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分,知道1时=60分。
时学生会读、写几时几份。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1时=60分,正确读、写钟面的时间。
难点:钟面上接近整时的读和写。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音乐导入
播放午休音乐,让学生说出午休起床的时间是2时。
(师: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猜一猜这段音乐我们经常在什么时候听到?请问午休起床时是几时?)
生1:2点
生2:2时
(师:回答2时的同学说明平时很细心观察,我们午休起床的就是2时;如遇学生回答2点,则: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口头用语说2点,在数学上面我们要求说2时。)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是怎么从钟面上判断这是2时?
生: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2就是2时
师:没错,这就是我们去判断几时的方法。
师: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学会判断几时了
出示认识整时练习题,学生以齐读的形式完成
设计意图:复习一年级的知识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引入课题。
二、活动探究
1.用整时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意识到生活中不是整时的情况
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只有整时的情况出现吗?会不会有不是整时的时候呢?
出示8:05分的指示图
师:比如这个时间,这个时候我们还能用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来判断钟面上是什么时间吗?
所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不是整时的时间,从而进一步认识时间。
2.深入认识表盘
师:要认识不是整时的时间,我们先深入认识一下钟面上的表盘。我们已经知道表盘上面有时针分针和秒针,还有数字和刻度,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这些刻度有什么特点?请你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1:每一个大格里都有5个小格
生2:一共有12个大格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格子和谁有关系呢?
师:(出示可拨动钟面,钟面显示12时)好,下面看一看屏幕上的这个钟表,请问这时是几时,当时针在走了一大格的时候,这时又是几时?也就是说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时。
生:1时
师:同学们继续观察,当时针走的时候,分针也在走,分针走一小格是经过了多长时间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90页,课本上有一句话,分针走一小格就是1分(板书在黑板,出示分钟走小格ppt)那分针走两小格呢?三小格、四小格、走一个大格呢?
师:分针从12起走了一个大格,分针刚好指着1,就是经过了5分。
师:那当分针指着2、3、4这些数字的时候,分别是几分呢?请你完成90页的填一填并和同桌讨论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说出分针从12起走过5小格指向1,1X5=5就是5分,分针指向2,2X5=10就是10分,分针指向3,3X5=15就是15分(并板书在黑板的大钟面上)。
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分针指着123这些数字的时候,分别是几分?
3.时和分的关系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当时针走了一大格的同时,分针走了多少?
生:分针走了一圈
师:一圈就是分针从12起走到12,也就是60分,所以1时=60分(板书在黑板)。
4.认识几时几分
师:学到这里,我们再看回这个时间(8:05),分针指向1是几分?生:分针指向1,1X5=5,是5分
师:同学们请观察一下,分针走的时候,时针在干嘛?这个时候,时针还是指向8吗?这样的情况我们叫做时针走过8。时针走过8,分针指向1,1X5=5,就是8时5分,用电子表形式表示就是8:05,在这种表示方法中,如果分数不到10,在分钟数的前面要加0。
师:下面我们再看几个时间,看同学们能不能用老师刚刚教的方法认出是几时几分。
出示8:05、8:30、8:45、8:55
引导学生说出:时针走过( ),分针指向( ),( )乘5等于几,就是( )时( )分。
三、课堂练习:
课本91页做一做(课堂反馈),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
课本91页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到讲台动手拨7:30和4:51(拔高)
四、课堂小结。
五、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1时=60分
教学反思
《认识时间》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是在一年级认识整时和认识半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同时为三年级学习秒的认识及相关时间计算打下基础。与一年级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理解1时=60分的含义。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能够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5分5分的认识时间,探讨1小时=60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例如:利用上课的铃声引入,一是提醒学生要做好上课准备,二是把认识时间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感悟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认识时间的兴趣。
在教学时运用钟面模型、多媒体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清晰准确的认识时间。例如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运用乘法几乘5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
在实践应用中对新知进行了巩固,让学生在课堂上拿出小表,看一看、数一数、拨一拨、说一说。另外,设计动手实践环节,通过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两个同学一个拨钟,另一个说时间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践中感受数学就在身边。通过练习,巩固所学。
本堂课的缺点:
1、教学时板书还不够规范,对学生写时间的两种写法练习不够。
2、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语言描述不够准确,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效果。
3、评价语言不够丰富。
4、在教学认识时间时,对于分针指着“12”这一学过的特殊之处没能再次特别强调,造成个别同学出现几时60分现象。
5、课堂气氛没有想象中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