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三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园地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16 19:4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口语交际》(开发型)
教 师 陈建素 学 科 语文 执教班级 四(5)
教学时间 2011年3 月 28 日(第 8 周星期 1 ) 教学地点 四(5)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课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课型 交际课 是否集体备课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的图文资料、小发明、小创意等。②教师准备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明事例的资料或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展示事例,激发兴趣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2000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课件'>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自主选择,分组交流大自然给了我们许多启示,聪明的我们也要运用启示造福人类。通过学习本组四篇课文,我们知道……现在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大自然的启示在小组内交流。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全班汇报,互动交流①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注意: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②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同桌互说,强化提高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做小结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三》(开发型)
教 师 陈建素 学 科 语文 执教班级 四 (5)
教学时间 2011年 3 月 25 日(第 7周星期5 ) 教学地点 教室
教学内容 习作
教学课时 第 1.2 课时 教学课型 习作 是否集体备课 否
教材分析 把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写下来,还可以谈谈自己的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或者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发
教学目标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学生选定习作内容,并围绕主题,进行习作。在习作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自评与师生互评。
教学重点 本次习作内容广泛,可写自己的发现、活动经过或心得。
教学难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本次习作写什么呢小朋友,这次的习作要写什么呢?这个在我们的课本里写得十分清楚,快翻开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写“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活动经过或心得。“习作”既可写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又可写活动经过或心得。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吗亲爱的小朋友们,你已经知道了习作的题目,下一步要了解的就是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这一点可是很重要呢,不然有可能会出现跑题的事情,后果很严重哦。那么,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呢?出示:本次习作有两点要求: 写“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 也可写活动经过或心得。小朋友们,你经历了口语交际活动的全过程,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应该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可感可发的。口语交际后,我们可以趁热打铁写下来的。三、确定自己要写哪一个小朋友:写“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活动经过或心得,应该从哪儿入手?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大自然给人启示的资料,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发明创造的事例或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和同学交流,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写这类的作文,应该从思考我们的生活入手。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在用它们的行动,它们的坚毅,要我们懂得怎样的生活;要我们明白生命的真谛。