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长亭送别,执手相看,柴门扶杖,汽笛声催,生命总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当我们轻轻敲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柳永的《雨霖铃》,感受作者笔下抒写的哀婉动人的别离。
雨霖铃
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词牌由来
《雨霖铃》这一词调,也作“雨淋铃”。来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爱妃杨玉环悲欢离合的故事。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途中,军队哗变时,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在马嵬坡缢死杨玉环。后唐玄宗入蜀,到了斜谷的时候,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在皇鸾的金铃上,使他勾起了往事,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白居易《长恨歌》云:“夜雨闻铃肠断声”即指此事。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别离诗
概 念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古人别离动辄数年,相会无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文人士大夫们离别时,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这类诗歌,我们统称为别离诗。
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
赋得古草原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表达自己的志向。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人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壮别)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慰别)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酒别)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惨别)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阔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梦别)
有关离别的诗句:
……
诵读点评
诵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①寒蝉凄切——“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字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凄切之情。
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就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⑤更那堪——稍重、稍停,拖音。(统领字)
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稍重、稍停,拖音(统领字)
课文朗读
寒蝉/凄切,对--
/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
柳永
文本探究: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并谈一谈哪一句话让你黯然神伤,说明理由。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
上片:离别时的景物、人事——记叙、描写
念去去……由实入虚
下片:离别后的景物、感叹——抒情、议论
千古烘托个人悲情、此去经年不复见
景、人、情——意境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
实写
虚写
小结
离别后:
因情设景
刻画心理
实写
离别前:
勾勒环境
寒蝉、长亭、骤雨
(景语)
烟波、暮蔼、楚天
好景虚设、风情难言
离别时:
描写情态
执手、泪眼、凝噎
(情语)
实写
虚拟
(景语)
虚拟
(情语)
杨柳、晓风、残月
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
虚实相济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因事缘情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咏史抒怀
1、实写:
2、虚写: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1、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3、回忆:已逝之景之境
4、联想:由此及彼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实相济)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