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8 18:5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不动的浮云》:
31日,雪封京城,
又一位共和国老人与世长辞。
大雪铺天盖地,
狂风怒吼悲歌,
我又如何能不悲痛?
君今不幸离人世,
航天疑难可问谁?
一生正气,
两袖清风,
留得生前身后名!
----献给永远值得尊敬和怀念的人
——钱学森同志逝世悼词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1818年5月5日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出生于德国特里尔。
1883年1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从英国南部的文特诺尔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这时并发的喉头炎使他几乎不能吞咽。2月间,肺部发生脓肿。3月14日下午,两点多,恩格斯到马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上楼去看了一下,下来说马克思处于半睡眠状态。随即便陪同恩格斯一道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而毫无痛苦的长眠了。
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
这时距海伦离开房间还不到两分钟……
1844年,恩格斯在巴黎跟马克思首次相见,从此后,“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两人合著的。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列宁”。
3月17日,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了葬礼,恩格斯代表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向自己的导师表达了深切的悼念,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悼词。
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列宁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演讲稿
悼词
悼词文体特点
悼词——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开头——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结尾——悼念:对死者的悼念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主体——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构
朗读课文,要求:
1、根据悼词的特点,划分文章层次、梳理本文的写作思路。
2、体会作者的感情。
惋惜(悲痛)
逝世情况
悼词总体结构:
悼念——评价——悼念
文中相对应的思想感情是:
本文的写作思路:
——伟大贡献
——巨大影响
——悼念
——敬仰(颂扬)
这段话表达了恩格斯
什么心情?
朗读时应如何处理?
 
▲明确:沉痛悼念。
“两分钟”读得稍重一些,──因为在最后时刻没能留在伟人身边而遗憾、后悔。
把“在安乐椅上睡着了”读慢一些,把最后一个“睡着了”读得更慢一些,──
才能够充分表达悲痛之情。
研读第一部分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的心脏停止跳动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病床)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逝世了)
第1段
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
默读第二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文中的中心段。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马克
思的巨大贡献的?
研读第二部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一个“对于”是指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的领导。
一个“对于”是指马克思对社会科学的理论创建的贡献。


第2段,指出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重大损失。
中心段
不可估量的损失
(核心句)
卓越的理论贡献
发现了人类的发展规律
还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
在众多的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划时代意义]
[巨大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第一个发现具有什么意义?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
达尔文从生物学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的起源,推翻了“上帝造人”的宗教落后观点;
马克思从社会学的角度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二者同样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是什么关系?说明什么问题?
▲明确:
鲜明的对比
“豁然开朗”说明了马克思找到了一条真正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并解决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正确道路。
“在黑暗中摸索”与之相反,比喻其它学说都没能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他们在黑暗中转来转去,找不着门径。
▲说明这个发现的重要和巨大的指导意义
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地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墓志铭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理论贡献
两个“对于”
(总纲)
不可估量的损失
马克思逝世
实践贡献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
众多领域都有独到见解
过渡
宣传(编报著书)
思想家
科学家
革命家
深远的影响
敌人
人民
驱逐
诽谤
诅咒
尊敬
爱戴
悼念
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
(一)
(二)
(三)
组织(工人协会)
文章结构
用他的科学观
如何理解“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加“首先”以示强调。这句话与6段中“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相照应。
这是承接上文革命理论的成就而说的,意在说明马克思不是为理论而理论,他创立科学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革命实践,他在革命实践中贡献更为重要。
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马克思对于“革命实践”的高度重视?
“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
热烈赞扬了他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献出毕生精力的崇高精神。
马克思面对来自敌人憎恨的态度。作者也用形象的描绘,来替代抽象的议论。你认为是哪一句?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比喻句)
用比喻句,有怎样表达效果?具有怎样的含义?
很形象
很含蓄
发人深思
说明敌人对马克思攻击很多,但十分无力
说明马克思的无畏气概和对敌人十分蔑视,表现了马克思崇高的思想境界。
寻找文章中的标志
性语句,有助于把
握文章的结构。
小结
1.了解课文的结构和马克思的伟大功绩。
2.学习借助文体特点和标志性语句理解文章深层内容和层段间内在联系的方法。
练习作业:收集资料,为杨绛先生写一篇悼词。体裁不限,不少于500字。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