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四大文明古国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古代中国
古埃及
你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一、古代埃及
二、古巴比伦王国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
一、古代埃及
1.尼罗河流域文明的发源
2.埃及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形成
约公元前3100年 孟斐斯
3.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将埃及称为“尼罗河的赠礼”,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啊,尼罗河,我赞美你,
你从大地涌流出来,
养活着埃及……
一旦你的水流减少,
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古埃及人赞美尼罗河的诗歌
古埃及人的田间耕种
约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国王美尼斯初步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
孟斐斯
浮雕中的美尼斯,头戴王冠,右手持权标,左手抓着敌人头发作扣击状;右上方雄鹰的爪下有一个人头和六根纸草,代表抓了6000名俘虏。
正在劳作的奴隶们
孟斐斯
为什么古埃及国王要将坟墓修建成金字塔的形式呢?
金字塔的雏形
——梯形金字塔
雄伟的金字塔群
古埃及法老的金面具
美丽的王妃
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胡夫金字塔结构示意图
胡夫金字塔高约146.5米,有近50层楼高;塔底每边长230米,占地约5.3万平方米;据说用了230万块巨石,石料每块平均重2.5吨,有的重达15吨。
金字塔内长长的通道
金字塔内的雕刻
胡夫金字塔修建于4600多年以前,当时没有起重机、汽车等机械,你认为它是采用什么方法建造的?
首先在尼罗河西岸选择一个稳固的场所,水平且朝向北方。
量好底座的外框后,在沙漠上划线标记。
巨石被切割好后,拖到施工地点堆砌。
建好第一级后,人们用土坯、石灰石、粘土建成土坡,利用斜坡把石块运上去建第二级。
每建一级,都要把斜坡重新加高。
最后将金字塔的外层砌上白色的石灰石,使整个金字塔看上去整洁光滑。
奴隶们在为建造金字塔运输巨石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载:
(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为10万人的
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都要工作三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
二、古巴比伦王国
1.两河流域城市国家的出现
公元前3000年
2.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公元前18世纪
3.汉谟拉比和《汉谟拉比法典》
4.古巴比伦王国的灭亡
两河流域以神殿为中心的城市国家
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王国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巴比伦
古巴比伦城遗址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的目的和实质是什么 它的产生有何重要的历史价值
赫梯武士
赫梯人的战车
公元前16世纪初,赫梯人灭掉了古巴比伦王国。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 印度河流域奴隶制城邦的出现
公元前2300年左右
2. 雅利安人入侵及奴隶制小国的建立
公元前15世纪后
3.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摩亨佐·达罗
哈拉帕
哈拉帕谷仓遗址
哈拉帕残留的土墙
哈拉帕的内城
哈拉帕商人使用的石质砝码
摩亨佐·达罗城中的大浴池遗址
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
摩亨佐·达罗的排水沟
摩亨佐·达罗的深井
摩亨佐·达罗出土的圣牛印章
摩亨佐·达罗出土的陶像
雅利安人入侵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 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区别
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梵 天
印度的种姓制度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国王、官吏、
武士
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农牧民、手工
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供; 供养第一、二等级。
被征服者、
贫困破产失
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
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
从事最低贱的职业。
课 后 练 习
温故知新
材料分析
自己动手
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巴比伦王国的共同点有:
①都处在大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
②都建立了专制王权,维护国王、奴隶主
贵族的利益。
③都制定了完备的成文法典。
④都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② ③
C ① ② D ① ?
第六条,自由民窃取神或宫廷之财产者应处死,而收受其赃物者亦处死刑。?
第七条,自由民从自由民之子或自由民之奴手中买得或为之保管银或金、奴隶、女奴、牛、羊、驴,不论任何物,而无证人及契约者,视为窃贼,应处死。?
