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9 11:39:3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6张PPT)




5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走近作者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竺可桢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背景链接
翩然(

孕育(

风雪载途(
)炎热(

簌簌(

物候(

农谚(

连翘(

悬殊(

纬度(

经度(

销声匿迹(

piān
zài
yán
yùn
hòu
shū

yàn
qiáo
wěi

jīnɡ
字词学习
考点
物候现象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
空间顺序:按照空间的内外、远近、上下、左右、整体局部等方位顺序,介绍建筑物或者物品等。
逻辑顺序:按照逻辑上的内在联系展开,如由总说到分说、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顺序,常用于介绍事理。
(1—3)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4—5)
物候观察对农业的意义。
(6—10)
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11—12)
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
划分层次
现象
本质
逻辑顺序
默读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课文解读
深入探究
阅读文中1—3段,作者是如何引出“物候”这一科学概念的?
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时间顺序
指出草木荣枯、候鸟迁徙等现象与气候之间的联系
最后总结,“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第2段作者举杏花、桃花、布谷鸟三个例子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活了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默读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上。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怎样的作用?
作比较。说明了物候观测的重要特征是使用活生生的生物进行观测,并且这种观测要更复杂、更灵敏。
朗读句子,说一说:
快速浏览第三部分,指出第6—10段的说明对象,并列出其说明顺序。
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说明顺序:从空间差异写到时间差异,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即纬度(南北)差异——经度(东西)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因素纬度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南京桃花盛开时
北京桃花含苞待放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三四月间)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济南苹果树四月中或谷雨节开花
烟台苹果树开花要到立夏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山顶和山下的差异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4.找出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
③高下的差异
④古今的差异
①纬度的差异
②经度的差异
主要
次要
空间
时间
逻辑顺序
深入探究
阅读文中7—10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可以调换顺序吗?
不可以,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现象”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列的。另外,前三个要素是空间要素,最后是时间要素。这样安排便于读者理解,体现说明文的严谨性。
5.概括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找一找:
课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说明物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说明纬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举例子作比较
说明经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将大自然人格化,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有趣,能吸引读者;生动含蓄地揭示了物候现象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