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09 09:1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农业的发展
图中人员搬运的可能是什么产品?
粮食——稻米
稻米是何品种?
稻米从哪里来?
水稻的优良品种很多,占城稻即其中之一。占城稻的特点是穗长、无芒、抗旱、早熟。它不“择地而生”,适宜于普遍种植。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从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在江淮、两浙种植,后来又推广到北方。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思考:为什么占城稻能够得到大面积推广种植?
占城稻自身的优点、宋朝朝廷的支持
苏湖熟、天下足
店铺里喝茶聊天的人们
店铺里喝茶聊天的人们
宋代棉花和茶树的种植
结合图示及材料,说说宋代茶树和棉花种植区域有什么特点?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茶树的栽培地区越来越广,淮南、江南、两浙、荆湖、福建以及四川诸路,茶园十分普遍。……棉花的种植,在福建、广东一带逐渐盛行。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手工业的兴盛
孙羊店布帛铺
某家布帛铺
婺[wù]州(今浙江金华)已发展成一个新的丝织业中心,那里“万室鸣机杼,千艘隘舳舻”,号称“衣被天下”。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宋代丝织业和制瓷业的发展
宋代丝织业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说明了什么?
主要分布在四川、浙江一带
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定窑娃娃枕
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
钧窑水仙花盆
官窑青瓷贯耳瓶
哥窑米黄釉葵花式洗
北宋五大名窑
官窑——河南开封
钧窑——河南禹州
汝窑——河南汝州
定窑——河北曲阳
哥窑——浙江龙泉
宋代丝织业和制瓷业的发展
[北宋著名瓷都]
江西景德镇
[南宋制瓷中心]
江南地区
大型载货船
神宗时,荆湖地区最大的内河航船叫“万石船”,可以载钱20万贯,载米1.2万石,载重量约为660吨。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广州、泉州、明州
[技术领先]
载重数百石至五千石
[规模宏大]
配备指南针
[设计科学]
商业贸易的繁荣
繁忙的街市
唐代10万户的城市仅11个, 北宋则多达40个。其中, 汴京和临安的人口大致有170万和120万左右, 在当时世界上也是无与伦比的大城市。
——叶坦《儒学与经济》
商业城市兴起
开封、杭州
虹桥繁忙的场景
每日交五更……诸趋朝 (早) 入市之人闻此而起。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并粥饭点心, 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 直至天明。
——《东京梦华录》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觉。
——《东京梦华录》
都市商贸兴盛
正店:高级酒店
[早市]
[夜市]
进城赶集
市镇店铺
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
[草市]
都市商贸兴盛
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
[商业贸易区]
川界用铁钱, 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 街市买卖, 至三五贯文, 即难以携持。
——李攸《宋朝事实》
金属货币有什么弊端?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南宋纸币“会子”铜版拓片
不易携带
交子
纸质货币出现
1160年时, 市舶司年收入达二百万贯, 为北宋时的三倍。到1172年, 仅泉州、广州两市舶司的净收入就达二百万缗, 约占当时南宋年度财政收人的二十分之一。 ——张晋藩, 郭成伟《中国法制通史》
宋代海外贸易图
海外贸易活跃
观察上图,说说中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变化?
唐中期
[开始南移]
南宋
[南移完成]
两汉
[重心在北]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结合以下材料,思考宋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变化
材料一:
材料二:五代之后, 北方经历靖康之变、宋金对峙, 蒙古灭金……北方战乱不休。南宋时期, 南方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安定的环境。
材料三: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生长。
材料四:真宗深念稼穑(农业生产),闻占城稻耐旱,西天菉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真货求其种。
宋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
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经验和劳动力
2.政治因素: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3.自然因素: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政策倾向:
宋代统治者政策推进
农 业:
粮食作物:占城稻——水稻产量跃居首位
经济作物:茶树、棉花
手工业:
纺织业: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制瓷业:五大名窑、景德镇
造船业:技术领先、规模宏大、设计科学
商 业:
商业城市兴起:开封、杭州
都市商贸兴盛:早市和夜市、乡镇草市、市镇商业贸易区
纸质货币出现:交子
海外贸易活跃:广州、泉州
本课总结
[经济重心南移]
1.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A.景德镇 B.邢窑 C.哥窑 D.越窑
2.“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3.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
①南方战乱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③自然条件优越;④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课堂练习
A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