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声现象
三年真题
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2010年安徽第1题)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命题目的]考察声音的产生,属于容易题
[阅卷分析]误认为是柳笛振动发声
[解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发生的物体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柳笛是由于管子里的空气振动而发声的
【答案】 空气
知识点2乐音的特性
2.(2011年安徽第2题)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命题目的]本题考察乐音的特性中的音调的影响因素
[阅卷分析]不清楚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解析]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纸片与下面的齿轮接触时,齿轮的齿数多,振动时频率高,所以音调越高.
[答案] 下面
知识点3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3.(2011年芜湖第1题)2011年1月,芜湖市中心城区第一座高架桥正式通车。为了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高架桥主要桥面外侧都安装了隔音墙,这实际上是从声音的__________环节减小了噪声的影响。
[命题目的] 本题考察控制噪声的方法,属于容易题
[阅卷分析]记不准控制噪音的几种途径
[解析]控制噪声的途径有: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本题安装隔音墙是阻断噪声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答案]传播
知识点4 超声与次声及声音的利用
4.(2011年河南第10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命题目的] 本题考察声音的传播、乐音的特性、声音的应用等属于综合性题目,难度属于中等
[阅卷分析]对于B选项,不知道是音色,误认为是响度
[解析]对于A选项,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对于B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 ;对于D是在声源处减弱
[答案]C
知识点速查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 。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包括 、 、 。真空 传声。
3、声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 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 中传播的速度最慢。我们一般认为声音在常温下的速度为 。
4、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障碍物时会发生 ,形成 。人耳要能区分原声与回声,其间隔必须在 以上,即人距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 m。
(二)声音的特性
1、音调:指声音的 ,由物体振动的 决定。
2、响度:指声音的 ,由物体振动的 决定。
3、音色:指声音的 ,由物体的 和 决定。
(三)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噪声:凡是干扰人们 、 、 的声音都是噪声。
2、噪声的防治:
(1)在 减弱或消除,如 等。
(2)在 减弱,如在高速公路旁建隔音墙。
(3)在 减弱噪声,如带上耳罩。
(四)声的利用
1、超声波:频率高于 的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有较强的 ,易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应用有: 、 、 、 等。
2、次声波:频率低于 的声音叫次声波。次声波有极强的 ,传播距离 。可以用来预报 、 等。
3、声音可以 ,声音可以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性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超声、次声、声音的利用
考题类型 填空 选择 填空 选择 填空 选择 填空 选择
2009年 ∨ ∨ ∨ ∨ ∨
2010年 ∨ ∨ ∨ ∨
2011年 ∨ ∨
命题次数 3 5 3 1
命题概率 0.6 0.8 0.8 0.2
分值分布 2 2+3 3+2
考试要求 认识 了解 了解 了解
1、总体分析:综观五年来的中考试题,都是把声学考查内容放在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中或实验中,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生活实际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复习策略:
1)复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可自行列举生活中常见声现象的例子,分析总结各发声体的发声原理及传播途径。注意探究声音的产生时,用到了“放大法”;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时用到了“科学推理法”。
2)复习乐音的特性时,要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性的含义不同,也要注意探究乐音的三个特性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注意:乐器的音调:对于弦乐器,是通过改变弦的粗细、长短、松紧而改变音调的,长而短的弦发声音调低,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绷紧的弦发声音调高,较松的弦发声音调低。对于管乐器,是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度而改变音调的,长的空气柱发声的音调,短的空气柱发声的音调高。
3)复习噪声与防治时,要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该点是中考热点之一。
4)复习超声波与次声波时,要注意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关键是记住常见的例子。
A卷
一、填空题
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
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这壮观的场面由同步通讯卫星通过 波传递到全国各地。
2、(2011广安)、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3、为了减少噪声污染,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从声学上讲,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人们以 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
4、(2011鸡西)如图7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某场馆里,演奏员正用乐器演奏乐曲。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编钟 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二胡还是笛子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
5、(2010·四川省成都市)关于图l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片A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B.图片B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图片C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
D.图片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
6、(2011哈尔滨)某同学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7、(2010黑龙江鸡西)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8.(2011大连)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则鼓声
A.音调越高 B.音色越好
C.响度越大 D.越低沉
9、(2011河南).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样大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播能量
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0、(2011年广州市初中毕业)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10,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1、 (2011山东济宁)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12、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
B卷
一、填空题:
1、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请你按下列要求各举一实例: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有 ;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的有 .
