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庖丁解牛
《庄子·养生主》
一、导入
先秦的诸子百家之中对后世的影响之大莫过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庄子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庄子,走进庄子的哲学,领略庄子哲学的魅力。
把握该寓言的寓意和感受
学习庄子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来说理的方法
学习重点
二、整体感知
第一段: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突出了庖丁解牛技术的高超.
第二段:从文惠君的称赞引出对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阐释。此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段:阐述了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
第四段:文惠君“得养生焉”,点出本文主题。
齐读全文,解读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三、欣赏
“解牛之美”
1、阅读1—2节,思考问题:
文中是怎样描写解牛场面的?请划出关键句子并概括。庖丁解牛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手、肩、足、
膝四个部位的动作组成了一幅完整的解牛图,屠刀伸进皮肉里发出的声音没有不合上节拍的,可见庖丁的动作不仅熟练而且富有节奏,具有美感。
手“触”
肩“倚”
足“履”
膝“踦”
砉然向然 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动作
声音
技巧一:动作行云流水,富有美感
本段直接描写庖丁的语段还有哪些,通过什么样的方式
刻画人物形象。
1、阅读第3小节,思考问题:
怵然
视止
行迟
/
四顾
踌躇满志
技巧二:神态(对比、变化)
庖丁遇到难解之处:神情惊惧,目光集中,行为迟缓;
成功解牛之后:提刀四顾,踌躇满志
3、庖丁解牛遵循的是什么?
联系第三节,思考讨论:
道
2、课文还运用什么手法突出庖丁解牛技艺之高超?
对比
与他人对比
与自己对比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
4、思考:庖丁是经过哪些阶段才炼就如此高超的技艺的?结合你的亲身经历,说说你的体会。
⑵“三年之后”
——
⑶“方今之时”
——
解牛的三个阶段
⑴“始臣之解牛之时”——
目有全牛
目无全牛
游刃有余
“所见无非全牛也”
“未尝见全牛也”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不懂规律)
(认识规律)
(运用规律)
四、合作探究
1、讨论本文的主题思想
(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想一想
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在本文中,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
那么,如何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
用牛体的复杂结构来比喻社会,用刀来比喻人。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使自己免遭伤身劳神的困扰。
一般来说,人一旦成名之后都喜欢出书,用他的亲身
经历教给世人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如果庖丁也要写
一本——《庖丁论人生》,那从这本书中我们应该可
以看到那些人生道理呢?现在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
人生阅历和生活经历来谈谈,课本中的哪些情节、
文段教给我们怎样的道理。
透过故事,探讨人生
1、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
2、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
3、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
4、做事要循序渐进。
5、要热爱本职工作。
……
小寓言大智慧
庖丁论人生
人处身错综复杂的社会,面对纷繁的事情,应先了解
事物的道理,顺应自然而行,尽可能的避开种种矛盾
冲突。但不免遇到困难、冲突时,则要全神贯注,
谨慎处理。在困难解决后,应及时收敛锋芒,低调做人。
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生存于这个社会之中。
五、课堂小结
我们把这个故事用在今天的生活中,如果我们人人做成这样一个庖丁,让我们的灵魂上有这样的一把可以永远锋利的刀子,让我们迷失在大千世界中的生活轨迹变成一头整牛,让我们总能看到那些缝隙,能够准确地解清它,而不必说去砍骨头,去背负担,大家不必是每天在唉声叹气中做出一副悲壮的姿态,让人生陨落很多价值,那么我们获得的会是人生的效率。
????????????????????????????
??????
?——于丹<<庄子心得>>
?????????
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困难面前能像庖丁一样依理,慎行,做到目无全牛,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健康快乐幸福地生活!
作
业
围绕所得出的启示写一则200字左右的感想
再
见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译文】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
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寻求解脱,就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牛虽多不以伤刃,物虽杂不以累心”,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反映了没落阶级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可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慕,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盎然生意的大自然融为一片,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和生活的苦难,这也正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巨大的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坚持节操却隐逸循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