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件(42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件(42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09 10:11:5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探究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的背景条件及影响。
时空观念:认识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探究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的具体表现。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阐释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家国情怀:认识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的表现。
难点:
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社会变迁的意义。
三、新知导入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由桥梁、人工岛、隧道三部分组成,桥隧全长55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大桥于2009年12月启动建设,2018年10月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其中的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它的建成通车,极大缩短了三地的时空距离,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45分钟。
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习近平主席
四、新知讲解
模块一
陆海交通的发展
1908年,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它的生产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此后,汽车的设计越来越科学化、人性化和精细化。汽车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到2018年底,中国汽车年产量达到2781.9万辆,汽车保有量超过2.4亿辆。
教师出示PPT图片:1908年生产的福特T型汽车
▲1958年5月,毛泽东在中南海观看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小轿车
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着道路的建设,高速公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了。高速公路是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四车道以上的公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
出示PPT图片:▲通行之初的科隆一波恩高速公路
1988年建成的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到201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超过14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
材料研读
材料一
1932年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这一时期美国也提出了建设纵贯全国连接各州的州际国防公路战略构想。1956年国会通过的联邦资助公路法案公布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工程一一建立全国州际和国防高速公路系统。同时出台法案建立了“公路信托基金”接受专川于公路目的的税收。此条款打破了美国国会不将税收专门用于指定目的的惯例。艾森·豪成尔在德国目睹了高速公路上部队高速移动的情景,认为建设州际公路是提高军队机动性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大力支持该法案。此后经40余年不懈努力,终于建设完成了77万公里的州际高速公路系统,这个系统支撑着这个世界强国的经济繁荣和国民的荣耀。
——摘编自刘瑞波、赵宁《欧美国家高速公路融资模式及其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州际高速公路得以发展的现实原因。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美国国内统一市场发展的需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借鉴德国经验;联邦政府的支持;加强国防的需要;冷战的影响;政策法律的延续性。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公路建设投资仅22.8亿元,截至2017年底,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1253亿元,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公里。高速公路连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世界银行对此做出评价,在构建现代化高标准的国家公路网、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促进社会团结方面,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摘编自徐丽、贺菲菲《级解制约支撑发展——收费公路的前世今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意义。
(2)特点:起步晚;发展快,成就巨大;投资主体多元;投资形式多样。
意义: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生活;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发展。
思考:20世纪陆上交通有什么新特点?
高速铁路是20世纪铁路建设的新成就。
1964年,
连接日本东京和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运行速度超过200千米每小时。
后来,许多国家都修建了高铁。
中国自20世纪末开始建设高铁。
2008年,
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2019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超过3.5万千米。
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
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
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至安卡拉的伊安高铁二期,在2014年建成通车。
20世纪,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船舶制造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多种趋势,最大邮轮可搭载乘客和船员约9000人。1994年开通的英法海底隧道,水下长度达38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它将英国和欧洲大陆更紧密地连接起来。
出示图片:▲英法海底隧道示意图
出示图片:“东风号”远洋货轮
1960年,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
东风号”,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下水。
模块二
航空的发展
(1)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了。
(2)1914年,美国开通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航线,这是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1919年,
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3)20世纪上半期,飞机的材质由布质和木质转变成金属,活塞式螺旋桨飞机为喷气式飞机所代替,技术进步让飞机提升了速度、载量和航距。
(4)20世纪70年代开始,能搭载数百人的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
空中通道把人类带入前所未有的快捷时代。
中国航空业的发展
(1)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一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开通中苏国际航线3条、国内航线2条。
