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语文园地(四)第1课时
品读语句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文章的开头:
文章的结尾: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十六年前的回忆》
首尾呼应(前后照应),更突出“我”和母亲对父亲的怀念,牢记父亲的被难日,使文章结构篇幅紧凑。
首尾呼应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藏戏》
文章的开头:
这个开头表达方式新颖独特,用反问、排比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同时,也为下文的着力描述面具的颜色、形状及作用埋下伏笔。
设问式开头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草原》
开头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只用一个简洁的短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即抒发了老舍先生为终于能看到美丽的草原而感到自豪。
文章的开头:
开门见山式开头
30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那个星期天》
借助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如描写光线的消逝其实就是表达男孩的期盼彻底破灭。
文章的结尾:
以景烘情式结尾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匆匆》
通过提问式结尾,更加突出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起人们珍惜时间的决心。
文章的结尾:
提问式结尾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我看到了他的脸。
——《十六年前的回忆》
联系课文
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
父亲经历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
充分体现了父亲对亲人的爱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扁鼻子军官向前伸出两只大手,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小英雄雨来》
外貌、神态描写
军官心狠手辣,非常残忍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他没有什么模样。
——《骆驼祥子》
外貌描写,展现北京劳动人民形象
体现了他积极向上的一种生活态度
外貌描写在人物刻画时能起到加强的作用,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首尾呼应
设问式开头
开门见山式开头
以景烘情式结尾
提问式结尾
语文园地(四)第2课时
背诵古诗,感受托物言志
请背诵本单元的《古诗三首》,说一说这些诗都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托物言志
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竹石》
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赠刘景文》
“菊残犹有傲霜枝”反映了作者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秋菊也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墨梅》
墨梅反映了诗人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操守。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宋·王安石《梅花》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骆宾王《咏蝉》
联系读过的古诗,说说还有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日积月累,学习谚语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出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意思是:
树希望静止不摆动,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反映了“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在过富有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还像过富有生活时那样铺张浪费。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节约,不要浪费。
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与启迪还有很多,《增广贤文》中有大量篇幅叙述了如何待人接物,希望大家课后有机会去阅读此书。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蜜蜂
梅花
月亮
托物言志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