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9 10:3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孟浩然
夜归
鹿门歌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1 、 知人论世,掌握诗歌相关的文学常识。
2、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3、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志趣。
学习目标
姓 名
简 历
成 就
著作
名篇
评 价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 “王孟”。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 ,人称孟襄阳。
一生怀才不遇,布衣终身。
《孟浩然集》
《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人格:
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刚直不阿,卓然独立;独善其身,清白高尚。
诗歌:
体裁:擅长五绝和五律。
题材:山水田园诗。
语言:清淡质朴,含蓄隽永。
风格:清远幽美,自然平淡,超凡脱俗。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一)读准字音,疏通诗歌大意
1、诗题交代了哪些信息?
时间——夜
事件——归
地点——鹿门
孟浩然故居鹿门山
鹿门,即鹿门山,在湖北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眷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这首诗是孟浩然决心隐居绝意仕宦时写的。
孟浩然40岁赴长安求仕不遂,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寻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 。
1、前两联写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及其活动?
黄昏;渔梁渡头;人们争渡回家,我归鹿门。
(二)聆听范读,走入诗歌情境
诵读诗歌前两联,思考下面的问题。
2.江边是什么样的景象?用“江边有_____”的句式回答。
1、江边有人来人往的喧嚣;
2、江边有小贩的叫卖;
3、江边有讨价还价的争执;
4、江边有红尘的离愁别恨
5、江边有……
3、颔联的两句和首联的两句诗有什么关系?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第3句和第4句分别是对第2句、第1句的承接,进一步补充。
4、前两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感情?
动静结合、对比的手法(悠然的钟声 — 嘈杂的人声 佛门清静 — 尘世纷繁)
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向往隐居、怡然自得之情。
1、 写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及其活动?
夜晚;鹿门山栖隐处;诗人上鹿门山回隐居处。
诵读诗歌后两联,回答下面的问题。
15
2、山中是什么样的景象?用“山中有_____”的句式回答。
1、山中有悠然的钟声; 2、山中有朦胧的月光;
3、山中有云烟萦绕的树木; 4、山中有开在岩石上的门;
5、山中有松林间的小路; 6、山中有远离红尘的隐士……
3、第5句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诗人心情如何?通过第6句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此种心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第5句描绘了月光皎洁,树影朦胧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个朦胧、宁静、优美的意境;
诗人欣喜,迷恋而陶醉在鹿门山月夜美景中,悠闲自适,惬意无比。
第6句的“忽”字写出了诗人因自然美景而迷恋陶醉,竟没有觉察到已经到了目的地的陶醉心情。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两种归途 两种选择 对比、动静结合
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怡然自得的心情
诗人描写了哪两个场景?这两个场景有何不同?
世俗的喧嚣 世人回家——归心似箭
钟声的悠然 我归鹿门——潇洒超脱
江边杂乱喧嚣
山中超然僻静
(三)吟咏诵读,体会诗歌感情
诗中所写 “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在写什么?
诗歌中: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隐逸的道路。
这首诗除了诗人隐逸的志趣与超然自得外,你还能读出什么感情?
除了抒发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外,还有一种孤寂无奈之情。
(四)小 结
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抒写了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构成了一种独到的意境。
20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清澈溪流两岸林木枝茂叶繁,
我乘着车马安闲地归隐嵩山。
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
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
荒凉的城郭紧挨着古老渡口,
夕阳的余辉映着经秋的重山。
远远地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
决心归隐谢绝来客把门闭关。
比较《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在意境上的异同
21
知 人 论 世
虽然决意归隐,但终究是带着失望而归,带着失落而归。回顾王维前三十多年的经历,并不得意。虽少年得志,却屡经曲折;人近中年,却青春赋闲。曾经的豪情壮志,如今的黯然收场,怎么不叫人心生悲凉?所以再怎么平抑心情,也无法全然超脱地面对这次的归隐。而且事实上,王维隐居嵩山的时间并不长。次年,他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出任右拾遗,结束了这次短暂的隐居生活。
22
比较《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在意境上的异同
同:意境优美恬淡,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和闲适自得的心情。
异:《夜》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等景物,通过尘世的喧嚣突出自己的超脱与潇洒,构成的意境 平淡自然,幽美恬淡,

《归》诗寓情于景,借助自然的景观,意境也充满变化。归山之始悠然自得;归隐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景物,又使得诗歌意境带上黯淡凄凉色彩,最后归隐闭关的恬静淡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