(2)2018年,中国民用航空共有机场235个,飞机3639架,
定期航线4945条,其中国际航线849条,定期航班国际通航65个国家165个城市,全年旅客吞吐量12.65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1674万吨。
图片: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于2014年开工建设,2019年竣工。
材料研读
材料一
莱特兄弟于1908年创建了世界第一家飞机制造企业,并获得美国陆军订货,标志着航空工业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航空工业实现第一次大发展,全世界的企业数量达到约200家。“二战”的巨大军事需求刺激世界航空工业的第二次大发展。美国、德国、英国、苏联、日本的飞机工业领先世界,其中美国飞机工业从规模和实力上均达到第一。“二战”后,军用航空订货锐减,同时飞机由活塞动力向喷气动力跨越。在民用飞机领域,美国取得喷气干线客机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把苏联远远地甩在后面。美国飞机工业在1960年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整合,重要飞机制造业企业从26家合并成为4家。从1950年代开始,英、法、德等几个航空大国的航空制造业首先逐步实现了本国航空制造业的整合,并开始进行跨国整合。
——摘编自赵长辉《从莱特兄弟突破到跨国整合——飞机制造业百年简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飞机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特点:飞机制造业体现了科技结合;两次世界大战为飞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机遇;美国的飞机制造业实力最强;二战后飞机制造业经历了从军用到民用的转型;飞机制造业曾是美苏冷战竞争的组成部分;航空制造业的资本和生产日益社会化,出现了跨国公司。
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产生,一战、二战期间得到发展、美苏冷战时期转型,当今世界全球化加快时期竞争与合作进一步加强。
材料二
新中国的诞生为航空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1951年,一个中国工业代表团前往苏联寻求支持。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承担了修理军用飞机以保障战争需要的紧迫任务,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1957年,中国航空工业在引进苏联多型飞机后开展仿制工作,并在1954年成功首飞了初教5。1958年,中国自行设计出第一款喷气式飞机——歼教1。1973年,中国订购了第一架波音707飞机。同时,美国民用飞机制造公司麦道也提出了和中国联合生产大型客机的提议。但1999年波音兼麦道关闭了MD——90的生产线,空客停止了与我国合作的AE100的项目,中国民航产业陷入了困境。在民航产业遭遇挫折的情况下,2000年,国家决定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涡扇支线飞机。2017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客机C919成功首飞
——摘编自张静波《大国崛起,需要真正的“中国制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有何不同,并简析其意义。
不同:中国航空制造业起步晚;从仿制、自行设计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中国的飞机制造业经历了落后、发展到领先世界,从国外引进技术、参与国际合作遭到服务国际市场。
意义: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更新换代,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
模块三
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交通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最大便利是人流和物流时间的缩短。
商朝的驿使48天可走600千米,清朝的快马递送公文一昼夜可行400千米,火车的速度一开始
只有24千米每小时。
如今,高铁、飞机的速
度已分别超过350千米每小时和900千米每小时。
整合了交通、仓储、通信、包装等行业的物流业,更快捷和精准地输送物资。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为了“地球村”。
城市公共交通始于19世纪,交通工具起初为公共马车,后发展为有轨电车、市内铁路和公共汽车等。
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
城市区的人口与资源,沿着交通路线的轴线向四周辐射扩展,从而形成了分工明显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教育区和休闲区等,使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为便捷。
交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1.严格按照时、分、秒进行细分的交通工具时刻表,让工业革命后建立起来的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2.工作时间制度的确立以及住宅区与工作区的分离,促使人们在每天近似时段集中乘坐公共交通,导致早晚上下班时间出现成,群出行、交通拥堵等现象。
历史纵横
中国第一条地铁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开始规划在北京、上海、沈阳修建地铁。北京地铁于1965年7月开工建设,1969年10月一期工程完工,全长23.6千米,设有17座车站。这是中国第一条地铁。
随着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们收人的增加,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普通民众从“旅”到“游”,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和领略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名胜古迹,在放松心情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合作探究
青藏铁路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孙中山在1919年明确提出了青藏铁路的构想,但在20世纪上半期,这条铁路始终只处在概念阶段。1958年后,
中国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反复论证、勘测,克服高原冻土、高寒缺氧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保护和生命安全等技术难题,终于在2006年全线开通了青藏铁路。
中国为什么要克服万难建设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对改变青藏高原贫困落后面貌,增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促进青海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问题探究——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明确提出首先要创造一些基本条件恢复交通运输。经过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期,修复了被破坏的交通运输设施设备,恢复了水陆空运输……
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放开交通运输市场、建立社会化融资机制方面进行开创性探索,积极扭转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
1992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交通运输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
结合材料和所学思考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原因,注意论从史出,多角度思考。
1、新中国的成立提供政权保障。
2、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
3、政府制定政策扶持交通运输发展。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
5、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创新进取。
课堂辩论—现代交通的影响
通过交通,能够有效地跨地区调度经济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能够极大地丰富各地群众的物质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同时,交通产业自身也创造国民收入,并直接带动旅游无烟产业的发展。