第一九九条,倘彼损毁自由民之奴隶之眼,或折断自由民之奴隶之骨,则应赔偿其买价之一半。 ——《汉谟拉比法典》
①该法律第六、七两条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该法律第七、第一九九条把奴隶看作是什么
在《世界地图》上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的地理位置,了解它们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大文明古国都源于北纬30°左右的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为文明起源提供了物质基础。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古埃及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金字塔 古巴比伦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法典》 古印度城邦的出现和奴隶制小国的建立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①指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②指导学生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③组织学生探讨“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自主阅读、问题探讨,使学生了解亚非文明古国的有关历史。
②通过看文字、图片、录像资料,使学生感知亚非古国灿烂神奇的文明。
③通过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金字塔的建造之谜”,指导他们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讨“金字塔的建造之谜”,使学生认识到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埃及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②通过讨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使学生认识到法典保护奴隶主利益的实质,也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③通过学习“印度的种姓制度”,使学生认识到它是为巩固奴隶主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统治服务的,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
教学重点: 三个文明古国的概况 《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难点:种姓制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导入新课
提示学生注意以下问题:
这些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②为什么古代文明多产生于大河流域 各个文明是怎样产生、发展的
第一个问题很容易得出结论,即都在北纬30度左右的大河流域。
第二个问题要一下解决有困难,提示学生们带着问题来学习,学完之后再来总结,以突出教学目标。
教学新内容
一、古代埃及
1.尼罗河流域文明的产生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提问:尼罗河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将埃及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古埃及人的生产生活情况怎样
教师介绍尼罗河的情况,突出其定期泛滥的特点。希罗多德称埃及为“尼罗河的赠礼”,说明尼罗河为古埃及人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条件,并带来了发达的古代农业。公元前6000-5000年代,古埃及人在尼罗河谷地种植了大麦、小麦等农作物,饲养猪、牛、羊等牲畜,并且已有了铜器。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埃及逐渐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公元前3500年左右,尼罗河两岸已出现了奴隶制小国,产生了尼罗河流域的文明。
2.埃及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形成
提问:古埃及最早的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产生于何时 都城在哪里 ,
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国王美尼斯在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初步统一的古埃及奴隶制国家。传说他在决战胜利的地方建立了白城,这就是古代埃及的首都孟斐斯(今开罗以南)。古埃及的国王叫法老,是最大的奴隶主,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司法等一切大权,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人物。
3.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
提问:
①为什么叫“金字塔”
②为什么古埃及的国王热衷于即位后大肆修建自己的陵墓 并要将陵墓修建成金字塔的形式
③你知道哪些有关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知识
④金字塔的修建有何历史影响。
重点组织学生讨论第三问,、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以胡夫金字塔为例,用大量数据说明其规模的庞大,引导学生具体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二是要培养学生在了解有关史实的基础上,敢于质疑、敢于大胆推测的科学精神如引导学生思考:砌金字塔时没有现代化的起重机、汽车等机械,怎么能把那么重那么多的石块采下山,运过来并磊起来呢 第三问,可提问学生:。我们讨论得越深入。就越觉得金字塔的修建是如此伟大和不可思议,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二.《汉谟拉比法典》
提问:
①《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怎样被发现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汉谟拉比制定法典的目的和实质是什么
③《汉谟拉比法典》有何历史价值
这是本课的又一重点。首先,介绍石柱发现的经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可提供一定的文献资料,让学生了解法典的内容,为理解法典的实质奠定基础。最后,使学生明确: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是奴隶主统治奴隶的工具。它有着重大的历史价值,是迄今所发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研究古巴比伦以及古代西亚奴隶制社会最珍贵的史料,对后来西亚各国的法律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尽管奴隶主用种种方法加强对人民的统治,但王国的强大还是没有维持多久。汉谟拉比死后,王国逐渐衰落,两河流域重新分裂。公元前16世纪初,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人所灭。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印度河流域奴隶制城邦的出现 .
提问;你知道古代印度的地理范围和名称由来吗 大约什么时候,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奴隶制城邦?