2、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定的。
3、(2011烟台)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看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
4、(2011吉林)小轩的爸爸睡觉时的鼾声通过 传到小轩的耳中,影响了小轩的休息,这种声音属于 。
5、(2011无锡)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间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
6、(2011安徽)·如图8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7、(2011江西)交通噪声是城市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图9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在 和 控制了噪声。
8、(2011广安)、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二、选择题
9、(2011潍坊)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雷雨天气,先看到远处的闪电,稍后听到雷声
B.击鼓的力量越大,响度越大
C.声波具有传递能量的性质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10(2011绵阳).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11(2011河南)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2、(2011威海)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3、(2011临沂)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14、(2011大连)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则鼓声 ( )
A.音调越高 B.音色越好
C.响度越大 D.越低沉
15、(2011潍坊)一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们生活的三大污染之一.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
16、(2011苏州)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17、(2011成都)如图12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吉他声具有能量
18、(2011德州)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
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
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19、(2011哈尔滨)某同学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C卷
1.利用身边常见易得的简陋器材,同样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现给你一把钢尺(辅助器材任选).请你仿照示例按要求将相应内容填入表中.
实验内容 操作方法
示例 探究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用不同的力扳动钢尺,使其以不同的振幅发声(如图所示)
你的实验
2.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表中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速度,回答下列问题:
(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2)在一根长的金属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的人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3)太空中的宇航员要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交谈,原因是什么?
(4)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1m/s,则我们周围的世界有什么变化”?请你提出一个合理的场景.
知识点速查答案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振动 振动。
2、300 能
3、不同 固体 ,气体 340m/s。
4、 反射,回声 0.1s 17
(二)声音的特性
1、高低 频率
2、大小 幅度
3、特色 材料 结构
(三)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学习、工作、生活
2、噪声的防治:
(1)声源处 (2)传播过程 (3)人耳
(四)声的利用
1、20000Hz 穿透力 声纳、B超、清洗、消毒
2、20Hz穿透力 远 地震、台风
3、传递能量 传递信息。
测试卷答案
A卷
1、振动 空气 电磁
2、 固体(或金属)
3、声源 分贝
4、振动 音色
5、A 6、D 7、B 8、C 9、C 10、D
1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12、(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2)蜜蜂发声不是由双翅振动产生的
(3)蜜蜂是靠小黑点振动发声的
B卷
一、填空题
1、声纳 超声碎石
2、振动 音色
3、丙 乙 甲 丁
4、空气 噪声
5、响度 音色
6、下面
7、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8、300 能
二、选择题
9、A、B 、C 10、B 11、 C 12、A 13、C 14、C 15、B 16、C 17、B 18、D 19、D
C卷
1. 解:给定了一把钢尺,可从比较熟悉的力学和声学中选择相关的实验.
①力学:如图所示的方法,用力压露出桌外的钢尺部分,钢尺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声学:按如图的方式,用手扳动钢尺使其振动;然后改变钢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再用相同的力扳动钢尺;
在两次实验中,钢尺露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导致了振动的频率不同,从而使两次实验中钢尺发声的音调不同,所以可以得到声音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故可答:①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操作方法:如题干图所示,用力按压钢尺露出桌面的部分,发现钢尺的形状发生改变.
②实验:探究声音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操作方法:把钢尺的一端放在桌边(如题干图所示)并用手固定,用另一只手扳动桌外部分的钢尺,并使其振动;
然后改变钢尺露出桌外的长度,再用相同的压力扳动钢尺;发现两次钢尺发声的音调不同.
答案不唯一,上面两种任选其一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方法均可)
2.解析:(1)根据两次空气中的声速不同,得出结论:声速与温度有关.根据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速度不同,得出结论:气体中的声速最小、液体次之,固体中最大.
(2)因为气体中的声速最小、液体次之,固体中最大,所以可以听到两次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而无线电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4)无法实现正常交谈,因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传递到对方的耳朵里.
故答案为:
(1)声速与温度有关;气体中的声速最小、液体次之,固体中最大.
(2)能听到两次响声,一次是从空气中传到的,一次是从铁管中传到的.
(3)真空不能传声,而无线电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4)无法实现正常交谈,因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传递到对方的耳朵里.
图7
C.回声定位
D.超声波探查
B.敲瓶底火焰摇动
橡皮膜
A.探测海深
图10
图9
图8
图12
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