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自序》
方文山:“宋词最接近流行音乐。”
①(《烟花易冷》词:方文山曲:周杰伦)
“繁华声,遁入空门,折煞了世人。梦偏冷,辗转一生,情债又几本。”
②《菊花台》(词:方文山曲:周杰伦)
你的泪光
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
勾住过往/夜太漫长
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
冰冷的绝望/雨轻轻弹
朱红色的窗/我一生在纸上
被风吹乱/梦在远方
化成一缕香/随风飘散
你的模样
菊花残
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
我心事
静静淌/北风乱
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
在湖面成双
词是宋代那个时空下的流行音乐
词
1、词的起源:
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顶峰。词最初称“曲词”“曲子词”,是用来配音乐的。又因其句式长短不齐,故称“长短句”。后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也称“诗余”。
2、词牌和标题:
词牌(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决定词的韵律、字数、句数和平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一首词可以没有标题,但必须有词牌。
词
3、词的分类
按字数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0字以上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按流派风格
豪放派
婉约派
风格比较
豪放派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苏轼
豪放
阳刚之美
粗犷豪迈、雄伟刚劲,给人惊心动魄,崇敬景仰之情。
得阳刚之美者,如霆如电如重山峻崖如长风出谷如决大河如奔骐骥。
柳永
婉约
阴柔之美
秀雅恬静、安适柔媚,给人心旷神怡,轻松愉悦之情。
得阴柔之美者,如升初日如云如霞如烟如清风如幽林曲涧如珠玉之辉。
婉约派
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婉约派四大旗帜
“闺语”:李清照
“别恨”:晏殊
“情长”:柳永
“愁宗”:李煜
4、宋词的发展经历
a、宋初以小令为主:晏殊、欧阳修为代表,承袭“花间”余绪,词风清丽闲雅。
b、以柳永、苏轼为代表的变革时期:柳永体制与题材上都有突破与创新,创作大量长调慢词,描写都市风光,抒发百己羁旅情怀,风格上雅俗并陈。苏轼在革新词体、开创词风上作出卓越贡献,以诗为词,开创豪放词派。
c、以周邦彦为代表的时期——“格律词派”:周精通音律,善于创调,能自度曲,是婉约词集大成者,也是连接两宋词坛的重要纽带。
d、李清照、辛弃疾、姜夔(风雅词派)……
宋代文化
北宋的臣子,是史上最好的臣子,他们品行高洁,敢于直言犯谏,旷世能臣辈出,比如:赵普、寇准、包拯、王安石……他们学富五车,个个才华横溢,惊世文豪涌现,比如: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轼……
宋朝建立之初,赵匡胤便立下了著名的“太祖誓碑”,其中明确规定宋朝皇帝:“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同时,还立下毒誓:“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jí(杀死:雷~(突遭雷击致死))之。”《宋论》《宋史》以及陆游的《避暑漫抄》对此都有详尽记载。
宋朝被称为“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代,宋朝的皇帝不是窝囊,而是恪守祖训,仁孝治国,宋朝的臣子不是不怕死,而是懂得“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道理。于是北宋成为史上君臣关系最和谐的时代,一方面没有权臣架空皇帝,另一方面也没有帝王奴役大臣,真可谓是“君则敬,臣则忠”。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吾中华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清平乐》中的北宋,皇帝宽仁,臣子贤能,是史上最美好的时代。
然而历史总不乏柳永这样不幸的人!
柳永
柳永,北宋词人,福建崇安人,出身于官宦门第,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文化艺术熏陶,但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他们家三兄弟(三复、三接、三变)都有闻名,时称“柳氏三绝”。
原名三变,字耆卿,又叫柳七,世称“柳屯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仕途不顺
飘零沦落
自由张狂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第二次科考失败后所写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宋仁宗)
柳永的很大部分词,可以说就诞生在笙歌艳舞之中,但他不是一个不尊重女性的人。从本质上,他更接近于《红楼梦》中贾宝玉,甚至比贾宝玉的觉悟还要高些,因为贾宝玉与那些女孩还有一部分是主仆关系,而在柳永眼中,那些歌妓就是落魄的女人,而自己则是落魄的才子,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是应该惺惺相惜的,应该彼此给予对方安慰。
如果这个世界不让人爱了,也许还有许多如水的女人可以安放梦想和感情,正如他词中所写:“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歌妓们的心声是: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
愿识柳七面。
柳七死后,以陈师师为首,敛众妓财帛,为柳七制买衣衾棺椁,在乐游原上建一坟茔,碑文上书:“奉旨填词柳三变之墓”。几个亲密的歌妓披孝守墓,出殡那天,京城妓家,无一人不到,哀哭遍野。
正是柳永给了她们爱与尊严,才使得众女子面对他的逝去身心俱碎,那是对知己离去的叹息,是对尊重逝去的怅惘。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被誉为“才子诗人”,“慢词之祖,婉约之宗”,代表作《望海潮》《雨霖铃》。
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
柳永以当时的新声慢曲,取代了唐五代的旧有小令。两宋慢词的时代,实自柳永开启的。
何为慢词?
慢词,主要是从体制上来说的,和体制短小的小令相比,慢词的篇幅较大,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慢词的出现改变了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