乐趣,从而获得知识技能的提高和情感的体验。以探究带动学生的灵性思维,以思维促进知识的活学活用。
重点难点
暖宝宝成分和发热原理的探究
知识结构图
?
学情分析
学习起点预测
学生学习过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探究,了解了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知道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特点——放出热量。学生身边也有利用燃烧等化学反应放热为人类服务的实例,如天然气、汽油、柴油、酒精的燃烧等。但学生对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认识还是不足,而更多的是关注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
学习困难预测
“暖宝宝”实际上也就是根据铁在潮湿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的原理。同时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活性炭疏松结构中储有水蒸气,水蒸气液化成水滴,流出与空气和铁粉接触,在氯化钠的催化作用下较为迅速的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放出热量。学生不能有效理解“暖宝宝”利用铁氧化反应放热来发热的原理,本课通过实验探究解决。
教学资源
学案、课本、实验器材、多媒体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科学探究——关于“暖宝宝”的成分探究物理性质探究物质成分—{
化学性质——选择试剂——发生反应——明显现象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了解暖宝宝的成分和其发热原理形成利用物质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2.在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形成事物两面性的辩证观点。
学案设计
实施策略
生活中的科学探究——关于“暖宝宝”的成分探究查阅资料:①四氧化三铁也具有磁性。②四氧化三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铁。③铁可以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④二氧化锰不与酸反应实验方案:黑色粉末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设计出可行的方案)实验与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被吸引的物质未被吸引的物质通过以上实验,我可以得出,“暖宝宝”的成分中一定含有
。检测反馈:1.下列物质中能与铁发生反应的有
。A.O2
B.稀HCl
C.CuSO4溶液
D.NaOH2.
“双吸剂”是一种常见袋装食品的保鲜剂,主要成分是铁粉和生石灰铁粉,既可以防腐又可以保持食品干燥,是因为铁粉能吸收空气中的?
和???。
课堂导入:最近老师看到了一条微博,说用暖宝宝包裹鸡蛋,6个小时,鸡蛋会熟,是真的么?【设计意图】利用视觉的直观性,让学生感受暖宝宝不仅能放热,放出的热量甚至能捂熟鸡蛋,引发学生对熟悉事物的再次感知并产生质疑,并利用实物展示,感受温度变化,多感官的触动,拉近学生和探究对象的距离。剪开未使用的暖宝宝,学生观察,并对黑色固体成分做出猜想。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设计出可行的方案,并利用所提供的实验用品验证猜想。【设计意图】让学生由学习者变为发现者、研究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线索,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多种方法进行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体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合作改进方法,解决问题的满足感和成就体验。而化学知识的系统化,有助于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出示暖宝宝的主要成分,思考,暖宝宝为什么能“暖”?为什么未揭开薄膜的时候不放热,揭开后就开始放热,学生提出猜想。剪开一片已经使用过的暖宝宝,观察其颜色变化,思考,变化后的成分可能是什么?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成分。【设计意图】?成分明确后,自然过渡到另一个重点,为何产生热量?通过暖宝宝使用前后颜色的变化引导学生对放热原理进行猜想。总结提升铁生锈这个反应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再比如食品化工中,常常利用铁粉做干燥剂,它比普通的生石灰干燥剂效果更好。因为铁粉不仅会吸收水蒸气,而且还会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体会如何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会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物质的价值。并总结人们利用化学反应可以产生新物质,反应过程中有能量的变化也可以为人类服务.当堂检测,落实、内化知识。
课堂教学反思
呈现现象
本节课在内容上选取了生活中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暖宝宝,形式上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学习者变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利用了“变化和联系”的观点、“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将化学还给了生活。但最初课堂氛围有些紧张,学生表现不够活跃。
归因分析
预设不足,缺乏经验,在学生最初积极性不高时,不会调控。
改进措施
?如何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归纳获得新知识?首先应从问题出发,创设真实的情景,通过多感官多渠道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放权给学生进行自主实验,不断的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的乐趣,从而获得知识技能的提高和情感的体验。以探究带动学生的灵性思维,以思维促进知识的活学活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