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古对今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 古对今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8 21:2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古对今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难点
字音教学的重点为“圆、严、寒”;书写指导的重点为“夕、语”;词语理解的重点为“严寒、酷暑”。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对韵歌。
2.完成本课预习卡。
课时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认读“圆、严”等11个生字。书写“古、夕”,重点指导写好“夕”。
2.认读词语“严寒、酷暑、朝霞、夕阳、和风细雨”,联系实际并借助图片理解这些词。
3.朗读、背诵对韵歌第1、2小节,感受课文展现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书写“古”字
1.复习旧知: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对韵歌,你们还记得吗?谁来背一背?
设计意图:
“古”字揭题时就指导书写,将书写分步进行,防止集中书写所引起的学生手指肌肉群的疲劳。2.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对韵歌,题目是“古对今”。板书课题: ɡǔ,
对今。
指名读好课题,全班齐读。
3.指导书写“古”。
(1)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注意点:第一笔横宜长,“口”上大下小。
(3)学生书写两遍,写完评议。
二、看图说话,认读词语
1.课件出示早晨、朝霞、暮色、夕阳等图片,让学生说说图片上的景色,随机出示“晨、暮、朝霞、夕阳”等词语,让学生认读。
2.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说话,想象并描述春天的情景,随机出示“和风、细雨、柳树、鸟语、花香”等词语让学生认读。
三、反复朗读,读出节奏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对韵歌。要求: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词多读几遍,用横线画出新词。
设计意图:
多种形式的读,既能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读成诵。2.自读检查。
(1)指名轮读,一人一个小节。教师相机正音。
(2)同桌对读,互相正音。
3.听老师读,注意哪里停顿。
学生自由读,模仿老师读出节奏。
4.多种形式朗读。
(1)师生对读,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然后交换。
(2)同桌对读。
(3)集体拍手读,同桌相对拍手读。
四、熟读成诵,定位识字
1.学生尝试背诵第1、2小节。
2.擦去第1、2小节板书中要求认读的字词: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出示这些字卡或词卡,学生先按顺序认读,再打乱顺序认读,最后把这些卡片板贴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设计意图:
采用定位联想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识记生字。板书呈现如下:
古对今,
____对方。
____对____,
春暖对秋______。 ____对暮,
雪对霜。
和风对____雨,
______对____阳。
3.学生认读词卡,教师相机引导理解。
(1)出示词卡“严寒、酷暑”,学生认读。教师引导:“寒”就是冷,“严寒”就是非常非常冷。“暑”是热,那么“酷暑”呢?
(2)出示词卡“和风、细雨”,学生认读。教师提问:“和风”和“细雨”相对,你觉得那是怎样的风呢?“和风”和下面哪个词的意思相近?(出示词语“微风、大风、狂风”)
(3)出示词卡“朝霞、夕阳”,学生认读。教师提问: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朝霞?你喜欢朝霞吗?“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相机拓展:傍晚的彩霞我们叫什么?(晚霞)“晚霞”可以对什么呢?(朝阳)
4.学生认读字卡,教师相机引导识记理解。
(1)出示字卡“圆、凉、细”,学生认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字形。
(2)出示字卡“寒、朝”,学生认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用字源识字法理解并识记。
引导:“寒、朝”均是会意字。
课件出示“寒”的古文字。教师讲解:“寒”的古文字字形表示的是一个人在一间屋子里,地上的水凝结成冰,他在旁边放了稻草取暖,说明天气很冷。
课件出示“朝”的古文字。教师讲解:“朝”的古文字字形表示的是太阳从草木之中升起,而前一晚的残月还没落下。
五、游戏巩固,书写生字
1.玩“找对子”游戏,复习词语。
请一组学生上台,给每位学生分发一张词卡,请学生把卡片举在胸前,找到能和自己相对的词语。学生集体朗读。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识记生字,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2.玩“送信”游戏,复习生字。
指名一位学生扮演邮递员,手拿本课11个字卡“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其他学生一起拍手念儿歌:丁零零,丁零零,邮递员,来送信。什么信,生字信,读准音,记住形。
在儿歌声中,邮递员将信(字卡)送到任意同学的手中。
信全部送完后,所有拿到信的学生到讲台前,轮流将字卡上的字读给大家听。如,某位学生拿到“朝”字,读正确了,其他学生一起夸奖:对、对、对,就是“zhāo”;读错了,集体帮助纠正:错、错、错,不是“zāo”,而是“zhāo”。
