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部分地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PDF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部分地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PDF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09 18:36:02

文档简介

7
部分地市4)断性联考

滴魂试题参考答案评分细则
伪二选解题,本属共16小题小题3分,共48分爸功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自涂的

5678
1012213|14
答案
AIDBDCCA8g
非选爆题:本题共公限共2分
(8分)
始采用韩非的建议,以法家思想治制定了周密的法扑,对立个注义中央
集权制度,同时,秦朝出于童扬其统治合法的阅人采纳阴阳取的“五德终始说”实行
蓝齐划一的钠度>相轴和成殊途同归,一定程上共同起到固统和维护统治的作了德方
用,但在这两种思想的下,秦朝实施严刑峻法、暴政统治,分亦加速了其败亡
评分如则: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故性,若岢生回“以法掌为套漫恩想、以阴阳掌
为铺助治国思想”改“以阴阳掌为想、以法家为铺助治国思想·阐件之有理
亦同样公可按法家治国的目的或积顿作翔、阴阳家治国的目的或轵顿作用、两放关
系及两种
消视作用各2分双分)
18,(20分)
2)职民化机的时付代添下传统文化受到西学的巨击:出版人的使命担当据
救国故)受新文化动影响,吸纳文学菲命成界,促进国学让会进步带
来的客观码求:商业利的题使小讲分如则:其中点得日辆者有
理酌情给分各题时,应将原国和赫恢败区别,如“印刷技水的进步”属于条
件,
(2)筑略;加强规划溢
理与资佥投入;培养高紊质、专业化人才;推进古籍登理山版

的传承与创新,更好地通应市场需求:借鉴优秀出版
4点得日分,其它言之材捂分.同一个是别的表巡不重复给分,如加强娓
、加强管理视为一点;密切笑且具有逻辑长的点如做好产品创黑好
详应申场需求视为一点,不重复给分
意义,承中华文明树立民旗文化自值;增强民能:为治国理政和构建“人类
命运共网体”拉火大精神力量.(评分剧:茶其中2点得4分)
(12分)评分标准

210分)主题表述明确,史实运用食理充分,逻辑严密,释充

清楚
二等(97分):主题表述比较叨确,史实运
德理形
充分,迎辑比较严密阴释比较充
分,表述比较触
三婷(64分)主题以)基本明确史实运用蔷本合理充分,亚想本严密,阁释施木充
分,亵述基本清楚
四婷(30分)1能够写出某一主题或
参排恐明主题,也未能运团史实子以解释,或阐存
在丝错误,逻辑混乱,表述不清。

20.(12分)
(1)特点:日本独导(强制性、强烈的国家主义色彩)学习西方教育方式:以培养现

代化人才为的逐步推进,最终实现普及:注迅维示特色(培养目标存在
明显差异)先进性与受线并存《讲分则:各其中4点8分,在永迟时需
宁德了团限平为殖产兴业的入才精浏是
要有一定程度的概抬,不能
犒物树軒,如恰鉴法国和必国经验、以实务咿
独立思考为目的等,最多不是过1分,)
(2)影响
基础:为近代天皇制度和军国
义提供了社会越.(评分细则:题目要求回参明治维新其它改革措港的弱
响”评卷时要汞从的烬响和消极影响两个屡函作答,如果仅处一个层面作答,
即使述全面、准确最多给3分;如呆两个屦面均表述到位
分;如采仅
份暮一点且表述准稿,2分

