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单元综合训练试题(中等难度)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单元综合训练试题(中等难度)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8 23:0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单元训练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9分)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刘勰所谓词外之情即言外之意,这两句话可以说最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诗的语言的本质。中国传统诗论和传统哲学爱讲“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恰恰是重视诗的语言不同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表现,恰恰说明了诗的语言乃是以说出的东西暗示出未说出的“无穷之意”。如果语言根本不能表意,那还有什么诗的艺术可言呢?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所以也特别重视发挥语言的诗性,重视用诗的语言表达无穷之意。诗的语言不能像平常说话或科学的逻辑论证那样铺陈展开,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所谓“言约旨远”“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为了要含蓄不露,暗示较大的未说出的东西的空间,诗中的言辞一定要量少而含金量大,否则,就成为无诗意的散文了。王力先生曾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为例具体说明了诗的语言的这一特征:“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两联:‘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李白的诗,清新得像庾信的诗一样,俊逸得像鲍照的诗一样。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甜蜜的友谊的回忆来。这个意思不是很清楚吗?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中国古典诗中有以单个的语词为象征的,如以松柏象征坚贞;也有以全诗为象征的,如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这就是以丹橘及其经冬不谢的具体形象,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从而使读者理解诗人的内心生活。中国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有共同的传统背景,生活于一个古今一体的“共同体”中,所以即使是今人也能理解丹橘的品质,从而使古人张九龄的个体性的东西得到今人的理解和同情。张九龄的《感遇》,可以说全诗都是用象征性语言暗示更深远的意境或情意。又如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全诗写的是实情实景,然而这些富有象征性和暗喻性的语言却指向一个没有说出的物我两忘的境界,让读者能心领神会,恍若身历其境。
中国古典诗中有不少描写景物注重形似的好诗,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却更加崇尚画意与深远的境界相结合的诗,崇尚有神韵的诗,而不是崇尚单纯形似的诗。王维的《终南别业》,就既是诗中有画,而又在画的背后隐蔽着一种悠然、空寂的境界。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上是一首描写田园山水的单纯写景的诗,但仅仅这样来看待这首诗,则显然未能真正领略其诗意。这几句诗在描写“人境”的现实田园景物时,却隐蔽着语言文字所未说出的超现实的情趣和理想境界。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应是此意。
(摘编自张世英《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勰所说的“情在词外曰‘隐’”,其实是指诗的语言具有暗示性,字里行间隐含着言外之意,需要读者在阅读时思考、感悟。
B.评判一首古典诗歌艺术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其直接表达出来的内容,还要看已经说出的言辞对其隐含着的意思是否有所启发。
C.在日常口语表达和进行严密的科学论证时可以长篇大论,反复铺陈;而诗的语言则讲究“言约旨远”,用词越少,其隐含的意旨就越深远。
D.“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两句可以理解为“李白的诗像庾信的诗一样清新,像鲍照的诗一样俊逸”,正好体现了诗的语言“言约”的特点。
C [“用词越少,其隐含的意旨就越深远”有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言”与“意”的关系切题,立足单个词语的象征和崇尚画意深境相结合这两个维度进行阐述。
B.文章将暗示性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特性,并以此为前提立论,指出用最少的语言来表达最多的内涵。
C.文章大量引用中国古典诗歌进行论证,目的是全部采用唐代这一中国诗歌高峰期作品论述语言暗示的空间。
D.以王维的《终南别业》作为论据,既能论证中国古典诗歌以单个语词为象征,也能论证其崇尚有神韵。
C [原文论据的结论错误,陶渊明为东晋诗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言的诗性有多种表现,即便有些日常普通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读者和听众也能从中感悟到未直接表达出的潜在内容。
B.诗的语言往往在已经直接表达出的内容中,还隐含着很多未说出的内容,这一点是诗的语言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重要区别。
C.并非所有的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都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但象征性和隐喻性语言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却很常见,是其显著的艺术特色。
D.陶渊明的《饮酒》通过组合意象来表达超现实的情趣和理想境界,因此,“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眼前的景象进行反复铺陈。
D [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理解为“诗人对眼前的景象进行反复铺陈”欠妥。]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幼有至性。七岁丧兄,哀恸过礼,亲戚异之。八岁,神悟夙成。鲲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儿一坐之颜回也。”尚应声答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席宾莫不叹异。十余岁,遭父忧,丹杨尹温峤吊之,尚号啕极哀。既而收涕告诉,举止有异常童,峤甚奇之。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好衣刺文袴,诸父责之,因而自改,遂知名。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谓曰:“闻君能作《鸲鹆舞》,一坐倾想,宁有此理不?”尚曰:“佳。”便著衣帻而舞。导令坐者抚掌击节,尚俯仰在中,傍若无人,其率诣如此。
转西曹属。时有遭乱与父母乖离,议者或以进仕理王事,婚姻继百世,于理非嫌。尚议曰:“有心之人,决不冒荣苟进。冒荣苟进之畴,必非所求之旨,徒开偷薄之门而长流弊之路。或有执志丘园、守心不革者,犹当崇其操业以弘风尚,而况含艰履戚之人,勉之以荣贵邪?”
