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荷叶圆圆(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3 荷叶圆圆(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8 22:2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荷叶圆圆
教学目标
1.认识“珠、摇”等12个生字和身字旁1个偏旁,会写“亮、美”等7个字。
2.能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停机坪、摇篮、透明”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做动作知道“躺、展开”等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夏天的美好。
4.学习并仿照“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的句式看图说话。
人文主题
通过字里行间洋溢的童真童趣,感受夏天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做动作等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仿照“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的句式看图说话。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词语卡片、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字板贴。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
2.完成本课预习卡。
课时目标
1.认识“珠、摇”等12个生字和身字旁1个偏旁,会写“亮、机、朵”3个字。
2.能联系生活识记“荷叶、水珠、停机坪”等词语,能借助动作演示,联系“躺、蹲、捧”的形旁,识记理解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读懂描写小水珠的语段。
4.尝试仿照“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的句式看图说话。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荷叶图片,引导学生用合适的词语夸夸看到的荷叶。
(   )的荷叶    荷叶(   )的
2.出示句式: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引出第1自然段,并指导朗读。
3.请学生观察课文图画,仿照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池塘里还有什么?
4.教师揭示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明确要求:圈画出生字生词,读正确,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2.教师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组长出示词卡,组员认读,互相正音。
(2)选出小组认为最难读的几个词语,想办法认一认、记一记。
(3)用小组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
3.学生合作学习。
4.选取两组同学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教师对各组认为难读的词语重点正音。
5.整体感知,提取信息,完成板贴。
(1)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说说课文讲了荷叶和哪些小伙伴的故事。
(2)学生交流后,教师随机板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3)学生反馈是从哪些句子中找到答案的。教师随机出示相关句子: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用边读边圈画的方式,在文中找准找全信息,并通过板贴的形式,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借助板贴这一学习支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整合简单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
(4)指名四位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圈一圈:小伙伴们把荷叶当成了什么?
教师随机板贴: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
(5)学生校对圈画的内容。
(6)引导学生借助板贴,用自己的话说说小动物们分别把荷叶当作了什么。
(7)教学词语“停机坪”。
①提醒学生读好“停、坪”,注意读准后鼻音。
②出示停机坪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停机坪”,了解小蜻蜓的停机坪就是大大的、圆圆的荷叶。
③学生齐读词语。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
三、学习第2自然段,理解词语
1.导读:想象一下,你们就是可爱的小水珠,谁来读——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2.识记词语“摇篮、躺、亮晶晶”。
(1)联系生活,看图识记“摇篮”。
①出示词卡“摇篮”,指名认读。
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看到的摇篮是怎样的,想想睡在里面是什么感觉。
③出示摇篮的图片,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体会。
(2)识记“躺”。
①引导学生舒展身体,做做躺的动作,体会小水珠躺在荷叶上舒服的感觉。
②指导认识身字旁,提醒“身”字做偏旁时最后一笔撇不出头。
③板贴:躺。
(3)借助图片认识小水珠,识记“亮晶晶”。
①出示阳光下的小水珠的图片,学生看图,感受水珠的晶亮。
②引导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夸夸小水珠。
小水珠(   )的,(   )的。
③板贴:眨。
小结:圆圆的、亮亮的小水珠聚集了那么多的太阳光,光彩夺目,真像在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呢!
设计意图:
创设语境,帮助学生运用习得的新句式说话,不仅能帮助学生内化对语言的学习,而且能与课文语境结合,丰富学生对语言的感受。3.角色体验,读好第2自然段。
(1)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假如你就是小水珠,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池塘里一阵阵微风吹来,荷叶摇篮轻轻地摇摆,你躺在荷叶摇篮里是什么样的感觉?
(2)学生反馈,教师小结:多美的画面呀!亮晶晶的小水珠把荷叶当成了摇篮,舒舒服服地躺在上面,多么悠闲。
(3)指导学生读出美好的感觉。
4.指名几位学生看板贴尝试背诵。
5.教师小结:我们一起和小水珠交朋友,不仅认识了生字,还知道了小水珠把荷叶当作什么,在荷叶上做了什么,圈出了动词。那么其他伙伴又在荷叶上做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找找答案吧!
