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压力的作用效果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1 压力的作用效果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4-08 17:3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课题】
沪科版:第八章
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
二、【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现象,揭示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三、【学情分析】 
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压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另外,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这也是本节教学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四、【设计思想】
运用基于大数据分析、动态学习评价和“云+端”
信息技术平台在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应用,创设有利于协作探究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过程中的数据分析、评价反馈、交流互动和资源推送能力,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师
收集分析学情数据
智能化的推送资源
即时动态的反馈
智慧课堂创设有利于协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
学生
课前微课学习、任务
课上师生、生生互动
课后个性化辅导
……
云、网、端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什么是压力,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掌握压强的定义、公式,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会应用压强公式分析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具体方法,并能解释与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教学分析和处理】
教学重点: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能够运用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中控制变量法的运用、理解概念时比值定义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通过分小组实验探索,学生在芜湖智慧教育平台交流、展示、汇报、在线测评、智能化的推送资源;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
教材的延伸:把物理融入到实际生活,让物理走向社会。
七、【教具与学具】
教具:1.
芜湖智慧教育应用平台http://zh.;
2.
自制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师生共建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
学具:钩码盒、塑料小桌、海绵、玻璃板、橡皮泥、尼龙细线、塑料盒、图钉、木块等
(共14组);
八、【教学过程及方法】
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微课学习、反馈及任务布置
1.微课学习『应用平台』
生活中关于压力的效果的思考、压力与重力、面积单位的换算、科学家:帕斯卡
2.布置关于压力效果的视频摄制任务
将身边关于压力的效果不同的现象拍摄下来,上传到芜湖智慧教育平台,我们共同研究,共同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微课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学生信息获取过程中的互动。教师基于动态学习数据的收集分析,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数据化呈现,使得教学从过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经验转向依赖于教学中的客观数据,利用数据更准确的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方便教师安排和调整教学。
(二).学生活动引入新课
1.压力与重力学习、反馈情况。
2.汇报:关于压力效果的视频摄制。
(三).新课教学
活动一: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展开想象的翅膀,发表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强调学生具体的感受,给学生足够的猜测时间。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探索。
2.
设计实验『应用平台』: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时请思考:
(1)怎样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如何改变压力大小(或受力面积)?
(3)在改变压力大小时,受力面积能改变吗?反之……
设计意图:考虑实验的开放性,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敢于创新。交流互动更加灵活,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方式多样化,师生借助云端平台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的交流,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深度沟通。
3.师生通过大量实验观察总结: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活动二:压强
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叫做压强。
(2)表达式
(3)将一张报纸对折一下,平铺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
Pa。
1
Pa表示物体在1
m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
N。
活动三:计算对比:图钉对墙面的压强与坦克对地面的压强
学生活动:将桌面上的图钉按到木块里面,体验并思考:你希望图钉尖对木块的压强是大些还是小些?手对图钉帽的压强是大些还是小些?
课堂研究探讨过程中的互动
活动四:估算自己站立时和行走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五:1.举出生活中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
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限度,那么压强是越大越好,还越小越好呢?
2.师生总结:
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增加压力
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减小压力
增大受力面积
3.在线检测: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
4.讨论:货车严重超载运输会损坏路面的原因。
设计意图:随堂测评过程中的互动,即时、动态的反馈,构建过程性评价。为学生智能化的推送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包括微视频、文字、图片、语音、网址等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差异,满足学习者富有个性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提优补差,提高学习效果。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知识面,让学生感受求知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1.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2.知道压强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会用压强公式分析计算
3.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4.能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物理现象、解决生活中相关的物理问题
(五).作业和课外活动
1.课后作业:3、4
2.压强知识在自行车上的应用平台上研讨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
一、压强:p
⒈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⒊公式??
⒋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1Pa=1N/m2,表示“每m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
1N”。
二、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
⒈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增大受力面积,可减小压强。
⒉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减小压强;增大压力,可增大压强。
十、【教学反思】
1.
以芜湖智慧教育平台提供全方位的课堂互动形式
师生以芜湖智慧教育平台云端平台建构为依据,教师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网、端”平台运用,通过课上数据分析反馈,有机地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如课堂适时投展示、课堂评价在线即时发送。学生在智慧平台上在线互动环节的开展等,实现了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创设有利于协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
给学生一个动手探索的空间
本节课通过学生身边的、常见的现象的分析,有效的预设,给学生一个动手探索的空间,给师生活动的创造性发挥提供时空余地。让学生发现问题、敢于提问、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体验探索过程。
让学生感受物理就在身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