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自然的启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16 19:4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大自然的启示》(开发型)
教 师 陈建素 学 科 语文 执教班级 四(5)
教学时间 2011年 3月 24 日(第 7 周星期 4 ) 教学地点 教室
教学内容 教学《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课型 略读课文 是否集体备课 否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寓意深刻的散文,作者抓住大自然中的细小的事情,展开丰富联想,描绘了一些细腻、别致的感受,获得了一些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全文将对自然的观察与人生的感悟结合起来,巧妙而别致。文章以描写自然中涌现着无穷生命力开头,以揭示人生中孕育着新希望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明白有多少付出才会有多少收获,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体会人生的趣味。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看到蚂蚁急着搬家,你们想到了什么?如果看到大雁编队南飞,你又想到了什么?是啊!大自然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只要仔细观察,用心体会,你会发现很多——大自然的启示(齐读课题)2、请同学们自已去读一读这篇课文,想想大自然又带给我们哪些启示?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2、我刚才听到有些同学读这几个词的时候,有些困难?出示:(指名读正音——齐读)打扫 扫帚 遭殃 土壤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我们先来读读第一篇。三、学习“打扫”森林1、快速默读,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交流。3、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看看这篇课文你有哪些问题不懂?4、教师梳理归纳出以下几个问题:预设:新课标第一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1)“打扫”为什么要加双引号?(2)把森林打扫干净了,为什么它却遭了殃呢?(3)这篇课文给了我们什么大自然的启示?5、解决问题:(1)为什么“打扫”要加双引号呢?这不是真正的打扫,那指什么呢?(结合书上的句子理解“指把灌木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连地上的枯枝烂叶也不放过。”)(2)把森林打扫干净,为什么它还会遭殃呢?①默读第五自然段,其中有一句话点明了原因,请你划出来。②学生交流,边出示: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③仔细找找,这“一切事物”在这里指哪些事物呢?学生找,边请他把事物名称写到黑板上。预设:枯枝败叶 矮树丛 灌木 野草 昆虫 xkb1.com 鸟类 兽类 甲虫 毛毛虫等害虫 树林④再读读课文,想想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可以参考下列句式:只要有了……就……如果没有了……就……⑤所以说——反复引读“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3)学到这儿,你明白了什么?(出示)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如果破坏了其中一种事物,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渡:是啊,这就是自然之道,这就是大自然的启示啊!大自然还告诉我们什么呢?咱们一起来学习第二篇——人类的老师。四、学习“人类的老师”1、刚才我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已解决问题学习了“打扫”森林。那这一篇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预设:人类的老师指谁?为什么说它们是人类的老师呢?2、学生默读边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人们从蜻蜓、鲸身上知道了什么?)3、引读最后一段。4、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人类的老师呢?五、总结1、同学们,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2、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望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继续探究,下节的口语交际课上,我们还要就这个话题作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搜索大自然启示的资料,并写下来。
教学反思 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四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我在学生熟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概括起来显得还是吃力。看的出,光利用抓各部分主要内容的方法来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有些困难。怎么办呢?因为,我们此时学习的是《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所以,我灵机一动,我想既然学生概括全篇困难,那就先练习概括一个自然段吧。于是,我请他们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学生说起来还是罗嗦,我引导说:瞧,虽然两个同学概括的不是特别简练,但你们注意到了吗,在他们的言语中,出现了两种很重要的事物。学生很快就答出是鲸和轮船。我把他们写在黑板上,对学生说:看,你能结合课文,用简单的话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在短暂的思考过后,顺利的答出:科学家根据鲸的体型特点设计出了流线型的轮船,大大提高了轮船的航行速度。我又引导他们采用同样的方法概括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然后把两段联系起来说就概括出了全篇的主要内容。
由这个教学片段,我想到了抓文章中的关键词来概括主要内容也是一种不错的办法。但这个关键词,最初应由教师提出。日久天长,学生就会掌握其中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