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等值线
考情分析
从近三年全国高考看,每年都有等值线的内容。如:2007年全国文综Ⅱ3—5; 2008年全国文综Ⅱ1、2、9-11;2009年全国文综Ⅱ6—8;39-(4)、(5)题,分值达32分;等值线问题成为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尤其是全国Ⅱ卷)。
考查内容
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酸雨等PH线、等潜水位线、等震线、等太阳年辐射总量线、等太阳高度线,还有等地租线、等时线等、等产值线等,类似的很多,不一一列举,希望同学通过专题复习训练之后,达到触类旁通,注意培养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能通过学习某一个知识点来掌握一类知识。
A 等值线的原理
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在等值线图中,相邻的两条等值线要么等值,要么同距。
3等值线向高值凸出,说明此处数值比两侧低,向低值凸出,说明此处数值比两侧高
4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除陡崖外)
5 等值线越稀疏,单位距离的差值越小;等值线越密集,单位距离的差值越大
B 等值线的类型
中学地理主要有: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 等压线
等降水量线、等太阳高度线 等潜水位线、
等盐度线、等PH值线、等震线等等。
C 主要等值线应用
图中数值a>b>c
一、等压线专题
1、有关知识点
⑴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C
D
B
A
·
·
·
·
请比较下列位置的气压高低:
A D B C
> >
一、等压线专题
1、有关知识点
⑴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C
D
B
A
·
·
·
·
⑵高压和低压都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
请比较下列位置的气压高低:
A B C D
> >
一、等压线专题
1、有关知识点
⑴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C
D
B
A
·
·
·
·
⑵高压和低压都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
请比较ABCD的气压高低:
⑶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高压区,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A > B > C > D
⑷气压系统的判读
①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做高气压;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做低气压
②由高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做高压脊,脊的最高部分的连线称为脊线;由低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做低压槽,槽的最低部分的连线称为槽线
③两个高压脊之间和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称为鞍部
高
高
高
低
低
低
鞍
鞍
脊
脊
槽
槽
BD
C
D
2、根据风向可判读
⑴等压线值大小的确定:
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减小。
A < B < C
D < E < F
⑵南北半球的确定:
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左偏→南半球
北 半 球
南 半 球
2、根据风向可判读
⑴等压线值大小的确定:
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减小。
⑵南北半球的确定:
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左偏→南半球
⑶近地面和高空位置的确定:
近地面的风向: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高空中的风向: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戊图
己图
近地面
高 空
2、根据风向可判读
⑵南北半球的确定:
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左偏→南半球
⑶近地面和高空位置的确定:
近地面的风向: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高空中的风向: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⑷高气压和低气压位置的确定:
北半球:背风而立,右后方是高压
南半球:背风而立,左后方是高压
庚图
辛图
北半球
南半球
⑴等压线值大小的确定:
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减小。
4、根据海平面气压分布判断季节
⑴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有低气压
7月——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4、根据海平面气压分布判断季节
⑴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有低气压
⑵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有高气压
1月——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3、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风力
等压线密集处
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异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风力越强
↓
风速越快
5、根据闭合等压线判断天气状况
低气压中心附近→阴雨天气
高气压中心附近→晴朗天气
二、等温线专题
1、有关知识点
⑴等温线的走向:
①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②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影响因素: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②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
影响因素:受地形起伏的影响
二、等温线专题
1、有关知识点
⑵等温线的弯曲
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
气5 温10 15低
二、等温线专题
1、有关知识点
⑵等温线的弯曲
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
→
冬季大陆
海 洋
冬季大陆
0℃
-2℃
-4℃
气 温 低
二、等温线专题
1、有关知识点
⑵等温线的弯曲
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
→
冬季大陆
夏季海洋
大 陆
夏季海洋
12℃
10℃
8℃
气 温 低
二、等温线专题
1、有关知识点
⑵等温线的弯曲
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
→
冬季大陆
夏季海洋
寒流经过
海 洋
寒流经过
12℃
10℃
8℃
气 温 低
二、等温线专题
1、有关知识点
⑵等温线的弯曲
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
→
冬季大陆
夏季海洋
寒流经过
地势较高
平 原
12℃
10℃
8℃
山 地
气 温 低
二、等温线专题
2、根据等温线分布可判读
⑴判断南北半球
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
向北等温线数值升高→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14
10
二、等温线专题
2、根据等温线分布可判读
⑴判断南北半球
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
向北等温线数值升高→南半球
⑵判断季节和海陆分布
赤 道
陆地
海洋
A
C
B
D
1月份 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
全球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
