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平衡 》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课题
沪科2011课标版 八年级第 七 章第 三 节
《力的平衡 》
课 型
新授
二、教学分析
课题与课标、教材的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展开的。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二力平衡的概念”“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三部分。本节的知识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为后面学习压强、浮力知识奠定基础,也做好了思路和方法上的准备,同时也是解决力学问题、培养能力打基础,更是学生在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
?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能很好的判断出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的受力情况,能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但对于确定上传课前设计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最佳实验方案,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给予引导,引导学生通过利用上传的方案准备器材进行自主探究,并通过小组间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
学生在以往解决问题时,多数都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结果,但有时理论分析和实践是有差距的,实际上动手实验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也可以实际做做,会得到不同的收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衡状态、平衡力概念,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平衡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的自主任务、课上小组评选最佳方案,在进行探究实验,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每个过程,进一步体会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领略科学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及结论交流,形成相互合作、交流分享的团队意识。通过解决生活问题,感受物理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实验过程、得出二力平衡条件的内容
难点
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教学资源
实验准备
铁架台、滑轮、小车、纸片、剪刀、弹簧测力计、钩码
其他资源
教材、课标、乐课网、101ppt、小视频、微课 平板电脑、
课前任务单、实验活动卡、学案、课堂检测
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课前:
通过QQ群上传课前任务单
根据课前任务单自主完成预习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0
课堂
检测学生课前任务达成情况
提问:
课前任务一: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课前任务二:什么是惯性:
课前任务三:这三幅图片中的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吗?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提问:这与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吗?
一、二力平衡
课前任务四:什么是平衡状态?
课前任务五:什么是平衡力
活动一:试一试:跳伞运动员为什么匀速下落?
活动二:观看小视频
练一练:整个实验的过程中,那一段状态的鸡蛋处于平衡状态?在学案画出来
拍照上传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答案做出判断
活动三:画一画
画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饮料瓶的受力示意图?在学案上完成,拍照上传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在活动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瓶子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这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瓶子处于平衡状态?
通过PPT展示学生课前完成的猜想,请同学们观看每组同学课前上传的实验方案,
活动一:组内研讨五种方案中哪个最佳?
活动二、利用桌上的器材,进行评估,验证自己组的方案为是否合理
每组汇报结果,共同确定实验探究方案
设计最佳实验探究方案的小组具体谈谈实验的过程
观看微课
活动三: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教师巡视
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通过乐课网课堂的小程序对自己组的答案做出判断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活动一:组内讨论学过物理知识、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二力平衡的知识
活动二:用弹簧测力计吊50g钩码,使钩码匀速上升或下降,观察测力计示数是否变化。为什么?若使钩码急速上升或下降,观察测力计示数是否变化。为什么?
在平板电脑上学生进入乐课网课堂
通过平板电脑同步观看PPt,思考并回答问题
展示课前自主学习的达成情况
思考回答
看视频,判断鸡蛋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刻,并完成学案1,拍照上传,并对自己的答案做出判断
完成学案2,拍照上传,并对自己的答案做出判断
观看PPT
组内讨论、回答
实验、确定方案
汇报
组长叙述,并和邀请同学一起看本组录制的微课
完成活动卡的内容
小组交流、讨论、确定结论
组内研讨
组和组之间交流
汇报
实验、研讨、汇报
通过检测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达成情况,,知道自主学习的效果
通过观看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
应用新知及自我评估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方案的好与坏,由影响因素决定的,如何判断哪个因素影响的小呢,最好的方式是用实验来检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探究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时,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自己尝试寻找最容易的方式,养成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的能力以及根据现象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有观察生活的意识,知道物理和生活密不可分
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1
5
21
8
课堂练习
进入乐课网考试系统,答题
第10题在学案上完成,并拍照上传
学生进入乐课网课堂考试系统进行答题,第10题
拍照上传,并对自己的答案做出判断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反馈。在反馈中发现问题所在。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达成情况
4
课堂小结
一、二力平衡
什么是平衡状态
什么平衡力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三、应用
学生思考、总结、聆听
使学生有初步对新学的知识建立小的知识网络的意识
1
课后作业
能力培养
板书设计
7.3 力的平衡
一、二力平衡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沪科2011课标版八年级全一册第七章第三节力的平衡的内容。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二力平衡的概念”“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三部分。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法,将学习过程分为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两部分。
在课前学习中,我制作了课前任务单,并通过网络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成小组,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完成课前任务单,并把本组的猜想和设计的方案上传。在课前的学习中,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达成预习的目的,为学生提供新颖的学习媒介,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在课堂学习中我安排了四个环节,首先检测学生课前任务达成情况,把握预习的效果、其次应用新知解决问题,评选上传中的最佳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再次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二力平衡的知识,最后利用乐课网自主检测系统进行学习效果检测,来评估学生新知的内化程度,拓展能力。
课堂上在评选最佳实验方案时,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器材实际测量一下每个实验方案的影响因素,然后小组内进行比较、交流确定最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方案的好与坏,由影响因素决定的,如何判断哪个因素影响的小呢,最好的方式是用实验来检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探究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接着是最佳方案设计组叙述方案的由来及实施的过程,他们是以微课的形式进行描述的,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时,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自己尝试寻找最容易的方式,养成自学能力。其他同学在观察视频的过程中,既能明确实验的探究过程,又能感悟到如何进行自主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在接下来的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的能力以及根据现象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在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环节中,设计了一个思考题:用弹簧测力计吊50g钩码,使钩码匀速上升或下降,观察测力计示数是否变化。为什么?若使钩码急速上升或下降,观察测力计示数是否变化。为什么?解决这类问题一般都是采用理论分析的方式,但会有一部分同学不理解,那么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效果最好呢?是我们常思考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我设计这道思考题,目的就是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结合桌上的器材看看学生能不能想到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多数孩子都想到了,通过实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那么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达到了。
在利用乐课网的检测系统进行学习效果检测,这个信息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新知掌握的漏洞,在通过小组讨论能有效帮助有疑问的学生,在学生检测之后我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与解答,不将问题留在课后,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中,学生将问题带到了课堂,老师在课堂中帮助学生解决困惑,问题留在了课堂内,下课时学生收获的是学习的方法、思维的建立、科学的思想、知识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