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东南亚
教学设计
课题
7.2
东南亚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资料,根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某一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及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观。
重点
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
分析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请简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气候有哪些特点?
3、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个区?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这个路口的"咽喉",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马六甲海峡地处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全长约900千米,最窄处仅有37千米,可通行载重25万吨的巨轮,太平洋西岸国家与南亚、西亚、非洲东岸、欧洲等沿海国家之间的航线多经过这里。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复习旧知,准备新知。
倾听,思考。
检测上节课的重点问题,温故而知新。
引出主题,吸引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
明确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3、通过对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学习,培养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观。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知识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亚洲东南部地形图,结合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请问:东南亚的得名?
请介绍东南亚的海陆位置。
教师总结:连两大洲,通两大洋的“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为什么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
东南严由哪几部分组成?
教师总结: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知识链接:马六甲海峡的历史概况
约在公元4世纪时,阿拉伯人就开辟了从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经过南海到达中国的航线。他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马鲁古群岛的香料,运往罗马等欧洲国家。公元7~15世纪,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海上贸易船只,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开辟了大西洋至印度洋航线。1869年,苏伊士运河贯通,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到东方的航路。马六甲海峡的通航船只急剧增多。近年来,过往海峡的船只每年达8万多艘,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海峡之一。
沿岸的新加坡港,是世界著名大港,吞吐量为世界第四。港内码头岸线长达三四千米,可同时容纳30余艘巨轮停泊。拥有40万吨级的巨型船坞,能修理世界最大的超级油轮。
分析马六甲活现的经济地位。
活动:比一比看谁找的快。
⑴哪些国家与中国相邻?
⑵哪些国家是内陆国
⑶哪个国家分别位于半岛和群岛上?
⑷哪些国家是临海国?
⑸哪些国家是岛国?
目标导学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的知识。
2.请同学们阅读东南亚气候类型图,结合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1)东南亚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在哪里?
教师补充如: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马来群岛大部分及马来半岛南部,菲律宾群岛南部
请介绍热带气候为主的东南亚的农作物情况。
教师总结: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森林茂密。农作物随时可播种,四季都可收获;
水稻是一种高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
。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出口国;
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
(3)探究:同学们,你们吃方便面吗?方便面跟红猩猩有什么关系?
(4)拓展资料:
东南亚地区森林面积占亚太地区森林总面积的29%。为了发展经济,东南亚国家通过移民垦荒、毁林造地来扩大耕地面积,耕作方式落后和大规模的商业性森林开发使东南亚森林面积逐渐减少,森林覆盖率日益降低,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一是森林减少使东南亚水土流失严重,降雨量减少,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经济损失。二是森林减少,蓄水能力下降,洪水、干旱、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三是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东南亚的热带雨林、红树林、湿地面积的锐减,动物栖息地的丧失,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的破坏,许多物种面临灭绝或已经灭绝。
(5)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
在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生活中,你留意过它们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吗?把你的故事拿来与大家分享。
知识链接:
为什么东南亚的居民把湄公河称为“希望之母”?
教师总结:湄公河渔业资源丰富,流域内森林覆盖着70%以上的地面,它不仅有利于保持水土,而且林中有不少优良木材。流域内的高山草场又是放牧牲畜的良好牧场。流域内热带作物生长良好,湄公河流域地下还蕴藏有富饶的矿产资源。正由于湄公河在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沿岸人民赋予这一河流以“希望之母”的美妙名称。
目标导学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勾画知识点。
请同学们阅读东南亚的地形图,结合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请介绍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教师总结:各大河上游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谷宽展,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各大河上游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谷宽展,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山岭很多,平原狭小,河流短促。处于两大地质运动板块之间,地壳不稳定,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非常剧烈。
(2)请依次找出:
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说出它们流向的共同特点,上游在什么地方?这些河流之间的黄颜色代表什么地形?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有什么特点?
(3)读图填表
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什么好处和弊端?
教师总结:
(4)你能看出马来群岛的地形与中南半岛有什么不同吗?
