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孙中山先生义愤填膺,陈独秀横眉怒指的“民众心中的大山”是何物?
封建思想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开始标志
开始时间
旗帜/口号
阵 地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改称《新青年》杂志。《青年杂志》的诞生,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开始标志
开始时间
旗帜/口号
阵 地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青年》
“民主”和“科学”
代表人物
科学
民主
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
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也包从西方传入的社会科学理论。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材料二 养了文官去刮地皮,借外债卖路矿得回扣;养了武官去杀人,抢劫,贩卖烟土。现在的时代,还无人敢说政府官吏没有什么用处。可惜他们的功效,只造成一片贫民的哭。
——陈独秀《贫民的哭声》
材料一 高家的明媒正娶的媳妇梅在即将临产的时候,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结果,因照顾不周,难产而死。
“当时中国存在哪两大问题?”
迷 信
专 制
开始标志
时 间
旗帜/口号
阵 地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青年》
“民主”和“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终身以“新青年”自居
陈独秀
“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
获有35个博士学位的“中国自由主义之父”
胡适
那么这四位杰出的学者是如何启迪国民同封建旧思想展开彻底斗争的呢?请同学们看书本41的第一段正文和蓝体框部分,找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及斗争对象?
民 主
迷信盲从
新道德
旧文学
独裁专制
科 学
旧道德
新文学
前期内容
封建传统三纲五常道德
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思想
李大钊:
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
“打孔家店”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敬告青年》
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夜, …满本都写着‘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提 倡 民 主
反 对 独裁专 制
提 倡 科 学
反 对 迷 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前期内容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创办了《每周评论》
探究: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材料 新文化运动扫除了过时的思想桎梏,点燃了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火炬,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学术的罕见的繁荣期,一部中国现代学术、思想、文化史,严格点说是以新文化运动为起点的。
—中山大学袁伟时教授
进步性: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性质\地位)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封建思想
材料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探究: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1914年袁世凯祭孔场面
新文化运动时提出 “打孔家店”的口号,猛烈抨击旧文化,而现今全国大力宣扬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巨大反差呢?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改造
创新,与时俱进
追踪探究
前期:
发展:
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开始时间
开始标志
阵 地
旗帜/口号
代表人物
内 容
前 期
发 展
性质/地位
影 响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青年》
“民主”和“科学”
四“提倡”四“反对”
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积极:追求…探索…创造…
消极:绝对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走在了时代前沿,同尊孔复古的时代逆流不懈斗争。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该怎样做呢?
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为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次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洋务运动
技术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制度
新文化运动
思想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