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试题
第四课藏戏
《基础过关》
一、选字组词。
缰
疆
僵
绳
硬
土
绎
译
择
选
演
翻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性格
(
)的笑
(
)的激流
(
)的形式
(
)的歌声
(
)的江水
三、下列画线词语运用得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姐姐是一个多才多艺、能歌善舞的女孩子。
(
)
2.我们的首都人口密集,地广人稀,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
)
3.看到妹妹的小花脸,屋子里的人不禁哄堂大笑。
(
)
4.上课时,我们随心所欲地听课。
(
)
四、品读句子。
1.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
-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1)宏愿的意思是:
(2)人们哄堂大笑是因为:
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1)“58座”说明
(2)“开山鼻祖”说明
《能力提升》
五、课内阅读。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
架桥工地。随着铁索桥一座接着一座地架起来,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了雪域高原。
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是
2.藏戏班子主要表演。
A.历史故事和传说B.童话故事.
3.“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4.选文主要写了
六、课外阅读。
故乡的黄梅戏
我的故乡在桐城县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紧挨着严凤英的家乡,算得上是黄梅戏的源头。
夏夜纳凉之际,许多人不约而同地带着小凳子、小凉床,来到村郊菱荷夹杂的塘边,自觉不自觉地便哼唱起了黄梅戏,有独唱,有合唱,还有对唱,纳凉听唱的人,便将手中的芭蕉扇在腿上背上拍打蚊虫的同时,拍打出黄梅戏的节拍和鼓点,以作附和。
秋冬的夜晚,虽然人们很少聚集到塘边,但黄梅戏的声浪仍在夜空中流淌。如果你从村庄的这一端走到那一端,你一定会不时地停下脚步来,去寻找萦绕飘渺在你身边的戏曲声。
春节前夕,最是故乡黄梅戏的高潮。生产大队必定要挑选出二三十名戏技出众的农人,经过十几天的排练,一台演唱数小时的大小节目就非常完美了。新年伊始,则是各生产小队轮流搭起露天高台,请大队的“戏班子”来表演节目。虽然隆冬的夜晚,寒风使劲地吹,甚至天上飘下零星雪花,也赶不走那黑压压的不知从哪里赶来看戏的人群。
往事悠悠,如今我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哼起黄梅戏,就不再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好像家乡就在自己的身旁,于是顿然充满自信和力量。
黄梅戏,故乡的情感在流淌!
第二自然段中的“自觉不自觉地”表现了
作者回忆了有关“故乡的黄梅戏”的哪些情景?
文中画“
”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你是怎样理解文中画“
”的句子的?.
答案
一、缰绳
僵硬
疆土
选择
演绎
翻译
二、鲜明
神秘
野马脱缰般
歌舞说唱
雄浑
咆哮
三、1√
2.X
3.√
4.X
四、1.(1)伟大的志愿。
(2)人们认为唐东杰布口出狂言。
2.
(1)唐东杰布建的桥多。(2)唐东杰布
是藏戏的开创者。
五、1.排比示例:表现出了各方面的人对唐东杰布的支持。
2.
A
3.引出下文
4.藏戏的来历
六.1.人们对黄梅戏的热爱之情
2.塘边献唱,村庄合奏,春节汇演。
3.示例:这句话属于侧面描写,侧面表现了人们对黄梅戏演出的热爱之情。
4.示例:因为黄梅戏已经成为故乡的代名词,只要一哼起黄梅戏,就如同回到了故乡,自己便不再感到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