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同步备课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同步备课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09 09:2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程标准】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重点】《世界遗产公约》的制定及内容。
【难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导学案】
【基础感知】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1.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背景?
2.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在古代的保护措施是什么?古代金石学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3.近现代文化遗产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保护?保护文化遗产的主要举措是什么?(创新80页【史论要点二】只背标题)
4.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创新79页【史论要点一】)
(二)《世界遗产公约》
1.公约出台的原因、目的、通过的时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几次会议通过?内容(①③)
2.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时间、分类(创新79页【史论要点二】)、作用?
3.中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措施 ③条)?
4.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创新81页【史论要点三】)
(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1.古代文明遗迹的地位?列举五个西方历史遗迹?
2.列举五个中国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
二、【思·议·展】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保护不论属于哪国人民的这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财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考虑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遗产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护,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 ——摘编自《世界遗产公约》
材料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就提出应将文化多样性视为“发展的因素”之一,而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它
不仅是人类以往文明的见证和产物,也是促进人类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被视为“文化创作的源泉”。因此,促进人类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要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而且保护文化遗产是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李玉雪《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进路思考》
请回答: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遗产面临哪些威胁?并概括指出应如何保护世界遗产?
威胁:战争、自然灾害、经济建设。保护:有关国家采取行动,国际社会集体性援助。
(2)据材料二指出,文化遗产具有怎样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应坚持怎样的原则?
(2) 价值:是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
(3)综合上述材料,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概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 认识: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
【知识拓展】 1、金石学: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它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欧阳修是金石学的开创者,其学生曾巩的《金石录》最早提出“金石”一词。清代王鸣盛等人,正式提出“金石之学”这一名称。
2、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1)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其突出的普遍价值不仅属于其所在的主权国家,也属于其他国家,既属于当代人,也属于未来的人类,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的价值是依附于遗产本身而存在的,遗产一旦遭到破坏,其价值也就随之丧失。任何重建、仿造或者复制的东西,都不具备原有的突出普遍价值。因此,在利用与保护之间,保护应该永远摆在第一位,在保护的前提下加以利用。这样,才能保证其价值不致丧失,我们也才能继续加以开发利用,并使之传承给后代。
3、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是联合国(UN)旗下专门机构之一,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该组织1946年11月6日成立,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其宗旨是促进教育、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以利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始国之一。1971年恢复合法地位。1972年恢复在该组织的活动。
4、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白蛇传传说,孟姜女传说,梁祝传说,西施传说,济公传说等。传统音乐:左权开花调,川江号子,古琴艺术,蒙古马头琴音乐、唢呐艺术等。民间舞蹈:秧歌,狮舞,安赛腰鼓,木鼓舞(佤族)等。传统戏曲:昆曲,梨园戏,川剧,秦腔,豫剧,评剧等。曲艺:苏州评弹,京东大鼓,河南坠子等。杂技与竞技:吴桥杂技,聊城杂技,少林功夫,武当功夫、围棋、象棋等。民间美术:杨柳青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苏绣等。 【固---梳理知识框架】
【训练案】(限时15分钟,总分45分)BDDDD CCBAA CCDDA
1、黄山申遗成功后,修了三条索道,并在坡度很大的山腰溪谷间修建水库和蓄水池,开崖凿壁,垒坝蓄水。这种做法( )
A.是对黄山资源的充分利用 B.与《世界遗产公约》精神相悖
C.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之需 D.是摆脱经济困难的最佳途径
2、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其突出的普遍价值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未来的人类。因此,我们对于世界遗产应( )
A.全力开发推向市场 B.严格保护封闭保存
C.大力维修适度保护 D.充分保护适度利用
3、1998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在武陵源进行遗产监测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意见,拿出了黄牌警告。张家界政府却一意孤行,又批准了投资达1.2亿元巨资、号称“世界第一户外观光电梯”的“百龙天梯”(下图)的建造项目。这说明( )
4、敦煌壁画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艺术宝库。1989年被联合国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遗产”证书。它属于《世界遗产公约》所定义的“文化遗产”中的( )
5、截至2019年,共有33个国家的53项世界遗产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其目的是( )
A.对处于危机状态的世界遗产进行登记 B.联合国出资对相关遗产进行修复
C.将名录中的世界遗产进行世界性宣传 D.有效地保护和保存世界文化遗产
6、为确保世界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世界遗产委员会确立的作为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基本条件和保护原则是
A.独特性和完整性 B.真实性和特殊性 C.真实性和完整性 D.突出性和完整性
7、《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强调对文物保护的第一要义是
A.完整性 B.艺术性 C.真实性 D.悠久性
8、以下有关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基本要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文物保护单位应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B.独立存在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不需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C.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
D.文物保护应当按照原址、原状保护的原则,采取相应的保护
9、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人类以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无数雄伟壮丽的文化景观。但是目前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下列遗产破坏的主要原因与其它三个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丽江古城 B.巴米扬西大佛 C.吴哥古迹群 D.圆明园
10、1905年,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评论大津巴布韦遗址时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麦克维尔的观点(  )
A.肯定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属非洲古文化 B.指出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具有“罗曼史”
C.评价了大津巴布韦遗址重要历史价值 D.鼓励人类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11、罗马帝国的边界是英国和德国共同申请的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英国的哈德良长城首先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5年增加了德国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2008年增加了英国安东尼长城。这一文化遗产见证了
A.英德两国社会转型 B.英德两国世代友好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罗马外贸的兴盛
12、有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活态的,这就意味着它必然要发生变化。”这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
A.可不具备真实性完整性 B.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
C.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
13、下图是198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葡萄牙贝伦塔,在大航海时代,它是航海家们的起点。对这一建筑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14、1979年奥斯维辛建造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的入选符合《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是
A.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B.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C.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
D.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15、泰山其文化价值体现在佛教、道教、封禅以及世代歌咏、吟涌文化的同为一体。结合登山线路格局的变换,对泰山的封禅祭祀包括酝酿、登天和抵达仙境三个阶段。这突出了文化遗产
A.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 B.范围上的完整性
C.内容上的丰富性 D.影响上的广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