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同步备课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同步备课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09 09:2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民族意识觉醒的背景、表现、影响?
2、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影响?
3、二战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4、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的特点
5、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的表现(印度、新加坡、韩国、埃及)
温故知新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我们共成长
1、结合【导学流程】基础感知,快速阅读课文(引言、大字、小字),标划问题答案。课本要有圈划和标注,独立思考,注意把握时间。
2、你在自学中存在哪些疑问?简单记录,在下一环节中讨论解决。
自主学习,用时10分钟
材料一: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机构,宋代是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由富商、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宋代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
材料二:两宋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书院,书院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和研究,除了学者之间的辩论,学生也可以质疑问难。通过辩论,既提高了书院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又促进了不同思想的活跃和交流,推动了学术的繁荣,对两宋时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宋代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范围,开辟了新的学风,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书院的进步作用。
(1)宋代程朱理学的兴起并向基层渗透,促进了书院的发展。
(2)宋代重文抑武,大兴科举,推动了书院的发展。
(3)宋代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经济的发展为书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1、提高了书院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2、不同思想的相互辩驳,推动了学术的繁荣
3、扩大了古代学校教育的范围,推动教育和学术的发展
2、课本79页“学思之窗”,印刷书为什么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
议展
将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采用金属活字印刷,成为现代印刷术发展具有象征意义的重大事件,进一步推动了报纸、杂志的出版。
掌握书籍的不再是少数人,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
材料:大英博物馆馆藏范围,涵盖了古埃及与苏丹、古近东、非洲,大洋洲、美洲,亚洲,欧洲等地区,这当中,非洲另有埃及馆,亚洲专门有中国、日本、韩国馆,欧洲有古希腊、罗马帝国、中世纪、文艺复兴馆以及现代欧洲与美国馆等,从上古到近古、直至现代,几乎全世界各大洲范围及代表性国家与地区的历史文物,都是它的收藏对象,大英博物馆是当之无愧的当今世界文化与文明的最佳指南之一。大英博物馆不光修复、保存、陈列、展示馆藏文物,同时还特别注重对馆内所有文物藏品作科学与文化的诠释,以便让更多的民众懂得并了解博物馆内存放展品的学术意义与文物价值,由此,他们对馆内收藏的所有文物展品,展开了系统的有目的,历史与文化价值的研究,充分利用这些历史文物展品,为今天的现实服务。使其为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文化遗产、艺术创作、文物考古等作参考研究。大英博物馆建馆至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历史,在这二百多年中,他们始终立足于将博物馆建成国际学术中心的建馆宗旨,努力做到最广泛意义上的传播知识与教育公众,大英博物馆为世界范围的文化机构起了表率作用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根据材料概括大英博物馆的特点。
收藏国家范围广,亚非欧美均有;
跨越时代长,从上古到近现代;
注重对藏品的科学和文化诠释;
可做科学研究;
传播知识与教育公众
议展
材料:殷商西周时代,巫史掌管文化教育,只有贵族及其子弟才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内容局限在礼制、法度、宗教神学的范围之内,政教不分。文化知识也属贵族专有,王室设立各种世袭的官职,以保存文献资料,传授文化知识。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规模已经相当可观。聚徒讲学成为时尚,各家立派建说,互相驳难,终致百家争鸣之势。
——吴小如 《中国文化史纲要》
结合材料回答,中国古代教育的阶段性特征?
【课堂探究】
(1)商周时期的重要特征:学在官府
(2)春秋战国后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官学与私学并存
(一)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古代与近代教育比较
材料一: 为培养变法新人而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其目的就在于“以其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京师大学堂“参访外国教育,以建设新教育”,要求从时务出发,深入学习西方,会通中西。它不单纯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与船坚炮利技术,还要学习西方的文化与学术以变法维新,来挽救中国,使中国走向自强。
——钱耕森《京师大学堂:一个世纪前的教改成果》
材料二:在封建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校教育制度,是为封建官僚统治集团和地主阶级的子弟设置的……因为封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统治阶级的子弟培养成为各级官吏,以便统治广大人民。 ——熊明安《我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作用》
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人教版必修三教材
阅读材料,比较古代中国与近代中国教育有何不同?