——《交通的内涵和社会意义》
从文明演进的脉络看,交通运输发展是人类追求交流联通的自由意志挑战时空阻隔的过程及结果,成为技术、经济、社会和文明进阶的重要标志。
——《交通运输发展的中国道路》
交通拥堵、航班延误、各类突发交通事故等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时间浪费、人员伤亡,不仅损坏自然生态系统,而且对人文环境造成混乱和伤害。
——《交通运输发展与环境保护探析》
现代交通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立论,结合教材和材料进行论证。
现代交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中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但其可持续发展必须兼顾环境的保护。
五、课堂练习
1.1908年,福特T型车面世时,每辆售价是850美元;到1916年,每辆价格降至350美元,而到1925年只卖到240美元一辆。导致福特T型车价格下降的原因是(

A.资本家的购买力降低了
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C.技术与管理方式的革新
D.苏联汽车工业的竞争
2.2017年5月5日,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首飞成功,中国“大飞机梦”终于得以实现。近代以来,无数科学家为了发展航空航天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其中标志着飞机时代开始的是(

A.冯如制成中国首架飞机
B.“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
C.北京至天津航线的开通
D.旧金山至洛杉矶航线的开通
3.中国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瞩目。下列对中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有(

①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吸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成果
②努力自主创新,抢占市场先机
③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企业竞争力、生命力
④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1.C
2.B
3D
六、作业布置
同学们,假如要你设计一条交通成果大道,大道两旁计划拜访一些20世纪以来重大交通工具或交通工程的模型,你会选择那些?并分别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新知导入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由桥梁、人工岛、隧道三部分组成,桥隧全长55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大桥于2009年12月启动建设,2018年10月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其中的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它的建成通车,极大缩短了三地的时空距离,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45分钟。
新知导入
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习近平主席
新知讲解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探究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的背景条件及影响。
时空观念:认识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探究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的具体表现。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阐释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家国情怀:认识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家国情怀。
新知讲解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新知讲解
1908年,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它的生产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此后,汽车的设计越来越科学化、人性化和精细化。汽车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到2018年底,中国汽车年产量达到2781.9万辆,汽车保有量超过2.4亿辆。
新知讲解
1908年生产的福特T型汽车
▲1958年5月,毛泽东在中南海观看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小轿车
新知讲解
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着道路的建设,高速公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了。高速公路是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四车道以上的公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
▲通行之初的科隆一波恩高速公路
新知讲解
1988年建成的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到201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超过14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
▲1988-
-2018
年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材料研读
材料一
1932年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这一时期美国也提出了建设纵贯全国连接各州的州际国防公路战略构想。1956年国会通过的联邦资助公路法案公布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工程一一建立全国州际和国防高速公路系统。同时出台法案建立了“公路信托基金”接受专川于公路目的的税收。此条款打破了美国国会不将税收专门用于指定目的的惯例。艾森·豪成尔在德国目睹了高速公路上部队高速移动的情景,认为建设州际公路是提高军队机动性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大力支持该法案。此后经40余年不懈努力,终于建设完成了77万公里的州际高速公路系统,这个系统支撑着这个世界强国的经济繁荣和国民的荣耀。
——摘编自刘瑞波、赵宁《欧美国家高速公路融资模式及其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州际高速公路得以发展的现实原因。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美国国内统一市场发展的需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借鉴德国经验;联邦政府的支持;加强国防的需要;冷战的影响;政策法律的延续性。
材料研读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公路建设投资仅22.8亿元,截至2017年底,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1253亿元,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公里。高速公路连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世界银行对此做出评价,在构建现代化高标准的国家公路网、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促进社会团结方面,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摘编自徐丽、贺菲菲《级解制约支撑发展——收费公路的前世今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意义。
材料研读
(2)特点:起步晚;发展快,成就巨大;投资主体多元;投资形式多样。
意义: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生活;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发展。
新知讲解
思考:20世纪陆上交通有什么新特点?