时安西将军庾翼镇武昌,尚数诣翼谘谋军事。尝与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尚应声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给之。尚为政清简,始到官,郡府以布四十匹为尚造乌布帐。尚坏之,以为军士襦袴。
大司马桓温欲有事中原,使尚率众向寿春,进号安西将军。初,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尉。时康献皇后临朝,特令降号为建威将军。
桓温北平洛阳,上疏请尚为都督司州诸军事。将镇洛阳,以疾病不行。升平初,又进都督豫、冀、幽、并四州。病笃,征拜卫将军,加散骑常侍,未至,卒于历阳,时年五十。谥曰简。
(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九》,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尉
B.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尉
C.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尉
D.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尉
B [回答本题,要对所给语段进行分析。句中“尚”指谢尚,可作主语或宾语,两个“尚”字中间应断开,排除C项。“遇”指张遇,“遇怒”前应断开,排除A项。“尚讨之”语意完整,其前后应断开,排除D项。]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掾”,原为“官僚”的意思,后作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吏、掾属、掾佐。
B.“鼓吹”,既指古代的器乐合奏曲,亦即《乐府诗集》中的鼓吹曲,也指演奏乐曲的乐队。
C.“郡府”,文中指郡守的官署。“郡”,古代行政区域;“府”,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
D.“大司马”,官名,西汉常授给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
A [A项,“原为‘官僚’的意思”错误,“掾”原为“佐助”的意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谢尚小时候就有卓绝的品性。谢尚的兄长去世时,谢尚只有七岁,但他哀恸的情感超出礼法;十多岁时,父亲去世,他号啕大哭后向别人诉说经过,言行不同于别的孩子。
B.谢尚行为洒脱,不拘小节。谢尚在父亲为宾客饯行的酒席上告诉人们,人群中没有孔子就不能辨别出颜回;后来,十分喜欢穿绣花的衣裤,在父辈们的劝说下才改正。
C.谢尚广通多种技艺,率真任性。在一次盛会上,王导问谢尚能不能在这儿跳《鸲鹆舞》,谢尚不假思索地答应下来,然后穿衣戴头巾,跳起来,旁若无人。
D.谢尚为官清廉,关爱军中将士。有一次,谢尚刚到任上,郡府用四十匹布为他造了一个黑布的帐篷,但谢尚马上把这个帐篷拆开,把布匹拿出来给将士们做了衣裤。
B [B项,谢尚在父亲为宾客饯行的酒席上的话体现出来的是谢尚的聪明早熟,不是行为洒脱、不拘小节。]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冒荣苟进之畴,必非所求之旨,徒开偷薄之门而长流弊之路。(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等到成人后,谢尚显露出聪明秀异,分辨理解的能力无与伦比,他行为洒脱、不拘细节,不做平庸粗俗的事。
(2)贪图荣耀苟且仕进之辈,必定不是所追求的宗旨,这只会打开苟且不淳厚的大门,成为相沿下来的社会弊端。
【参考译文】 
谢尚字仁祖,是豫章太守谢鲲的儿子。从小就有卓绝的品性。七岁时兄长去世,他哀恸的感情超出礼法,亲戚对其感到惊异。八岁时,就已具有高超出奇的智慧。谢鲲曾带谢尚为宾客饯行,有客人说:“这小孩子是座中的颜回啊。”谢尚应声答道:“座中没有尼父,怎能辨别出颜回!”一席的宾客没有不赞叹惊异的。谢尚十多岁时,父亲去世,当时丹杨尹温峤来谢尚家吊唁,谢尚号啕大哭,哀伤至极。之后擦干眼泪诉说经过,举止言语异于平常的孩童,温峤觉得很奇异。等到成人后,谢尚显露出聪明秀异,分辨理解的能力无与伦比,他行为洒脱、不拘细节,不做平庸粗俗的事。喜欢穿绣有花纹的裤子,叔叔们责怪他,他因此改掉了这一嗜好,于是显名于世。谢尚擅长音乐,广通多种技艺。司徒王导十分器重他,把他比作王戎,常称他为“小安丰”,召他为自己的属官。谢尚又世袭父亲爵位咸亭侯。他刚到司徒府通报名帖时,王导因府上正有盛会,便对他说:“听说你能跳《鸲鹆舞》,满座宾客渴望一睹风采,不知你可否满足众人意愿?”谢尚说:“好。”便穿好衣服戴上头巾翩翩起舞。王导让座中宾客拍掌击节,谢尚在席中上下起舞,旁若无人,他就是如此率真任意。
谢尚后来迁任西曹属。当时有些人因遭逢战乱与父母离别,议论者认为仕进是治理君王之事,婚姻是延续百世之事,在情理上没有影响。谢尚议论说:“有心的人,决不贪图荣耀苟且仕进。贪图荣耀苟且仕进之辈,必定不是所追求的宗旨,这只会打开苟且不淳厚的大门,成为相沿下来的社会弊端。有时候有人志在田园。守心不变,还应推崇他们的节操以弘扬高洁的风尚,更何况那些含悲怀痛的不幸之人,还要去鼓励他们谋取富贵荣耀吗?”