解答第一问时,要突出印度河流域的自然条件,使学生认识到这和印度河文明的产生联系密切。公元前2300年前后,印度河流出现了一些城邦。古代印度河文明又称“哈拉帕文明”,因其主要城邦遗址哈拉帕而得名。此外,摩亨佐·达罗的城市建筑遗址保存较好,是印度河文明的典型城市。教师结合课本小字和资料库中相关内容介绍该遗址,如通过介绍发现的农具、谷物、谷仓等,使学生了解古印度的生产发展状况;通过介绍会议厅、浴池等遗址,了解古印度人民的生活状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其城市布局及下水道系统,认识到印度河文明城市设计的高度水平;通过观察其房屋的大小、高低和设备的差别,认识到当时已有了明显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等。
2.雅利安人入侵及奴隶制小国的建立
雅利安人是一支来自中亚高原的白种人部落。公元前15世纪后,他们从西北方向侵入古代印度,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一些奴隶制小国。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向学生提问,引导其分析思考:21世纪教育网
提问:
①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
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区别
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有什么影响
重点是弄清楚第二问关于等级的划分以及权利和义务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分析第三问,认识到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为了保护印度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的。它是为巩固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是古代印度奴隶社会的主要特点,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第四问要鼓励学生结合印度现在的状况,谈出自己的看法。
小结
(屏幕显示地图)亚非地区的几个大河流域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西亚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代印度,以及东亚黄河、长江之滨的中国。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看法。
小结
完成课后练习
课后记: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2.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自主学习】
1、埃及位于北非 流域,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约公元前 年形成奴隶制国家,国王称 ,掌握国家一切大权。 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西亚的两河流域是指幼发拉底河和 ,约在公元前 多年出现城市国家,公元前18世纪 国王 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首都在巴比伦。《 》全面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公元前 世纪初,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所灭。
3、公元前15世纪后, 人陆续侵入印度,在 和 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在吠陀时代,雅利安人内部也出现了贫富分化,并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逐渐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它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 、吠舍、 ,不同等级不能平起平坐,不得通婚,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事。
4、古代埃及、 ,古巴比伦和 称为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巩固练习】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源于( )
①尼罗河流域 ②幼发拉底河流域 ③底格里斯河流域
④印度河流域 ⑤恒河流域 ⑥黄河流域
A、①②③⑤ B、①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⑥
2、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其含义是()
A、尼罗河哺育了古代埃及文明 B、尼罗河流域是古埃及的势力范围
C、古埃及人民把尼罗河治理得很好 D、有了古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
3、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这一地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许多文明遭到破坏。这一地区曾是哪个文明古国所在地()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4、古代印度的国王在种姓制度里属于()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5、印度奴隶社会等级制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社会成员分工不同 B、四个等级间权利义务的多少
C、严格的阶级关系 D、等级间的种族差别
6、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建造的,这种建筑主要用作()
A、宗教寺庙 B、法老陵墓 C、天文标记 D、神坛
7、古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等人类文明产生的共同自然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处在大河流域 C、有丰富的资源 D、人民的辛勤劳动
8、把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依据是这些地区( )
A、最早出现了人类 B、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
C、最早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D、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最大
9、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是()
A、中国夏朝 B、古巴比伦 C、摩揭陀国 D、古埃及
连线: 前18世纪 前2070年 前3100年 前3世纪
10、我们熟知的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因形似汉字“金”而得名 B、因用黄金堆砌而得名
C、是国王权力的象征 D、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11、在两河流域建立文明古国的是( )
A、古埃及人 B、苏美尔人 C、雅利安人 D、斯巴达人
12、下列文明中,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的是()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希腊
分析:古希腊文明源于海洋
13、如果你是一名古代印度的商人,按照种姓制度的划分,你属于()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14、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都位于大河流域,这主要是因为()
A、古代水资源丰富 B、鱼是当时的主要食物
C、生产力水平低下 D、船是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
15、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出自《汉谟拉比法典》 B、反映了奴隶制度的残酷
C、带有平等思想 D、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二、简答题 1、这些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特点?
2、为什么古代文明多产生于大河流域?
种姓制度的权利和义务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一婆罗门 祭祀贵族 掌握神权
二刹帝利 国王、武士、官吏(军事贵族) 掌握军事和行政大权
三吠舍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一、二等级
四首陀罗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答案:
1——10 CABBC BBCD×× B BDCCC
二、简答题1、(都在北纬30度左右的大河流域)
2这些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从而形成了各自的文明
说明:婆罗门和刹帝利是统治阶级,占有大部分财富,依靠剥削为生,吠舍和首陀罗以及贱民是被统治阶级,受剥削和压迫。各个种姓不能平起平坐,互不通婚,职业世袭,界限森严。
C、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一种阶级制度,是保护印度奴隶主阶级特权的制度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约前3500年
古西亚文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约前3000年
古印度文明-----印度河与恒河-----约前2300年
古中国文明------黄河与长江------约前20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