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文档属性

名称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2-16 21:17:27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猜一猜
北伐
淮安
总理
外交家
根据以下提示,猜一人物(三个字)
周 恩 来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能力目标:阅读史料并从中发现问题,获取有效信息;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以史鉴今.
情感目标: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做的贡献.
思考:结合巴黎和会评价近代外交?
近代外交的基本特征是:
不平等性、
不独立性、
无自主权
请问这两副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
新中国成立后,你认为我们采取了什么样
的外交政策?
快速阅读,提炼要点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及利亚、越南、印度、瑞典、丹麦、缅甸、瑞士、芬兰
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形势
与中国建交国家
与美国共同封锁中国的国家
面对着当时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
积极、主动,走向世界交朋友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
辰庆祝大会,受到高规格接待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
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快速阅读,提炼要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完善的时间?倡导者?内容?作用?
(1)经过:
53年提出
54年确立
(4)内容:
(1)相互尊重领土主权
(2)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
(4)平等互利
(5)和平共处
(5)意义:
(1)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
(2)成为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目的:为了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
(3)倡导者:
周恩来、尼赫鲁、吴努。
1. 50年代前半期我国外交的特点是什么?
50年代前半期我国外交的特点是:以独立姿态
登上国际舞台。
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提出。
2.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来参加会议的有哪些国家?时间
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参加会议的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怎样?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该说啥好了
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万隆会议 快速阅读,提炼要点
万隆会议
(1)时间:
1955年
(4)主题:
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
(6)“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地点:
印尼万隆
(3)与会国:
受到殖民压迫的亚非独立国家
(亚非会议)
第一次 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5) 性质: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1955.4.17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共同探究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总理是怎么说的
周恩来发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
同——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等。
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根据这段话,你能说出“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各指什么吗?
想一下“求同存异”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适用吗?实际上它存在什么道理?
“求同存异”实际上包含了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的内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195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周恩来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开创了我国外交新局面
为我国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50年代中国外交重大事件
1、至1950年10月,中国与17个国家建交。
2、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外交政策
巨大成就
国际地位提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
民族独立
周恩来外交智慧欣赏
在一次招待会上,尼克松问周恩来:“总理阁下,中国好,林彪为什么还要往苏联跑?”
周恩来回答:“这不奇怪。大自然好,苍蝇还是要往厕所跑嘛!”
有记者问:“中国有没有妓女?”
周总理马上肯定的回答:“有。”人们都一愣。随后,总理微笑着接着说:“在中国的台湾省。”绝妙的回答引得掌声雷动。 这样的回答最是高妙“在中国的台湾省”。
曾经有美国记者问:“你们中国人走路都低着头,而我们美国人走路是挺胸抬头”。
周恩来 答:“因为我们走的是上坡路,而你们走的是下坡路。”
一位西方记者提问道:“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实际上是讥笑我国建国初的贫穷。
周恩来正色作答:“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全场愕然,鸦雀无声。周恩来以风趣的语调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10种主辅币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这是非常罕见的事。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周恩来逝世联合国降半旗致哀
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就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总理没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海姆机敏而锋利的谈吐,不仅表现了他机智无比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
实战演练
A、周恩来出席了会议
B、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D、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关于万隆会议不正确的说法是
3、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2)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 共同要求
(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4)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材料分析题:” 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上述材料被称为什么?
(2)这一材料是在何时、什么情况下、由谁倡导的?
(3)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底,中印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的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请各位老师指教
谢谢
1953年周恩来访问印度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954年周恩来访问缅甸,中印缅发表联合申明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指导三国关系的基本原则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2、 对比鉴别新中国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之别;阅读史料并从中发现问题,获取有效信息,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以史鉴今。
(二)、过程与方法:
自学、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检测、巩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具有高雅的风范,为国家赢得荣誉,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其个人修养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建国初期美苏对华的不同政策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防关系的本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图片,猜猜看是谁?作为新中国总理及外交部长的周恩来在建国初期有哪些杰出的成就呢?
新授: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1、多媒体出示图片,思考近代中国外交有什么特点?(不独立、不平等、无自主权)
2、看书思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多媒体出示图片,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3、美苏对新中国的态度怎样?(苏联第一个和中国建交;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孤立、封锁)
[过渡]面对此形势中国政府是怎么做的呢?积极主动地走向世界。在建国的第一年就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出示图片与中国建交和孤立的国家。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签定互助条约)。还积极和邻近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团结世界各国人民。请同学们看课本77页,回答下列问题: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
1、提出、完善的时间:(1953年 1954年)
2、目的:
3、倡导者:
4、内容:
5、影响(作用):
多媒体出示相关的图片,6分钟记忆本环节内容后检测背诵情况。
[过渡]: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还有哪些外交成就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8页,回答下列问题:
(三)、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召开的时间、地点:
2、会议的主题:
3、性质:
4、会议为什么会出现紧张气氛?
5、周恩来的贡献(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多媒体出示相关的内容,视频播放周恩来讲话内容,5分钟记忆本环节知识点后检测知识掌握情况。
6、思考课本动脑筋:周恩来为什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合作探究: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大事有哪些?(小组讨论)
1、至1950年10月,中国与17个国家建交。
2、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出示1949-1955年的外交成就)
实战演练:1、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2、练习册中习题
课外延伸:出示周恩来的外交智慧欣赏
板书设计: 民族 独立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成熟标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外交原则)
外交成就: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参加日内瓦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