3.指导书写“夕”。
(1)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第一笔撇和第二笔横撇的撇基本平行,注意倾斜角度。横撇的横要短,点在撇和横撇之间。
(2)学生描红一个,临写两个。
(3)教师根据书写要点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
4.课外实践。
布置作业:学生课后找找其他对韵歌,并请大人指导读正确。

课时目标
1.复习“圆、严”等11个生字,认读生字“杨”。会写“凉、细、语、李、香”5个字,重点写好“李、香”。
2.复习词语“严寒、酷暑、朝霞、夕阳、和风、细雨”,学习“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词语,联系实际并借助图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复习背诵对韵歌第1、2小节,熟读、背诵第3小节,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过程
一、背诵复习,书写生字
1.读一读,找朋友。
教师出示词卡,学生开火车认读。然后,教师将词卡发给学生并出示对应图片,说:“它的朋友在哪里?”拿着对应词卡的学生走上来说:“它的朋友在这里。”并双手举起图片和词卡,领读词语三遍。
2.指名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内书写“古、夕”,并口头组词。
3.学生齐背对韵歌第1、2小节。
设计意图:
本课按结构特点,对要写的字进行归类,分两次指导书写,本环节书写3个左右结构的字。一方面,能让学生分类把握字的书写要点,把字写美观;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富于变化的学习形式中,始终保持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4.指导书写“凉、细、语”。
(1)出示田字格中的这3个字,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2)复习观察左右结构的字的方法。
一看宽窄:都是左窄右宽。
二看长短:“凉”左短右长,“细”左长右短,“语”左右长短相当。
三看关键笔画:“凉”中两点水的提不要太平,右边“京”注意点和竖钩的竖相对;“细”中“田”的第一笔竖写在田字格竖中线上;“语”中言字旁的点和横折提的折相对,提不要太平。
(3)引导学生观察这3个字,指名交流观察所得。
(4)学生描红一个,临写一个。
(5)教师根据书写要点对学生的书写进行星级评价,每做到一点给一颗星。
二、学习第3小节,书写“李、香”
1.朗读第3小节。
(1)指名朗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运用齐读、轮读、拍手读等多种方法熟读成诵。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识物,相机认读对应词语“桃树、李树、柳树、杨树、燕子、黄莺”。
3.认读字词。板书如下:

鸟语  花香
请学生认读黑板上剩下的词语,先按顺序认读,再打乱顺序认读。认读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
(1)给“杨”组词:白杨、杨柳、杨树。相机出示相应的词卡,学生认读记忆。
(2)引导学生发现“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一句里藏着两个成语(“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并说说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出示图片,欣赏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景象。
设计意图:
上下结构的字的一个书写要点是做到重心平稳。把“李、香”这两个字的书写指导放在一起进行,有利于学生发现规律,形成书写能力。4.配乐朗读第3小节,提示学生读出风景的美丽。
5.指导书写“李、香”。
(1)出示田字格中的这2个字,引导学生发现其共同点: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2)指导学生观察上下结构的字的方法。
一看宽窄:“李”上窄下宽,“香”上宽下窄。
二看如何使重心平稳:“李”字中“子”的弯钩要与“木”的竖对正;“香”字中的“日”要与“禾”的竖对正。
三看关键笔画:“李”下面一横要写长,“香”的撇、捺比“李”更舒展。
(3)引导学生观察这2个字,指名交流观察所得。
(4)学生描红一个,临写一个。
(5)教师根据书写要点对学生的书写进行星级评价,每做到一点给一颗星。
三、熟读成诵,巩固拓展
1.认读词语。
分给学生每人一张本课的词卡,让学生找到能和自己相对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2.熟读成诵,定位识字。
学生尝试背诵。课件隐去不要求认读的字词,请学生认读屏幕上剩下的字词: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阳、杨。学生先按顺序认读,再打乱顺序认读。
3.背诵全文。指名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接龙背诵。
四、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完成本课随堂练。
教学反思
本课新词较多,都是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比较书面化,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加以理解。在学生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认识生字,促进学生对字义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这时,我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在自由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学习方法,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