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三课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三课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0 17:1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试题
第三课
古诗三首
《基础过关》
一、给“章”选择正确的解释。
A.歌曲诗文的段落
B.
条目,章程C.
花纹D.
条理
1.终日不成章。
(
)
2.我们不能断章取义。
(
)
3.妹妹的书桌上杂乱无章。
(
)
4.爸爸跟我约法三章,不让我到处乱跑。
(
)
二、把下列的诗句补充完整,再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1.日暮(
)传蜡烛
2.轻烟散入(
)家
3.纤纤擢(
)手
4.泣涕(
)如雨
三、根据意思写诗句。
1.春天的京城中,热闹繁华,处处飞花,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2.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两岸相隔能有多远呢?虽只隔着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却相视而不得语。
《能力提升》
四、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
”-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
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
-句中“树栖鸦”,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的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边,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阅读。
春夜洛城①中闻笛
[唐]李

谁家玉笛②暗飞声③,
散入春风满④洛城。
此夜曲中闻⑤折柳⑥,
何人不起故园情⑦。
[注]①洛城:今河南省洛阳市。②玉笛:华美的笛,五制或锻玉的笛子。③暗飞声:因笛声在夜间传来,因此这样说。④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⑤闻:听;听见。⑥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⑦故园情:怀念家乡的情感。
1.本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暗”相照应,“飞”与“_____
”相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_______”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_______”相呼应。
2.“何人不起故园情”-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为什么?
3.“飞”和“暗”用得好,“飞”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______,
“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
A.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
B.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提升乐园》
六、记忆小明星。
请你默写-
-首你课外搜集的描写传统习俗的古诗。
答案
一、1.C
2.A
3.D
4.
B
二、1.汉宫这
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2.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3.素
白皙
4.零
落下
三、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水间,脉脉不得语。
四、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地白
3.
C
4.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
五.1.散
春夜故园情
2.不对。这既是说别人,说大家,但诗人更是说自己被勾起”了思念故园之情。
3.B
A
4.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
八、提示:答案不唯一,只要是有关传统习俗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