生活是美好的,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会迷茫彷徨,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当我们面对挫折时遭遇困惑时,不妨放下包袱,聆听一下这奇妙的大千世界,感受一下这些美好的精神,也许从中我们会找回自我,领会到生活的真谛。如果你细心地思考一下,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随时都可以从我们的身边找到例子。你看:山涧小溪,叮叮淙淙,它没有大河的澎湃,没有瀑布的磅礴,但它纤细中不乏刚强,柔弱中颇具信念,它不怕山石的阻挡,不贪幽谷的清静,不恋百鸟的妩媚,毅然地向着大海昼夜奔流。 从中我感到了小溪的坚毅,执著。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应勇往直前,迎难而上,当我们面对诱惑时,要敢于放弃,毅然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要相信,只要我们有精神,就一定会到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春日小雨,淅淅沥沥,它没有暴雨的洒脱,没有秋雨的威力,但它缠绵里包容着力量,轻微里蕴含着生机,它从细腻的柔情滋润着万物以温馨的母爱奏响春天的乐曲。 从中我看到了春雨含蓄,柔韧的魅力,我们虽然没有超人的力量,优越 背景,但我们要有润物细无声的精…… 四、我有一些问题需要弄清楚新课标第一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1.如何理解大自然?当春天第一抹嫩绿照亮你的眼睛;当夏天繁茂的树叶为你送上浓浓的绿荫;当秋天累累的硕果让你咽着口水;当冬天第一片雪花飘落在你的手心,亲爱的小朋友,在这个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2. 什么是大自然的启示?所谓大自然的启示,就是人在观察体验自然中现象中受到的启发。本组四篇课文有叙事性文章,有的是讲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有的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我们学习这几篇课文,可以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自己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www.xkb1.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还有很多。比如:模仿鸡蛋外形的特点,建造了拱形桥;受鸟儿飞翔的启示,发明了飞机;从茅草划破手指,发明了锯……大自然中林林总总的动物,植物以各自独特的生存方式,向我们暗示着一个个自然的奥秘。五、我该怎样开始呢一篇优秀的创新作文,在选材方面应具备三个特点:一要真实,二要典型,三要新颖。提供方法:一、立意要出新。立意的出新,主要表现在文章立意的“不可重复性”上。也许有人要说,我见到的都是别人见过的东西,写文章时的材料。要求也是一样的,立意不可能不重复。二是要巧妙切入。举笔作文,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面广量大,无从人手。遇到这种情况,须仔细审题,认真选择自己的切入点,切切面面俱到,不分主次。三、善于以小见大,小题大作。某一事物往往是具体的,有时甚至是极平常的,但这些看似具体、平常的事物,却往往包含着大的道理。六、独立写作: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要写出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构思行文其实很简单。要写好这篇文章,你可以这样来思考: 讲述一个什么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讲故事,是谈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和体验,越生动越有趣就越好。结尾的说道理,就是根据故事而形成的思考。下面我结合一篇习作来说明一下。下面的短文讲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夏天捉蝗虫的故事: 捉蝗虫的启示 大自然是个奇妙无比的世界,有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 夏天,我来到姑婆家玩,只见草木茂盛的坡地上,有许多蝗虫在活动,我想捉一只蝗虫拿回家观察。可正当我准备用手遮盖住一只蝗虫时,它嗖地一跳,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哇,它竟然能跳得这么高,是什么力量使它跳得这么高?一连串的问题让我迷惑不解,我决定好好观察一下蝗虫。 我捉了一只蝗虫,把它带回了家,观察了起来。只见蝗虫有一双翅膀和六条腿。它的后腿又长又强壮,看起来很有力,可它的两条前腿却很短很小。我再一次把蝗虫放在地上,并用放大镜来观察,它的后腿先朝地上一蹬,接着就是一跳,它跳的高度大约有40厘米。这么说来,是蝗虫强健的后腿使它跳得这么高,我断定是这样的。后来我又问了大人,上网查阅了资料,结果都证明了我的想法是正确的。 通过对蝗虫的观察,我又联想到我们所折的纸青蛙,它的后腿同样又大又长,我们一按纸青蛙,它就能跳出去很远。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更有待我们去探究。 是啊。大自然,是多么神奇。从观察蝗虫弹跳秘密入手,逐渐展开叙述。层层深入,自然流畅。一个达尔文,就站在我面前。短文的结尾就是借助这一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更有待我们去探究。七、例文欣赏,对照修改。写好后,采用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的方式,和同学之间互相修改,最后整理好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武老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一读别人的好文章,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好方法。读读下面的文章,想一想,你有什么收获或启发。 