分福建省部分地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标号;所有题目的答案均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耒耜、谷壳、陶器、酒器和大小各异的村落遗存。
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农业有所发展B.尚未出现定居生活C.国家初具雏形D.社会贫富差距明显
2.春秋时期,郑庄公曾滞留卫国三年,国内由卿大夫协商理政,郑国安稳不乱;季孙氏放逐鲁
昭公,主持鲁国政治,昭公至死未能回国,鲁国政局依然稳定。这主要表明当时
A.君主集权受到削弱B.卿大夫普遍把持朝政
C.分封制度已然崩溃D.政治运作受制度约束
3.
表1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部分科技著述及其内容。据此可知当时
A.科学技术体系臻于完善B.科技的理论价值受到重视
C.科技研究重经验轻原理D.文化多元推动了科技创新
4.宋代之前,弥勒佛造像严格遵循经论中的造像仪轨,如“眉如初生月”“面净如满月”“身不曲”等;两宋时期弥勒却出现了笑容可掬、大腹便便的形象。弥勒佛造像的变化
A.反映了社会审美的畸变B.深受理学发展的影响
C.体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D.适应了世俗文化需求
5.太湖南端的菱湖地区布满数以千计的小型水域,水域里深挖的各种湖荡具有养鱼、种菱、植藕、蓄水等功能,而深挖湖荡堆积而成的荡埂可以植桑。到了明末,该地已是“鱼廛丝市闹通衢,僻壤今成贡赋区”。由此可见,菱湖地区的兴盛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转变B.生产技术的进步
C.生产模式的优化D.经济重心的南移
6.康熙曾打算采取招抚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甚至允许郑成功的继承者郑经“藩封,世守台湾”。
郑经坚持以“比朝鲜,不削发”作为投诚条件,康熙则认为“朝鲜系从来所有之外国,郑经乃
中国之人”,断然拒绝。材料体现了清代
A.夷夏之防阻碍国家统一B.政府外交理念的逐步近代化
C.统治者明确的国家意识D.朝贡体系随改朝易代而瓦解
7.清政府于1859年颁布《征收土药税厘条例》(土药即本国所产鸦片),不久鸦片即实现自给甚至可供出口,鸦片收入由此成为清廷财政支柱之一。这
A.破坏了正常的农业发展B.表明清廷的禁烟卓有成效
C.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D.刺激了列强对华原料掠夺
8.1887年,清廷通过考试选拔了12名中青年官员,派赴日、美等二十余国游历考察。考试内
容并非四书五经、八股诗文,而是“通商口岸记”“铁道论”“记明代以来与西洋各国交涉大
略”等。材料反映出
A.列强侵略刺激民众奋发图强B.清廷的“天朝”观念有所动摇
C.科举制度创新促进西学东渐D.外交领域成为洋务运动的重心
9.1903年,梁启超受美国人马汉《海权论》的影响,发表《论太平洋海权及中国前途》一文,强调“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
故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这反映出
A.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发生质变B.社会精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C.民国时期海权意识逐渐兴起D.美国对中国的军事扩张加剧
10.
表2
表2为抗战时期不同地区参议会的情况。材料表明
A.参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B.国统区选举更符合国情
C.国共合作出现了严重分歧D.边区选举更为真实广泛
11.据聂荣臻元帅回忆:“一九五九年苏方向中方要的资料为前五年总和的百分之一百八十以上。而且过去要的多是些中医、中药、种子、农业、手工业等我国的传统技术,一九五九年起,要的绝大多数是工业新技术、尖端技术和我国的重要资源、重大工程项目的资料”。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中苏合作前景不容乐观B.苏联工业化深受体制阻碍
C.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D.社会主义阵营进一步巩固
12.据学者研究,公元前8世纪起,希腊人在地中海地区建立的诸多城邦中,大多数实行贵族寡头政体,也有少数实行君主政体,实行民主政体的比例不大,且主要限于古典时代。这主要说明古希腊
A.民主政治的局限性B.政体选择和地理环境无关
C.城邦政体的多样性D.城邦政治正逐渐走向衰落
13.5世纪;欧洲商人将在西班牙漂洗过的羊毛,送到佛罗伦萨加工成细布,随后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出售,然后从东方买来货物,在佛罗伦萨或欧洲其他地方销售,整个过程用时三年或者更长时间。这一过程
A.推动了商业资本的扩张B.折射出欧洲对技术的渴求
C.体现了贸易中心的转移D.反映出西方对东方的依赖
14.1913年,英国国王乔治五世不赞成爱尔兰实行自治,想动用国王特权否决议会决定。首相阿斯奎斯劝诫他道“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是“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后来,乔治五世打消了使用否决权的念头。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体制僵化削弱国家实力B.首相权力在不断扩张
C.政治传统保障立宪政体D.王权为议会剥夺殆尽
15.1918年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允许农民以自由市场价格出卖剩余产品,1925年苏联建立集体农庄。由此可见,苏俄(联)
A.善于借鉴西欧经济发展模式B.努力构建多元化的现代农业
C.致力于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D.注重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
16.194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玻尔在接受封爵时,要求在受封的纹章上加上道教太极图案,并刻上铭文“对立互补”;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肯定了中国、印度等传统医者为非洲人民提供的医疗援助。这体现出
A.文化交融的趋势增强B.东方智慧受到认可
C.宗教推动科技的发展D.第三世界日益崛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秦统一后,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得到广泛运用。根据该学说,周朝属于“火德”,而水克火,故秦朝自认属于“水德”。“水德”在颜色上“尚黑”,在数字上与“六”或其倍数相对应。因此,始皇规定衣服旌旗均以黑为主色,车用六马,轿宽六尺,设36郡,修宫殿270座,迁徙豪强12万户。另外水德属阴,主刑杀,故而秦力求严酷,不讲“仁恩和义”。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众所周知,秦朝以法家思想立国,上述材料则体现了秦朝不同的治国思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两者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巨擘,致力于西学的译介和优秀教科书的出版。其主事者张元济以“保存吾国数千年之文明,不至因时事而失坠”为应尽之责,于1914年开始组织辑印古籍。其古籍辑印兼顾“常用常见”和“珍稀罕见”,精选版本、精校精印,借助机器石印使古籍“得以家弦户诵”。1929年开始编印的《国学基本丛书》使用新式标点、增添白话注释与导读,堪称古籍出版的成功案例。商务印书馆的古籍出版规模巨大、享誉海内外,成为业界典范。
——摘编自董丽敏等《商务印书馆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发展迅速。不过,古籍出版周期长、投入大,在读者知识结构、阅读习惯深刻变化的今天,面临新的考验。同时,当前古籍出版也存在选题不精、重复出版严重、校勘和今译质量不高等问题。1999年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立,在专门人才培训、整理出版规范化等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探索。2014年问世的大型古籍数据库-《中华经典古籍库》陆续推出镜像版、网络版、微信版、微信专业版四款产品,为古籍出版开拓新领域作出了良好示范。
——摘编自杨牧之《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十世纪初期商务印书馆大规模出版古籍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古籍出版的发展策略,并指出古籍出版的现实意义。(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综合图1、图2提取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阐释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72年,日本派使团前往欧美考察,认识到全民教育是西方强盛的基础,同年日本即借鉴法国和美国的经验,实行四年义务小学教育,夸言“在村中无家不入学,在家中无人不读书”,并明言学校以实务学习及独立思考为目的。在此基础上,日本还发展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即男女学习的目标应该不同,前者学习知识,服务大众,富强国家,后者除身为天皇臣民外,重在学习如何胜任贤妻良母角色。由于义务教育经费是通过额外征税筹集,在它实施的第一个十年,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及50%.后经政策宣传和立法推动,到19世纪末,适龄儿童入学率提升到了90%以上。
——摘编自安德鲁·戈登《现代日本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四年义务小学教育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年义务小学教育对明治维新其它改革措施的影响。(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