7月份 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
全球海洋等温线向南弯曲
1月
1月
7月
7月
二、等温线专题
2、根据等温线分布可判读
⑴判断南北半球
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
向北等温线数值升高→南半球
⑵判断季节和海陆分布
⑶判断洋流流向和洋流的性质
24℃
22℃
20℃
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①等温线向低值弯曲:
洋流由温度高处流向温度
较低处,即由低纬流向高纬,
为暖流。
②等温线向高值弯曲:
洋流由温度低处流向温度
较高处,即由高纬流向低纬,
为寒流。
( )
( )
( )
A
A
B
( )
D
三、等高线专题
1、有关知识点
①同一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同
②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相等即为等高距
③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在图内闭合小圈表示盆地或山地
在大图中看不到等高线的闭合,中断在图边框上
④等高线重叠处,表示陡崖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
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
⑥等高线向高值处弯为山谷(集水线)
等高线向低值处弯为山脊(分水岭)
⑦示坡线表示坡降的方向即垂直等高线并海拔高指向海拔低处。
⑧ 两个相邻山顶之间的部分叫鞍。鞍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的最低处。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判断地形的坡度
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具体规律如下:
1、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2、在不同的等高线图中,若图幅相等
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相等
比例尺大,
坡度大
比例尺小,
坡度小
比例尺相同,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相等
等高距大、
坡度大
等高距小,
坡度小
读等高线图,等高线数值a>b>c>d,坡度情况是( )
A 坡度大致相同
B 丁>丙>乙>甲
C 丁>丙>甲>乙
D 丙>丁>乙>甲
C
A
( )
下图为等温线分布图,P地的地形应为( )
A 高原 B山地 C平原 D盆地
B
此图比例尺为二千万分之一,我国西北某地区平均气温等温线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判断两大区域地形种类:甲地区是________,乙地区是________。
⑵比较说明乙地东北侧与西南侧的坡度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从水体类型来说,甲地
区的水资源可能有以
________形式存在的,而乙
地区水资源可能以
________形式为主。
盆地
山地
东北坡缓 西南坡陡
地下水
冰川
(1)、交通线的选择
公路和铁路线选择地势较平缓、距离较近、弯路较少的线路,一般沿等高线修筑。
(2)、引水线的选择
引水线选择距离较短、无山脊等地形障碍、可实现自流的线路。
(3)、水库坝址的选择
一般选择峡谷地形处,有较大的库容量,工程量小,更加安全。
选择时还需考虑耕地、村庄、交通线等淹没情况及地质条件是否稳定等。
(4)、山区村落地址的选择
一般选择河谷地带处,要求地势平坦开阔,靠近水源,交通便利、向阳等。
(5)、农业类型的选择
山地、丘陵宜发展林牧业;平原地区宜发展耕作业。
坡度>25°,不宜开辟为梯田,投资大收益小,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等自然灾害。
3 等高线地形的综合应用
(6)、河流与地形的关系
A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 B 山谷可能发育河流;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
C 山地地形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地形形成向心状水系
D 山脉走向与发育的河流走向基本垂直 E 山谷中的陡崖可能形成瀑布景观
F 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山麓冲积扇
C
C
图中ABCD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 )
A a
B b
C c
D d
图中MN、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中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B
C
等高线图的实际应用:
(2)判断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快,陡崖处会形成瀑布;河流流量流域面积和迎风坡、背风坡位置的有关。
(1)计算陡崖高度:(n-1)d(n为重合的等值线条数,d为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差 )
C处地形相对高度是多少?
240
230
200
190
(230-200) ≤ H < (240-190)
190
200
210
220
230
240
<240
230
200
>190
(2006江苏地理卷):右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该地进行了野外考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兴趣小组沿河谷从M点到N点进行考察,这两点之间的高差是 米。
(2)为解决用水问题,A村计划修建一条自流引水管道。在L1、L2、L3、L4四条引水线路方案中,兴趣小组认为最适宜的线路是 。试说明理由。
(3)该地区拟建两个火情嘹望台,通过它们视野能覆盖整个区域,a、b、c、d、e中适合的两个地点是 。
200
L4
a d
西北风
甲
风力较小
环境优美,阳光充足,
DB
DB处坡度缓
4
五、判断洋流影响
暖流流经的沿岸地区,降水增多
寒流流经的沿岸地区,降水减少
六、判断大气环流影响
三圈环流:
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大陆西岸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若受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更多;
大陆东岸受信风带控制,若有地形的抬升作用,则降水多。
季风环流:
夏季风控制,降水多;
冬季风控制,降水少;若冬季风跨越辽阔的海洋,并有地形的抬升作用,则降水也可能多。
七、判断城市影响
城市有“雨岛”效应,则等降水量线越往城市中心,数值越大。
城市“雨岛”效应的成因:盛行上升气流;多凝结核;高大建筑物阻滞
下图所示北半球某区域等值线图,等值线的数值a>b>c,据此回答
1假如是等高线,则( )
A E表示山谷,F表示山脊
B E表示山脊,F表示山谷
C E、F均表示鞍部
D E、F均表示河流流向
2假如E所在的区域为陆地,F所在的区域为海洋,等值线为等温线,则( )
A 此图为冬季等温线
B此图为夏季等温线
C 此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
D 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
3假如是等压线则( )
A E为脊线,F为槽线 B E为槽线,F为脊线
C E处出现晴朗天气 D F处出现阴雨天气
A
A
B
等太阳高度线
一、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1.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3.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6月22日20时
180°
夏至日(北半球)
大于
从直射点向四周降低
例题分析
图1是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分布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2)该图的节气应该是
(3)此时北京时间是
(4)A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
(5)C点的经度值 (大于或小于)23°26′。
(6 ) 此时太阳的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0°,23°26′N)
(7)若B点有一直立旗杆,此时其影子应指向( A )
A.甲 B.乙 C.丙 D.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