目标导学四:热带旅游胜地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请介绍东南亚的宗教。
教师总结:除佛教外,伊斯兰教流传也较广,印尼和马来西亚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菲律宾居民多信天主教(基督教)。
概括教材和所知,简介东南亚的名胜景物。
教师补充提示如:
东南亚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的美丽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
金碧辉煌的缅甸仰光大金塔,与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塔和柬埔寨的吴哥窟一起被称为东方艺术的瑰宝,是驰名世界的佛塔,也是缅甸国家的象征;
旅游胜地——印度尼西亚;
下龙湾,位于北部湾西部,离越南首都河内150公里。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下龙湾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下龙湾是越南北方广宁省的一个海湾,风光秀丽迷人,闻名遐迩。风景区共分为东、西、南3个小湾。因其景色酷似中国的桂林山水,因此被称为“海上桂林”;
知识链接:华人与华侨的贡献
中国人下南洋的原因有多方面,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大多伴随着农民起义、外族入侵和王朝更替,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毗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的首选之地。
学生齐读并理解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本目的知识,初步勾画知识点。
学生回答:位于亚洲东南部
学生分析:十字路口的咽喉——马六甲海峡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归纳如:马六甲海峡无论在经济或军事上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国际水道。重要性可与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相比。
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重要水道,它连接了世界上人口甚多的三个大国:中国、印度与印度尼西亚。另外也是西亚石油到东亚的重要通道,经济大国日本常称马六甲海峡是其“生命线”。
学生分析如: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的北部及菲律宾群岛的北部
学生列举如: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世界上三大天然橡胶生产国。
泰国橡胶年产量占世界三分之一,居世界首位。
学生阅读资料,畅所欲言。
学生介绍如:湄公河源自我国青藏高原,它自北向南,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注入南海,是东南亚第一大河。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历史上是富饶的鱼米之乡。湄公河不仅水资源丰富,而且干支流的峡谷地形还有蓄洪、灌溉、发电之利。该河在交通运输上也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洪水季节,运输价值更大。
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基础知识。
学生根据地形图,分析并回答如:中南半岛北部多山地,高山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之国”
学生读图,填写表格,讨论分析如: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之国”
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并回答如:东南亚佛教非常盛行,缅甸和泰国把佛教作为国教,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及柬埔寨的吴哥窟均为世界著名的佛教建筑。
学生概括教材和所知,列举如:泰国最古老的佛庙;
迷人的东南亚海滨;
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
花园城市——新加坡;
学生分析如: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占世界华侨华人
总数的80%以上,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已
加入当地国籍,成为居住国公民……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本目主要内容,便于下面的教学与学。
通过知识链接:马六甲海峡的历史概况,使学生对马六甲海峡有更进一步的理解,进而明确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提高阅读教材和分析教材的能力。
通过师生共同介绍东南亚农作物情况,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更深刻的理解东南严的农业生产情况。
通过拓展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通过知识链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湄公河被称为“希望之母”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读图填表活动,使学生对东南亚的河流有更清晰的理解,易于学生掌握和识记。
通过表格方式,对比分析河流上下游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引出马来群岛的地形与中南半岛的不同。
通过师生共同列举东南亚的名胜景物,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基础,更多的了解东南亚的名胜景物。
知识链接,即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复习巩固
1、外出体验考查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甘薯现代文明之都,花园城市----新加坡,应选择(
)
A、泰国、缅甸
B、新加坡、菲律宾
C、越南、老挝
D、柬埔寨、新加坡
2、下列城市中,既是中南半岛上国家的首都,由位于湄南河沿岸的是(
)
A、河内
B、曼谷
C、金边
D、万象
3.近些年来中国人到东南亚国家
旅游成为一大热点,为什么?
提示如:东南亚与我国山水相连;我国主要在温带地区,而东南亚的热带风光旖旎;华人和华侨人口在东南亚各国人口中占较大比重。
以组为单位,分析思考问题,并在全班交流汇报,共同完成检测练习。
通过复习巩固环节,检测本节课的教学与内的内容,检查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东南亚,知道东南亚地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知道热带气候特点及农作物分布,我们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观。
学生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升华。
板
书
知识导图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