四、巩固新词,书写指导
1.出示词卡,学生齐读复习。
2.比较书写“亮、机、朵”。
(1)引导学生观察“亮、机、朵”3个字的字形,说说自己的发现。
(2)比较3个字中“几”的差异,感受“几”在字中不同位置的书写变化。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并互评。
课时目标
1.会写“台、鱼、美、放”4个字;通过做动作理解“展开、捧起”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懂第3~6自然段。
3.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发现句式特点,尝试运用“________说:‘荷叶是我的________’”的句式,展开想象,看图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书写“台、鱼、美、放”
1.认读计时赛。
学习小组的4名组员接力朗读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得又快又对的小组获胜。
水珠 摇篮 躺下 亮晶晶 停机坪 展开 透明 翅膀 唱歌 花朵
2.书写“台、鱼、美、放”。
(1)指导书写“台、鱼”。教师讲解书写要点,同桌赛写。指名几组同桌展示书写,师生共评。
(2)重点指导书写“美”。
教师选取两份书写作业,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掌握书写要点。
提示:“羊大”为“美”,第三横最长,写在田字格横中线上。
(3)指导书写“放”。重点强调反文旁的书写规则:短撇靠田字格竖中线,长撇左边过竖中线,捺由中心起笔,要写得舒展。
二、学法迁移,合作学习第3~5自然段
1.回顾第2自然段,集体背诵。
2.教师逐一出示词卡“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并板贴,学生再次认读。
3.分别请喜欢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学生读读相应的段落。
设计意图:
课文第2~5自然段每段句式相近、结构反复的特点,为学生在学习了第2自然段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本环节的设计开放了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运用学法迁移进行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也感受到了合作探究的乐趣。4.教师布置合作任务,请每组同桌选择一个自然段进行合作学习。
(1)读一读:小组读喜欢的语段。
(2)圈一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3)演一演:带上动作表演读。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各组代表汇报期间,教师随机采访,再现词卡,引导学生识记,并读好句子。随机完成板贴。
(1)采访小蜻蜓:小蜻蜓,你停在大大的荷叶停机坪上,透明的翅膀真漂亮!可以给我们展示一下你那漂亮的翅膀吗?
引导学生做小蜻蜓“展开翅膀”的动作,再现并认读词组“展开透明的翅膀”。
(2)采访小青蛙:小青蛙,你是歌唱家,你蹲在荷叶上唱什么呢?
学生反馈交流,感受小青蛙的快乐。再读词语“放声歌唱”,并读好句子。
(3)采访小鱼儿:小鱼儿,你们笑嘻嘻的,在干什么呢,那么高兴?
学生想象体验,感受小鱼儿的欢乐。关注“笑嘻嘻”,一起做“捧起”的动作。
6.以图配文,学生借助板书尝试背诵课文。
三、拓展练习说话,积累运用
1.仿照课文内容,借用图画接着说。出示插图,荷叶又给谁带来了乐趣,练习表达。
小蝌蚪说:“荷叶是我的________。”小蝌蚪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说:“荷叶是我的________。”小朋友________________。
2.想象一下:除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还会有谁也喜欢荷叶?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
四、多种方法,背诵课文
1.结合插图,以连线的方式回忆课文:夏天池塘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小水珠   小蜻蜓   小青蛙   小鱼儿
停机坪   歌台   凉伞   摇篮
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呱呱地放声歌唱   展开透明的翅膀   笑嘻嘻地游来游去
2.出示课文插图,根据自己的喜好,分别扮演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分角色表演池塘里的热闹景象,结合情景帮助背诵。
要点:看着插图,边尝试背诵,边用动作进行表演,感受趣味。
3.结合图片和文字的提示,进行半填空式的背诵。
4.带动作表演背诵全文。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课文。
2.完成本课随堂练。
板书设计
荷叶圆圆小水珠→摇篮   躺、眨
小蜻蜓→停机坪  立、展
小青蛙→歌台   蹲、歌唱
小鱼儿→凉伞   游、捧快乐美好
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我侧重于对孩子们以下方面能力的培养:首先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兴趣。由于本课篇幅较短,大部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就已基本熟读能背了,所以课上着重练习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想让孩子们读出感情,就得让他们走进文本,理解文意,喜欢文中的角色。其次,培养学生想象及表达的能力。我及时地给已经在阅读课文中得到许多启示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引发学生想象,在学完全文后,我提问:你们想象一下,除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还有谁也会喜欢荷叶?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课堂上,学生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答出了一些连我都没想到的答案。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虽然注重了学生这几方面能力的培养,但这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每个环节的过渡语不够精彩,没能把每个知识点很好地连接起来吸引住学生;指导朗读过于表面,效果不明显;评价方式还可以多样化一些。在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劲头方面还得再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