新知讲解
高速铁路是20世纪铁路建设的新成就。
1964年,
连接日本东京和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运行速度超过200千米每小时。
后来,许多国家都修建了高铁。
新知讲解
中国自20世纪末开始建设高铁。
2008年,
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2019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超过3.5万千米。
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
新知讲解
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
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
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至安卡拉的伊安高铁二期,在2014年建成通车。
新知讲解
▲中国高速铁路分布示意图
新知讲解
20世纪,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船舶制造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多种趋势,最大邮轮可搭载乘客和船员约9000人。
1994年开通的英法海底隧道,水下长度达38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它将英国和欧洲大陆更紧密地连接起来。
▲英法海底隧道示意图
新知讲解
中国造船业的发展
时间
成就
1978年前
中国造船业主要是为国防建设服务,此后逐渐融入市场
1982年
中国首次按国际标准建造并交付了出口船舶,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人世界造船市场。
2018年
中国造船完工量为3458万载重吨,其中90%用于出口,以载重吨计,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国际市场份额均超过40%
新知讲解
“东风号”远洋货轮
1960年,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
东风号”,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下水。
新知讲解
二、航空的发展
新知讲解
(1)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了。
(2)1914年,美国开通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航线,这是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1919年,
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3)20世纪上半期,飞机的材质由布质和木质转变成金属,活塞式螺旋桨飞机为喷气式飞机所代替,技术进步让飞机提升了速度、载量和航距。
(4)20世纪70年代开始,能搭载数百人的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
空中通道把人类带入前所未有的快捷时代。
新知讲解
(1)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一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开通中苏国际航线3条、国内航线2条。
(2)2018年,中国民用航空共有机场235个,飞机3639架,
定期航线4945条,其中国际航线849条,定期航班国际通航65个国家165个城市,全年旅客吞吐量12.65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1674万吨。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
场于2014年开工建设,2019年竣工。
中国航空业的发展
材料研读
材料一
莱特兄弟于1908年创建了世界第一家飞机制造企业,并获得美国陆军订货,标志着航空工业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航空工业实现第一次大发展,全世界的企业数量达到约200家。“二战”的巨大军事需求刺激世界航空工业的第二次大发展。美国、德国、英国、苏联、日本的飞机工业领先世界,其中美国飞机工业从规模和实力上均达到第一。“二战”后,军用航空订货锐减,同时飞机由活塞动力向喷气动力跨越。在民用飞机领域,美国取得喷气干线客机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把苏联远远地甩在后面。美国飞机工业在1960年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整合,重要飞机制造业企业从26家合并成为4家。从1950年代开始,英、法、德等几个航空大国的航空制造业首先逐步实现了本国航空制造业的整合,并开始进行跨国整合。
——摘编自赵长辉《从莱特兄弟突破到跨国整合——飞机制造业百年简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飞机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材料研读
特点:飞机制造业体现了科技结合;两次世界大战为飞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机遇;美国的飞机制造业实力最强;二战后飞机制造业经历了从军用到民用的转型;飞机制造业曾是美苏冷战竞争的组成部分;航空制造业的资本和生产日益社会化,出现了跨国公司。
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产生,一战、二战期间得到发展、美苏冷战时期转型,当今世界全球化加快时期竞争与合作进一步加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飞机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材料研读
材料二
新中国的诞生为航空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1951年,一个中国工业代表团前往苏联寻求支持。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承担了修理军用飞机以保障战争需要的紧迫任务,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1957年,中国航空工业在引进苏联多型飞机后开展仿制工作,并在1954年成功首飞了初教5。1958年,中国自行设计出第一款喷气式飞机——歼教1。1973年,中国订购了第一架波音707飞机。同时,美国民用飞机制造公司麦道也提出了和中国联合生产大型客机的提议。但1999年波音兼麦道关闭了MD——90的生产线,空客停止了与我国合作的AE100的项目,中国民航产业陷入了困境。在民航产业遭遇挫折的情况下,2000年,国家决定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涡扇支线飞机。2017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客机C919成功首飞
——摘编自张静波《大国崛起,需要真正的“中国制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有何不同,并简析其意义。
材料研读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有何不同,并简析其意义。
不同:中国航空制造业起步晚;从仿制、自行设计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中国的飞机制造业经历了落后、发展到领先世界,从国外引进技术、参与国际合作遭到服务国际市场。
意义: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更新换代,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