{F5AB1C69-6EDB-4FF4-983F-18BD219EF322}
目的
内容
古代
培养封建官吏
儒家经典
近代
培养救国的新型人才
西方先进的文化
【课堂探究】
留学教育培养的人才回国后,为了救亡图存,大都从事革命活动。从辛亥革 命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不少留学者成为了革命先烈,促进 了国人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大都接受过西方教育。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都曾留学日本、胡 适留学美国。新文化运动用民主与科学动 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启迪民智,为 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李大钊胡适
陈独秀鲁迅
知识拓展
到60年代,我国开始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并不断完善,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向各行各业输送了数以千万计素质较好的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在新中国工业化和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革时期,正规的教育秩序受到冲击。中小学教科书“政治化”、“形式化”。课程实施“政治化”、“实践化”(如“上山下乡”)在“革命教育”中,教师作用、课堂教学、书本知识、基础知识受到忽视。学生的实践经验、实用知识、生产劳动和实地教学被极端地夸大。
知识拓展
书的演变
纸草书
简策
帛书
纸的卷轴
印刷书
“新一代的书籍”
技术支撑?

胶泥活字印刷术
金属活字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
(二)印刷书的诞生
从印刷术到印刷书
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发展
利于知识与技术的推广
利于文化的传播、留存、交流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印刷业的革新
利于版本的统一,方便编排和修改
近代以后图书馆新职能
纽约公共图书馆
美国国会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公共图书馆
服务公众
服务国家政权建设
公共图书馆代表一种制度,一种保证社会具有起码的信息公平的制度
——范文思

近代图书馆取代藏书楼,图书由封闭走向开放,实际上是私有垄断文化向服务大众文化的转变,也是“话语权”的转变。
——窦英杰
(三)图书馆的成长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传教士们,想利用教育文化这个阵地来征服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他们在中国开办教会图书馆,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树立了模式和榜样。 摘编自卿玉弢《简析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针对中国古代藏书楼重藏轻用的弊端,中国藏书界出现了一股要求“藏书公开”的新理念。 摘编自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型原因探析》
材料三: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使政府及知识分子更看重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即普及教育,增强国民素质。近代图书馆就是在这种要求全民族普遍教化的文化觉醒中被提到历史日程上来的。 摘编自《关于中国近代图书馆产生过程与意义的探讨》
材料四:无论学者们把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划分成几个历史时期,其产生过程都离不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这三次社会变革运动……在这三次变革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图书馆在近代化道路上逐步全面展开。
——摘编自苏健《关于中国近代图书馆产生过程与意义的探讨》
结合材料分析近代中国公共图书馆出现原因?
西方教会图书馆的示范
旧式藏书楼“重藏轻用”的弊端
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社会变革的推动
【课堂探究】
全面认识我国文化传承中的各种载体
1.文字。自从秦朝书同文以后,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虽书写方式有变化但是字形基本没改变,使我们看古代典籍毫无障碍,这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2.语言。各朝代语言类型虽然有所不同,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新中国普通话的推广使语言交流更加方便,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3.服饰。服饰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4.书籍。书籍在传承文化方面,只要文字语言不断,就能发挥功效。
5.建筑。建筑也是区别不同文化的典型特征。我们从存在的历史古建筑中能够直观地品味那个年代的精神风貌,看到辉煌灿烂的文化。现代博物馆、博物院等同样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6.宗教。佛教对中国影响深远,然而在文化传承方面最根本的还是儒家学说和作为国教的道教。
7.教育。中国文化自古重视教育,尤其是科举制度施行以来,教育成了文化传承最重要的渠道。
8.活动。重大文化活动是凝聚民心,提升国家荣誉感最有效的方式。春节、端午、重阳、元宵、中秋等节日担负着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
知识拓展
载体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服务于公众
大大有助于文化大众化,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
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进行国民教育等公共服务
印刷书
博物馆
图书馆
学校教育
信息时代文化传承
{2D5ABB26-0587-4C30-8999-92F81FD0307C}古代教育
大学教育
留学教育
书籍诞生
文化普及、提高修养
博物馆发展
自媒体视频、VR、线上国学教育
文化产业、国民教育、文物保护、文化传承与传播
本课小结
学校教育
传承文化、儒学、科举
传承文化、科学、人才
传承文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育
印刷术的发展
文献开发、书籍阅读、保存古籍、公共服务
图书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