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一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金华一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5-12 13: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金华一中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铿锵(kēng) 嵯峨(cuō) 缱绻(juǎn) 茕茕孑立(jié)
B.剔透(tì) 逡巡(qūn) 伛偻(gōu) 命途多舛(chuǎn)
C.愧怍(zuò) 媲美(pì) 趿拉(tā) 一蹴而就(cù)
D.氛围(fèn) 倨傲(jù) 谄媚(xiàn) 瞋目而视(chē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盘跚 夙愿 恶运 云蒸霞尉
B.取缔 威摄 溃乏 消声匿迹
C.懈殆 国萃 缥缈 故步自封
D.自诩 睥睨 脉搏 戮力同心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让办案人员叹为观止的是,韦浙江不仅收受现金,连“白条”也收。
B.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理喻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C.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D.老王虽说已经退休了,但他精力充沛,在许多事情上都显示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要善于寻找并最后判断诗人提供的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欣赏活动不可停留在表面意思的掌握上。
B.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不论王公贵族、学术泰斗,和奴隶百姓、瘪三小偷,都得遵守社会的语言习惯,谁都不能垄断。
C. 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
D.首汽集团今天上午开通电子商务网站,成为第一家国内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租车的企业。
5.自2009年8月15日起,公安部作出部署:在全国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在整治行动期间,各地纷纷开展“劝诫酒后驾车,安全寄语献温情”活动,请你拟写一条劝告司机不要酒后驾驶的交通标语。要求:具有人性化和亲和力,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3分)
答:
6.下面的材料是用来准备《谈谈豆腐》这篇说明文的,为了做到条理清楚,请将这些材料分三类进行概括。(每句不超过8个字)(6分)
①豆腐中含有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烟酸。②吃豆腐可以清热、利尿、益气宽中、消胀散气。③拌豆腐清凉可口,鲜嫩色美。④用豆腐一斤,麦芽糖二两,生萝卜汁一杯,混合煮开,一日两次可治哮喘病。⑤豆腐可以煎,可以炒,可以涮。⑥豆腐对便秘、下血、白浊、乳少有明显的疗效。⑦鱼头豆腐、砂锅豆腐、麻辣豆腐都是我国驰名中外的传统名菜。⑧根据科学分析,二两鲜豆腐中含有蛋白质7.4克,脂肪3.5克,钙227毫克,磷57毫克,铁2.1毫克。
(1)概括_____________ ,归此类的序号:______________
(2)概括_____________ ,归此类的序号:______________
(3)概括_____________ ,归此类的序号:______________
7.近日,福州一公司在某论坛上发帖,称公司新推出了清明节代理扫墓的业务。公司称,这项新服务保底消费100元,即在客户无暇参加扫墓时,代为到墓地除草、烧香和献花;如果需要代替客户磕头,另收费50元。
代扫墓的帖子在论坛上引起强烈反响。该公司这项新服务,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你来跟帖,表达你的观点,并阐明理由。(5分)
论坛跟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
陈 炎
如果认为文化是一种资源,那么就有其潜在的“矿藏”。
作为感性生命的极度表现,西方人的体育事业不仅为了锻炼身体,为了弘扬国威,而且是对人类感性生命力的探究,是一种肉体的沉醉。因此,凡是能够考验人类感性生命极限的地方,西方人都会设立比赛项目。作为理性生命的极度表现,西方人的科学事业不仅是为了发展生产,为了改善生活,而且是对人类理性生命力的探究,是一种精神的沉醉。因此,凡是能够考验人类理性生命极限的地方,西方人都会进行科学实践。
如果说西方文化的富矿存在于感性与理性两极,因而体育与科学特别发达,那么其弱点恰恰在感性与理性的中间地带,因而艺术与工艺不够发达。西方人也有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但在很大程度上,西方式的艺术常常被科学化或体育化了。以“宣泄说”为理论根据,现代的西方人往往借助艺术行为来发泄被压抑的情感和潜意识,因而创造了歇斯底里的霹雳舞、声嘶力竭的摇滚乐等,这些作品虽然能够像体育运动一样起到刺激人们的生理感官、满足人们的肉体欲望的目的,但多少失去了审美情感的独特魅力。
而中国文化中的感性与理性两极均不发达,因而传统的体育与科学发育不良。在感性生命方面,中国文化中有一种知足常乐、能忍自安的观念。这种蔑视竞争意识、压抑冒险热情的思想,不仅不利于竞技性体育事业的开展,而且使我们缺乏西方民族那种能动地变革现实生活的感性冲动,时时陶醉在所谓“宁静以致远”、“以不变应万变”的格言之中。这种文化资源不大可能酿造出奥林匹克式的体育传统,而只能派生出延年益寿的气功与吐纳导引的太极。在理性生命方面,中国文化中有一种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精神。这种只注重实践而忽视思辨的传统,虽然有助于防止我们的民族陷入宗教神秘主义的精神误区,但却同时限制了我们知识构造的自由空间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热情。中国人丝毫也不比他人愚钝,然而理性的翅膀一旦绑上实用的铅陀,就难以高飞远举了。