新知讲解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新知讲解
交通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最大便利是人流和物流时间的缩短。
商朝的驿使48天可走600千米,清朝的快马递送公文一昼夜可行400千米,火车的速度一开始
只有24千米每小时。
如今,高铁、飞机的速
度已分别超过350千米每小时和900千米每小时。
整合了交通、仓储、通信、包装等行业的物流业,更快捷和精准地输送物资。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为了“地球村”。
新知讲解
城市公共交通始于19世纪,交通工具起初为公共马车,后发展为有轨电车、市内铁路和公共汽车等。
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
城市区的人口与资源,沿着交通路线的轴线向四周辐射扩展,从而形成了分工明显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教育区和休闲区等,使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为便捷。
新知讲解
交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1.严格按照时、分、秒进行细分的交通工具时刻表,让工业革命后建立起来的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2.工作时间制度的确立以及住宅区与工作区的分离,促使人们在每天近似时段集中乘坐公共交通,导致早晚上下班时间出现成,群出行、交通拥堵等现象。
历史纵横
中国第一条地铁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开始规划在北京、上海、沈阳修建地铁。北京地铁于1965年7月开工建设,1969年10月一期工程完工,全长23.6千米,设有17座车站。这是中国第一条地铁。
新知讲解
随着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们收人的增加,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普通民众从“旅”到“游”,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和领略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名胜古迹,在放松心情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青藏铁路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孙中山在1919年明确提出了青藏铁路的构想,但在20世纪上半期,这条铁路始终只处在概念阶段。1958年后,
中国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反复论证、勘测,克服高原冻土、高寒缺氧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保护和生命安全等技术难题,终于在2006年全线开通了青藏铁路。
中国为什么要克服万难建设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对改变青藏高原贫困落后面貌,增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促进青海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明确提出首先要创造一些基本条件恢复交通运输。经过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期,修复了被破坏的交通运输设施设备,恢复了水陆空运输……
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放开交通运输市场、建立社会化融资机制方面进行开创性探索,积极扭转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
1992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交通运输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
1、新中国的成立提供政权保障。
2、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
3、政府制定政策扶持交通运输发展。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
5、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创新进取。
结合材料和所学思考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原因,注意论从史出,多角度思考。
小组活动
课堂辩论—现代交通的影响
通过交通,能够有效地跨地区调度经济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能够极大地丰富各地群众的物质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同时,交通产业自身也创造国民收入,并直接带动旅游无烟产业的发展。
——《交通的内涵和社会意义》
从文明演进的脉络看,交通运输发展是人类追求交流联通的自由意志挑战时空阻隔的过程及结果,成为技术、经济、社会和文明进阶的重要标志。
——《交通运输发展的中国道路》
交通拥堵、航班延误、各类突发交通事故等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时间浪费、人员伤亡,不仅损坏自然生态系统,而且对人文环境造成混乱和伤害。
——《交通运输发展与环境保护探析》
现代交通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立论,结合教材和材料进行论证。
现代交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中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但其可持续发展必须兼顾环境的保护。
课堂练习
1.1908年,福特T型车面世时,每辆售价是850美元;到1916年,每辆价格降至350美元,而到1925年只卖到240美元一辆。导致福特T型车价格下降的原因是(

A.资本家的购买力降低了
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C.技术与管理方式的革新
D.苏联汽车工业的竞争
C
课堂练习
2.2017年5月5日,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首飞成功,中国“大飞机梦”终于得以实现。近代以来,无数科学家为了发展航空航天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其中标志着飞机时代开始的是(

A.冯如制成中国首架飞机
B.“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
C.北京至天津航线的开通
D.旧金山至洛杉矶航线的开通
B
课堂练习
3.中国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瞩目。下列对中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有(

①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吸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成果
②努力自主创新,抢占市场先机
③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企业竞争力、生命力
④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作业布置
同学们,假如要你设计一条交通成果大道,大道两旁计划拜访一些20世纪以来重大交通工具或交通工程的模型,你会选择那些?并分别说明理由。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