例文一: 来自大自然的启示 西方诗人从一粒沙中看世界,从一朵花中看大气;中国诗人从长江流水看到岁月的消逝,从月圆月缺中看到了事物的变换,我们生活在这大自然中,看到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事与物,那么你明白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人生短暂,在这有生之年,我们要去接近大自然,探讨大自然,所谓有付出便有回报,有探讨便有收获。在自然中摸索,探讨人生的真谛,探索生命的本质。 高山之所以耸入云霄,令人叹服是因为它不推辞每一粒沙石;天空之所以广阔无边,令人神往是因为他能收容每一朵云彩;大海之所以波澜壮观,令人惊异是因为它能吸纳每一条河流。生活也是如此,要想成为高山、天空或大海那样就要善于积累,乐于积累。积累一些对我们有用的知识与经验,那是我们造就成功人生的开端。山上逸岩如画,源于风雨的剥蚀;峭壁上苍松挺拔,孕于风霜的洗礼,所以精彩的人生离不开硕挫,真正的勇士须经磨练。磨练自己是造就成功人生的必要条件。只有在生活中磨练自己才能使自己成长起来。 青虫的作茧自己缚是为了锐变成美丽的蝴蝶,飞在花间;海燕勇敢是迎接风暴是为了战胜风暴之后能拥有一副丰满的羽翼。是啊!只要勇敢的挑战考验,就能把黑白的人生变成彩色;只要勇于尝试,就能让乏味的生活变的多姿多彩。弱小的蚂蚁之所以会存活到现在,是因为他们彼此之间互相扶持,团结是很重要的,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团结的力量在大自然中便得以证明。蒲公英长大了要离开自己的父母,飞在空中,落到地上,创造自己的一片土地;小老鹰长大了要离开自己的家,展开坚韧的双翅,开空高飞,拥有自己的一片蓝天。我们也一样,长大了要学会独立,学会自主,创造自己的美丽新生活…… 大自然!这个深奥的无比的孕育着我们启示,让我们领会生命的真谛,让我们懂得善与积累,敢于磨练,勇于挑战,团结友爱,独立自强等等,大自然给于我们那么多,她又得到了什么回报呢?是人们的乱砍乱伐,是人们的捕捉野兽,是人们弄的大气污染还是什么?我在此呼吁人们:要善待大自然,破坏大自然等于人类慢性自杀……找优点谈体会: 本文的小作者从大自然中,看到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有趣的事与物,感悟了许多,通过有趣的文字,告诉了我们明白了什么?懂得了什么?结尾的抒情议论,十分醒目,启迪人们深思例文二: 从圆明园湖水的防渗漏到“人定胜天” 最近,圆明园巨资“铺湖底”,遭到众多环保专家,环保人士的明确反对。圆明园管理处的理由是为了防止湖水渗漏,节省水费。 而环保专家的反对理由主要有:一,防渗工程将阻隔100多公顷向地下输送雨水的最后通道,100多公顷湿地的生态环境将被破坏,失去北京海淀区最大一块天然湿地;二,圆明园湖是一个生态系统,水底大量微生物默默担负着吸入二氧化碳垃圾鱼类粪便,再造出氧气有机物,使湖水清澈鱼类欢游;现在蒙上塑料布将是微生物活动受损,整个生态系统必将崩溃,最终整个湖成为死水一潭,河水全面发臭,河面死鱼翻肚,生态浩劫;三,封堵石缝的做法完全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岸边的植物以后也只能完全依赖人工浇灌,反倒不利于节水。 一提到环保,马上让我们想到环保和经济发展的对立,哪怕是暂时的对立也是对立。具体到“圆明园湖水的防渗漏”工程,谁是谁非相信时间是公正的,若干年后自有公论。最新看到的报道,整个湖底防渗工程约需三千多万的工程费,而每年可以节约的水费是一千多万,三年即可以收回成本。看似简单的经济帐,却没有考虑生态成本。生态成本可能和圆明园本身没有多大关系,但却关系到周围的居民,大点关系到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再大点关系到整个城市,整个国家,以至于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亚马逊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的肺,如果肺不能有效,正常地工作,来维护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后果是灾难性的。 人类,能做的事“太多”了,上天入地不在话下。人类总有征服大自然的内心冲动,总认为“人定胜天”,但结果多是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三门峡水电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文革时全国性的人造梯田,围水造田,毁林种粮。这样违背大自然规律的事例不胜枚举。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造成水土流失,生态严重失衡。人类不得不退耕还林,荒漠上种树,种草,维护大自然的简单平衡,求得人类自身的生存。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类能够影响大自然的手段越来越多。降水少人工增雨。也许有一天,人类可以控制天空上云彩的走向,哪里需要雨水了,就把云彩调动到哪里,比在地面上“南水北调”方便多了,成本也少多了。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将对人类的生存构成更大的威胁。 人类的最大敌人其实是人类自己。为了多产蛋,多产肉,更多满足人类的口腹之欲,人类“发明”了“肉食鸡”,“填鸭”,“瘦肉精”喂出来的瘦肉猪,肉是多吃了,可吃进去的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违背自然规律,必然要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这种惩罚也许几十年,百年以后才会显现。最后毁灭人类的,只能是人类自己。还是善待自然环境,对大自然多存点敬畏之心吧,求得和谐,平衡。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找优点谈体会: 本文的小作者针对大自然中的现象,思考了很多,思考的也很深刻。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例,通过自己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尔后谈体会,谈感悟,最后号召人们:善待自然环境,对大自然多存点敬畏之心吧,求得和谐,平衡。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这样的结尾水到渠成,画龙点睛。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