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课时
比一比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及第28页“试一试”。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
3.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难点:熟练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我们祖国的名山大川去看一看,去领略那里秀丽神奇的风光,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啊?
学生齐答:想。
师:这是我国比较著名的四座山(出示图片),你们知道它们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吗?想知道吗?你们来猜一猜吧!
生1:黄山海拔约1865米。
生2:香山海拔约575米。
生3:泰山海拔约1533米。
生4:华山海拔约2155米。
师:你们知道这四座山哪座山最高,哪座山最矮吗?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学会比较这些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学习“比一比”。
(板书课题:比一比)
二、探究新知
1.
谁最矮。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小组派代表汇报。
生:我觉得香山最矮,因为其他山峰的海拔都超过1000米,只有香山的海拔低于1000米,所以香山最矮。
(2)教师追问:这四个数据有什么不同?并分下类。生:1865,575,1533,2155,这四个数据中1865,1533,2155是四位数,而575是三位数。
(3)师:谁能总结下,三位数和四位数在比较大小时有什么规律呢?
生:三位数都小于1000,所以四位数比三位数大。总结:通过比较数的位数就知道数的大小,位数越多的那个数就越大。
2.
谁最高。
(1)师:我们已经找到最矮的山峰了,现在再来看一看剩下的三座山峰中,谁最高?
学生比一比,讨论、交流、汇报。(华山最高。)
(2)教师追问:这三个数都是四位数,数位相同时,怎么比较大小呢?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数位相同时,我们比较最高位上的数,最高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
3.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问题3。
(1)师:黄山和泰山的海拔高度都是四位数,且最高位上的数字也相同,怎么比较两个的高度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生:黄山高,泰山矮。因为黄山的海拔是1800多米,泰山的海拔只有1500多米,所以黄山高,泰山矮。
(2)师:也就是说,1865和1533的位数相同,先比较千位上的数字的大小;千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百位上的数字的大小,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你们能总结出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规律吗?
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教师整理并总结: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当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
那个数就大;当位数相同时,最高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时,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的大小…··…
4.师:请你们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出四座山峰的高度。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575<1533<1865<2155)
5.出示教材第28页“试一试”情境图。
(1)让学生先在数线上标出来,再进行比较。
(2)想一想,标的这三个数在数线上有什么特点?(大数标在最右边,而小数标在最左边。)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数线上,越向左边数越小,而越向右边数越大。
(3)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8页“试一试”问题2,然后汇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汇报交流。
生1:小兔收的玉米最多,因为它收了三千多根玉米。
生2:小熊收的玉米最少,因为它收了的玉米还不到一千根。
生3:小熊收的玉米是三位数,所以最少,而小兔收的玉米是四位数且最高位上的数在四位数中又是最大的,所以小兔收的玉米最多。
生4: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3650>1503>1468>740。
2.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2题。
完成后让学生汇报结果,并说明比法。
3.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笔记
比一比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当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当位数相同时,最高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
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时,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