而中国文化的富矿恰恰处在感性与理性之间的交融地带,因而其艺术与工艺特别发达。说中国是一个艺术和工艺的国度,不仅是由于我们的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艺术与工艺精品,而且是由于我们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本身就浸泡在艺术之中。就在西方的经院哲学家们通过逻辑或数学的手段来揭示宇宙的奥秘时,自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却要将写诗和作文看成是每一个国家官吏所应具备的必要的素养。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中国与西方文化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长处。
8.对中西文化“矿藏”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西方文化在理性与感性的两极特别发达,中国文化在这两极都不发达。
B.西方文化的弱点在感性与理性的中间地带,因而西方式的艺术就被科学化或体育化了。
C.中国文化的富矿在理性和感性交融的地带,使中国成为一个艺术与工艺的国度。
D.中西在体育、科学,以及艺术和工艺等方面的不同,说明中西文化各有所长。
9.对划线句“理性的翅膀一旦绑上实用的铅陀,就难以高飞远举了”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知足常乐、能忍自安的观念压制了能动地变革现实生活的感性冲动。
B.蔑视竞争意识、压抑冒险热情的思想影响了竞技性体育事业的开展。
C.只重实践而忽视思辨的传统限制了知识构造的自由空间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热情。
D.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精神有助于防止民族陷入宗教神秘主义的精神误区。
10.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人科学活动的目的主要不是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而是探究人类的理性生命力。
B.中国文化中知足常乐、能忍自安的观念酿造不出奥林匹克式的体育传统。
C.中国被称为艺术和工艺的国度,原因就在于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就浸泡在艺术之中。
D.西方经院哲学家们通过逻辑或数学的手段来揭示宇宙的奥秘,这是理性生命的极度表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8分)
语文天生浪漫(节选)
熊芳芳
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暖、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
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们可以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既可以迎来送往,胜友如云,更可以一人一盏一影,孤灯自守黎明。既可横空出世、笑傲江湖,又可面壁潜心,十年磨一剑。入世可如岳飞,“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也可躬耕垄亩如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
因为,语文天生浪漫。
浪漫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浪漫是细致的也是博大的,浪漫是喜乐的也是忧伤的。
一分一秒的华年、一朵一朵的笑靥、一句句清风的低语、一帧帧季节的像片、一些黎明、一些黑夜、发黄的故事、春天的屋檐……一并装入生命的全部流程中,一遍又一遍地再读。让我们的心牵着我们的手,在语文的世界里徐徐穿行,在真实与浪漫中徐徐穿行。
11.文章开头列举了《诗经》中的句子,请简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2.文中列举了大量的名人,其中写陶潜和岳飞,其目的一样吗?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3.通观全文, “语文”与“浪漫”之间形成了怎样的关系?(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4.通读全文,你最欣赏的一点是什么?请围绕你最欣赏的一点简要加以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
三、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19题。(21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5.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从
B.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三:三次
C.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同“纳”,接纳
D. 哙拜谢 谢:道歉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樊哙侧其盾以撞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B. 若属皆且为所虏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 臣死且不避
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
D. 因击沛公于坐
相如因持璧却立
17.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客何为者?