当时,安西将军庾翼镇守武昌,谢尚多次到庾翼处商议军事。曾经和庾翼一起射箭,庾翼说:“你如果射中,我就把军中的鼓吹奖赏给你。”谢尚应声射中,庾翼就把他的备用鼓吹送给谢尚。谢尚为官清廉,理政简易,他刚到任时,郡府用四十匹布为他造乌布帐。谢尚将其拆散,拿去为将士们做了衣裤。
大司马桓温想北伐中原,让谢尚率部进军寿春,进号为安西将军。当初,苻健部将张遇向谢尚投降,谢尚对他不加安抚。张遇十分恼怒,便占据许昌谋反。谢尚讨伐张遇,被张遇打败,并被拘捕送交廷尉治罪。当时康献皇后临朝执政,便特令只将谢尚降职为建威将军。
桓温北伐收复洛阳,上书朝廷请求任命谢尚为都督司州诸军事。谢尚准备前往洛阳,但因病未上任。升平初年,又被朝廷任命为豫、冀、幽、并四州的都督。谢尚因病重,被征召回朝,授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还未到任,就在历阳病逝,终年五十岁。谥号简。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全球日趋激烈,决定了单纯的学习引进不可能掌握全球最尖端的科学技术,而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仰人鼻息、亦步亦趋。
②历史经验无数次证明,对群众冷漠,对群众利益充耳不闻的党员干部是注定得不到群众的真心拥护的,是注定要被时代潮流淘汰的。
③毛泽东既看到美国强大的一面,也看到其色厉内荏的本质和远离本土作战的短板,坚信用我方的优势必然能够战胜敌方的劣势。
④只要把这种“学”“做”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坚持下去,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充满正能量的氛围,为改革发展增添力量。
⑤少数党员干部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首鼠两端、表里不一,有的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我行我素。
⑥西昌是攀西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攀西资源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不可理喻,这里开发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D [①仰人鼻息:比喻依赖人,看人的脸色行事。使用正确。②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此处应为“置若罔闻”或“熟视无睹”。③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使用正确。④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就不好的情况而言)。用在此处不合语境。⑤首尾两端: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使用正确。⑥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可改为“不言而喻”。]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被誉为“中国电磁弹射之父”的马伟明院士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不仅成功研制航空母舰电磁弹射技术,而且攻克了更高难的电磁拦阻技术难关。
B.货币原本是人类创造出来造福自身的工具,它与从货币中演化出的资本一样曾具有“伟大的文明作用”,然而它们却渐渐异化为人类社会的主宰。
C.“医疗机器人”需要复杂的多学科尖端技术的支持,它被业内称为医疗器械领域的“航天工程”能够给民生产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革。
D.《人民的名义》在影视作品题材最容易浮于表面、走向说教的情况下,观众们对这部反腐作品表现出强烈的认可。
B [A项,搭配不当,“研制……技术”不搭配;C项,句式杂糅,在“航天工程”后加逗号,并添加“它的使用”,D项,偷换主语,第一句话没有说完。]
1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把花鸟画得栩栩如生。
B.大家对我的奉告我会牢记,我再也不会犯今天这样低级的错误。
C.大家对我们的公司的新产品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出,我们洗耳恭听。
D.朋友从家乡送来了一盒竹叶茶,我确实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C [A项,“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B项,“奉告”是敬辞,告诉。用在此处不恰当。D项,“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