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 小学音乐 1.2映山红 课件(映山红+嘉陵江上+楼台会)+4个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版 小学音乐 1.2映山红 课件(映山红+嘉陵江上+楼台会)+4个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4-09 09:24:49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映山红
歌曲《映山红》是影片《闪闪的红星》的插曲,那优美的旋律,那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红军的热爱,对英雄的崇敬。
歌曲简介
《映山红》由陆柱国作词,傅庚辰谱曲,歌曲发行于1974年10月1日,该歌曲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插曲,2006年1月28日,该歌曲登陆200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这首歌却是一首计划外的作品。1973年10月29日到11月14日,傅庚辰写完了《闪闪的红星》剧本中所有的歌曲,完成了全部乐队伴奏总谱,回到北京后准备开始录制。就在这时,傅庚辰却在音乐组一次开会的办公室里发现了《闪闪的红星》文学剧本的第三稿。其中有一首歌词写道:“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若要盼得亲人回,岭上开遍映山红。”这几句话让傅庚辰怦然心动。最终他下决心舍掉已经写好的《手捧红星盼红军》和《热血迎来红旗飘》,改写《映山红》。
扩展资料:
《映山红》第一段是潘行义随部队转移后,潘冬子和妈妈在山里盼望红军回来时所唱,歌词是:“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为了鼓励潘冬子,妈妈告诉他,到了春天,映山红开了,红军和爸爸就会回来的!在妈妈心里,春天就是斗跨所有的胡汉三,胜利花开的时候。潘冬子还明白,这一天不是等来的,是靠斗争赢来的!
《映山红》歌词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
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共11张PPT)
嘉陵江上
创作背景
1939年春末,端木蕻良在重庆北碚夏坝的复旦大学教书。他同他的东北老乡、名声十分响亮的妻子作家萧红,每天傍晚沿嘉陵江边散步,见悠悠江流思乡之情涌起,提笔写道:“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我便失去了我的田舍、家人和牛羊……
”,这一切的悲情都是因为日寇的铁蹄,山河破碎,流亡的苦难,国恨家仇,一股脑儿热血激荡胸间,诗人继写道:“我必须回到我的故乡……
把我打胜仗的刀枪,放在我生长的地方!”散文诗《嘉陵江上》由此诞生。
时年贺绿汀39岁,早在1937年他便参加革命,从此广泛接触大众革命.创作也开始变得成熟,创作了多首抗日救亡歌曲。在拿到这首散文诗后他开始尝试多种谱曲方法,均不理想。最后,他背熟歌词,独自徘徊在长江边上,反复轻声朗诵,终于抑扬顿挫的语势中摸索到相应的旋律,写出了这首接近于歌剧咏叹调的独唱曲。
作者简介
端木蕻(hòng)良(1912年9月25日-1996年10月5日),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母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端木从香港回到北京。1960年5月与钟耀群结婚。1980年,端木当选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5年,《曹雪芹》中卷(与夫人钟耀群合著)出版。1996年10月5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江南风景》《大江》,散文《土地的誓言》,短篇小说集《憎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京剧《戚继光斩子》《除三害》,评剧《罗汉钱》《梁山伯与祝英台》及长篇历史小说集《曹雪芹》等,影响卓著,为世人所流传。同时,散文《土地的誓言》被录用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第7课和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
作曲家
贺绿汀(1903年7月-1999年4月27日)
,男,原名贺楷、贺安卿,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湖南邵东九龙岭人。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先后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员、明星影片公司音乐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华北文工团团长。
半个世纪以来,贺绿汀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并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
嘉陵江上(歌词)
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我便失去了我的田舍、家人和牛羊。如今我徘徊在嘉陵江上,我仿佛闻到故乡泥土的芳香,一样的流水,一样的月亮,我已失去了一切欢笑和梦想。
江水每夜呜咽地流过,都仿佛流在我的心上。
我必须回到我的家乡,为了那没有收割的菜花,和那饿瘦了的羔羊。
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枪弹底下回去,从敌人的刺刀丛里回去,把我打胜仗的刀枪,放在我生长的地方!(共13张PPT)
小提琴协奏曲《楼台会》
何占豪
  ——根据小提琴协奏曲填词
梁祝——化蝶

周 
花谢花开无时尽,
年年花间觅仙踪;
 
瑶池泪洒化蝶恨,
天上人间侬伴君;
此生不与知音共,
朝朝暮暮掩愁容;
  同窗早已心相许,
楼台再会诉衷情;
  可怜十八送别时,
君岂知侬是女儿身,
 
未解侬痴情;
楼台依依不忍分,
君死何忍我独存;
  魂魄在天已化蝶,
双飞愿争万世春。  
乐曲简介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描述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并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人民群众反封建思想感情的爱情悲剧。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同时,作者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概述特征
主题思想--爱情主题、封建势力主题、反抗主题
风格特征--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
音乐形象--小提琴代表祝英台,大提琴代表梁山伯,铜管乐器代表封建势力。
曲式结构--奏鸣曲式结构
引子:
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
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浅析以音乐表现情节
呈示部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这样发展了下去。)
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
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
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用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恰如梁祝二人的低低私语。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
(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当她出嫁路过坟墓时,她纵身一跃飞入坟墓。)
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的场景。
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再现部
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
“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而催泪的“爱情主题”。
欣赏《楼台会》
欣赏越剧《楼台会》片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