A. 肇锡余以嘉名 B. 夫晋,何厌之有?
C.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D. 求人可使报秦者
18.用“/”给下列文字断句。(4分)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
19.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资料,完成20—21题。(10分)
材料一: 颖亭留别
元好问
故人重分携①,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②秉元化③。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澹如画。
注:①分携:即分手。②太素:古代对构成宇宙之物质的称谓,即形成天地万物的素质。③元化:大自然的发展变化,犹言“造化”。
材料二: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20.王国维认为“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是________(①无我②有我)之境。诗人在此句中着意渲染了水上景色的______________。(4分)
21.全诗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景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王国维的境界说,作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默写。(6分)
2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
(2)亦余心之所善兮, 。
(3)夫在殷忧, ,既得志, 。
(4)今两虎共斗, 。
四、作文(60分)
23.人生在世,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不想失去,想要守护的,请以“守护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金华一中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 语文试卷答题纸
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1
2
3
4
8
9
10
15
16
17
5. (3分)答:
6.(6分)(1)概括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______
(2)概括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______
(3)概括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______
7.(5分)论坛跟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4分)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
19.(1)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0. (4分)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1.(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华一中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
2
3
4
8
9
10
15
16
17
C
D
B
A
B
C
D
C
D
B
1.答案C。A项嵯峨(cuó)、缱绻(quǎn),B项剔透(tī)、伛偻(yǔ),D项氛围(fēn)、谄媚(chǎn)。
2.答案D。A项厄运(或噩运)、云蒸霞蔚,B项威慑、匮乏、销声匿迹,C项懈怠、国粹。
3.答案B。A项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B项不可理喻,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C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是贬义词。D项年富力强指年纪轻,精力旺盛。
4.答案A。B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和”改为“还是”。C项句式杂糅,去掉“不可小视”或在“具有”后加“的”。D项语序不当,“国内”移至“第一家”之前。
5.答案:示例一:司机一杯酒,亲朋两行泪。示例二:为了生命之花的芬芳,请您不要酒后驾车。示例三: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示例三:酒遇知己千杯少,若要开车半滴多!
6.答案:(1)豆腐的吃(做)法。序号:③、⑤、⑦
(2)豆腐的营养。序号:①、⑧
(3)豆腐可以治病。序号:②、④、⑥
7.答案示例:支持者跟帖:赞成。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让别人代劳,既表达了对先人的追思,也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抚慰。代替人扫墓、烧香、磕头,为部分人提供了方便,未尝不可。反对者跟帖:反对。扫墓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不能走过场。让人代劳,不仅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只要求从一个方面跟帖,或支持,或反对,言之成理即可。)
8.B(缺“在很大程度上”“常常”)
9.C
10.D(A“不仅…而且是”不等于“主要不是…而是”;B“酿造不出”不等于“不大可能酿造出”;C原文是“不仅是…而且是”)
11.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古人的浪漫情怀;并为“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作铺垫,同时,与上文的“遥远”和标题中的“天生”一词相照应。(要求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回答其作用,回答出一个角度且言之成理即可。意思答对即可;若与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2.作者写陶潜是为了阐释语文来自于浪漫、悠闲、宁静的心灵;(答“是为了阐述‘语文,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亦可。)写岳飞是为了阐述浪漫的语文,呼唤人们具备浪漫的情怀,壮怀入世。
13.①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②浪漫的语文呼唤着浪漫的情怀,唯有具备一些浪漫的情怀,才可能真正地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只要围绕上述两个要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 1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要注意观点集中合理、分析有理有据、 表述清晰流畅)
15.C 16.D 17.B
18.观夫高祖之所以胜/ 项籍之所以败者/ 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 是以百战百胜/ 而轻用其锋/ 高祖忍之/ 养其全锋而待其敝/ 此子房教之也。(每处0.5分,共4分)
19.(1)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2)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
20. ① 闲静悠远
21.景:北风、雪、九山、寒波、白鸟、平林等。(高天远地一下子令人眼界大为开阔,眼前展现出无限清景。那天地万象似乎对人特别有情意,纷纷呈现出自己的千姿百态。北风雪飘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运行不息。连绵的群山嵯峨高峻,压根儿翻不过去似的。颍水之年,微波涟漪,白鸟纷飞。回望送别的友人,但见平林漠漠,淡远如画。)
用意:全诗由交代离别折向眺望之景,诗人与大自然晤对,无意间触目兴怀,感受到大自然的运行不息,水上之景在突兀峥嵘的山势映映衬下,更显闲静悠远。此时主体在较平静的心境中以直觉去观照外物,达到与客体交融无间的“无我之境”。然而“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大自然的终古如斯与生生不息反衬出“人”的躁急心态,牵于物欲的人就难免自叹弗如而心向往之了。诗的最后写他回望送别的友人,但见平林漠漠,淡远如画,一切的伤离别恨都消融于这淡远的景物之中,回归“无我之境”。通过大段的写景,诗人表现出对心灵超脱境界的向往之情。
22.(1)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虽九死其犹未悔
(3)必竭诚以待下,则纵情以傲物
(4)其势不俱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