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

文档属性

名称 自然之道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16 19:4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自然之道 》(开发型)
教 师 陈建素 学 科 语文 执教班级 四(5)
教学时间 2011年3 月17 日(第 6 周星期 4 ) 教学地点 四(5)
教学内容 课文大意,3—4自然段救幼龟的部分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课 是否集体备课 否
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并理解 “颓丧、若无其事 、欲出又止、愚不可及”等词语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3、理解课文中“自然之道”的含义。明白做事情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丰富见闻,能联系生活和阅读中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 故事导入,引出“道”1、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2、揭题,引“道”:《自然之道》(板书),相信这个故事会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启发。齐读课题,质疑课题?请同学们大胆来猜猜!
二、初读课文,感知“道”1、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2、了解主要内容。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指名读课文,⑴(第一段)加拉巴哥岛:是个外国地方!(生读)筑巢孵化:理解词义⑵(第二段) 嘲鹰:这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 3、理清线索。⑴了解大意。(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族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只幼龟。随机板书:游客、向导)⑵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请大家迅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3、4节)哪几节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5至8节)三、深入文本,品读“道” 1、 同学们,带着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岛,看看一路走来,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先自由读读3——4自然段。(生读)
2、当你置身于岛上,看到嘲鹰啄食海龟这一幕,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难受,着急,紧张)3、[出示画面及文字]: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你们看,这就是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句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5.学生交流研读成果预设一:“突然”(出乎意料!始料不及啊!谁来读?)预设二:“啄”
  预设三:“欲出又止”
    它的出是为了什么?那么止呢?
   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就是欲出又止。意思跟它接近——踌躇不前这时,你是一只怎样的幼龟?
  ●这个场面真令人紧张、揪心啊,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6.感情朗读人物的不同反应
 (1)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请同学们课文的第4小节,去找找,去划划!(指导读出我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a、 我和同伴的态度是怎样的呢?(板:紧张焦急)
b、我们焦急万分!而向导呢?(若无其事)师:沙滩上真的没有事吗?(不是)是啊!我们着急、担心,揪心,向导却若无其事,谁来读读向导说的话?(评价:无动于衷的向导,铁石心肠的向导,无情的向导,残酷的向导!)
(2)[出示: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读到这,你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有什么理解?(3)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他们会用怎样话劝求向导的呢?(是呀,怜悯之心人皆有之,谁能忍心见死不救?)谁还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师:苦苦的哀求;发自内心的劝告;你对他进行了指责;……
师:我们怎么忍心看着这一幕发生!(分角色读)新课标第一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师: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但在我们“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声中,向导也只能极不情愿地把幼龟抱向大海。理解“极不情愿”。(板书:极不情愿)想象说话:此时此刻,极不情愿的向导会想些什么呢?四、初步感悟“蠢事”1、事情发展让我和我的同伴始料不及、瞠目结舌。[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2、从这句话中的体会出什么?我们错了!到底怎么错了,为什么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下节课探讨xkb1.com
板书设计 游客 紧张焦急向导 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作业设计 抄写本
教学反思
《 自然之道 》(开发型)
教 师 陈建素 学 科 语文 执教班级 四(5)
教学时间 2011年 3 月 17日(第 6 周星期5) 教学地点 四(5)
教学内容 5-8段,体会“启示”
教学课时 第 2 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课 是否集体备课 否
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2、理解课文中“自然之道”的含义。明白做事情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丰富见闻,能联系生活和阅读中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自然之道”的含义
教学难点 明白做事情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感悟 “愚不可及”1、[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为什么说我们干的那些事情是愚不可及的呢?现在我们就是那一行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细细读课文,不动笔墨不读书,把有关的内容都找出来,细细体会。2、交流 [出示: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的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⑴ 生说感受。⑵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⑶指名读3、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齐读:我们的向导……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此刻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抬头仰望天空(引读课文第八节第一句)5、师: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这2个小节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因为——[再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二、再读课文,发挥想象说话。师: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愚不可及了,向导呢,何尝不自责呢?我们再把书读进心里去。[出示: 向导心里难受极了:他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师:向导在想些什么?师:原本无奈的向导现在多了一份悲伤。读出他无限的悲叹:三、回归“道”,提升文本理解。1、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此刻,你对这“道”有怎样更深的认识?交流2、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你们接触过这样违背自然之道的事吗?你认为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充分交流课外知识)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温室难育参天大树……)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的教学进程中,我曾多次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与“我”同忧、同喜、同悲、同乐。听着学生们一句句如同真实般的描述,我知道孩子们读懂了,悟中明白了,也证实了这种想象教学也是一种手段,而且收到了良好的实效。同时,我抓住学生喜欢展示、乐于表演的特点,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故事情节还原成鲜活的生活画面,学生兴高彩烈的表演,如情入境的感悟。这样,走进学生视野的就不是一个孤立静止的语言符号,而是一组组鲜活的可视可感的画面。当这些活动的画面在学生脑海中跳跃时,学生对词语的意思,对文章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