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9 15:2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0学年第二学期富阳二中4月月考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座位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戏曲辉煌的年代,看戏是人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在给民众持续带来欢乐的过程中,戏曲也实现了自身的大众化。秦华生认为,近几十年来,戏曲之所以逐渐萎缩,虽然跟文化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有关,但就戏曲自身而言,娱乐性减弱,跟观众的互动也越来越少,导致了戏曲越来越曲高和寡,脱离民众。“观众花钱买票进戏园子,首先是找乐子的,而不是花钱去接受说教的。”
新媒体为丰富戏曲的娱乐性,提供了手段和路径。比如,越来越多戏曲人开始在网上直播,用全新的方式表演传统戏曲。像酷狗直播平台的主播庄妃,本是粤剧演员出身,擅长粤剧、京剧、川剧等传统艺术。入驻酷狗直播后,庄妃将网络直播特效与戏曲结合在一起改编莲花手舞,并在戏曲表演中穿插粤语说唱,让传统戏曲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和追捧。
戏曲也开始跨界进入网游、手游,把戏曲的娱乐性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比如,武侠手游《楚留香》携手浙江昆剧团,将昆曲戏服“穿”到了游戏中人物的身上:成年女性款式色调温婉柔美,发饰点翠精美动人,上身后应了那句“如花美眷”;成年男性款式色调清雅宜人,剪裁潇洒飘逸,体现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气质。除了服装,昆曲风格的宅邸家具等也被植入游戏中,很多从未接触过昆曲的青少年,却通过游戏认识了“木兰花·桌”“木兰花·椅”与木质雕花屏风“锁南枝·杂”。(选自人民网韩业庭《新媒体为戏曲搭好传承舞台》)
材料二:
戏曲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根脉。毋庸讳言,其传承发展遇到了困境,观众逐步流失、市场慢慢萎缩,令人担忧。一些戏曲人士自恃正宗,不肯轻易改变,但相当多的观众觉得戏曲要与时俱进,否则看戏的观众会越来越少。在文化市场多元丰富的今天,如何守正创新,让戏曲在文艺百花园中风采依旧,是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戏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产物,为人民服务是其不变的宗旨,创新是其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体现。针对社会转型、消费多元的现实,戏曲界有识之士为冲出困境,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围绕现实生活创作剧本,利用声光电技术革新舞台呈现,借助网络技术提高传播效果,引入时尚元素改善传统唱腔,为传统戏曲融入时代闯新路。20世纪末《前门情思大碗茶》是一首京味儿十足的戏歌,让听众在大碗茶里,细细品味戏曲文化的独特韵味,近来李胜素的《梨花颂》更是让人在长恨一曲千古迷中,感受到京剧梅派唱腔的新魅力。这些时代经典一经推出,再经网络传播助力,迅速成为大众喜爱的“网红”。谁说戏曲没人喜欢了?只要你真心为民,不断创新,戏曲就会冲出困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重视活跃在民间的“草台班子”,使其成为壮大戏曲传承发展的有生力量。面广量大又常年活跃在城乡演出市场的“草台班子”,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正是他们的存在,维持了戏曲传承脆弱的生态。政府可以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民间的“草台班子”;国有文艺院团主动传帮带,给本子、送曲子、圆场子,引导其不断提高艺术层次,为戏曲传承多做贡献;“草台班子”也要虚心学习,不为暂时的生存困境所忧,不为一时的市场票房所惑,时刻牢记文化人之责,以成风化人、雅俗共赏的精品力作提升艺术层次,吸引更多的戏迷,为戏曲繁荣发展多做贡献。
戏曲名家与百姓大家互动,厚植戏曲传承发展土壤。戏曲传承关键靠人,戏曲市场开拓关键在培育。面对断层的消费群体,我们在巩固中老年消费群体的同时,应花费更多的精力培育年轻消费群体,让欣赏戏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戏曲名家要率先垂范,改变戏曲界少数人抱残守缺的观念,主动扛起戏曲振兴大旗,回应时代关切,深入基层、扎根群众、问计于民,从观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观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用好戏锁定票友,黏住戏迷,扩大受众,以水滴石穿之功,改善戏曲传承生态,把与戏曲渐行渐远的年轻观众重新拉回戏院,不断扩大戏曲传承的“朋友圈”。(选自光明网李广春《怎样扩大戏曲的“朋友圈”》)
材料三:
近几年,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出台,戏曲市场呈现明显回暖迹象。但现状是否就如数据那般乐观?繁荣之下有哪些不足?具体实施和既有政策之间还存在哪些差距?
从剧目创作看,近几年各类艺术节和剧目展演取消烦冗奖项、强化基础评论等措施让各院团更加潜心投入创作,加之国家艺术基金等各类资金对优秀剧本和舞台创作的大力扶持,新作品孵化有了坚实保障,数量相较前些年也有大幅度提升。但这其中现象级、极具人气和口碑的佳作并不多,作品打磨率、复排率、演出率和知名度并不高。好的艺术创作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需要“七稿八稿,没完没了”地提升,大量成本及资源投入,把选择好题材,提高作品的成活率视为根本。
再看演出和观众数据,与前些年相比确有显著提高,剧场中黑头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观众的年龄跨度也越来越大,以演员或是院团为中心的“粉丝群”借助新兴的传播方式聚集起更多年轻观众,着实令人欣慰。值得注意的是,名家名剧名院团的演出虽很火爆,观众数也一直呈稳中有升的趋势,但基层院团常规演出、青年演员日常演出以及下基层、进社区的普通巡演,数量及上座率却冷热不均、参差不齐。老年观众和青年观众在剧目选择上泾渭分明,老年人明显倾向于传统老戏,青年观众更乐于接受新编戏和实验戏,这种不同年龄层观众的“偏食”对戏曲长远发展亦有影响。
(选自《人民日报》宋芳科《戏曲“热”发展中的“冷”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戏曲在过去之所以辉煌是因为看戏是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当代戏曲之所以衰落,是因为娱乐方式越来越多。
B.材料一列举《楚留香》和浙江昆剧团合作的例子可以看出利用网游、手游也可以推广戏曲,丰富人们的戏曲知识。
C.戏曲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只要戏曲创作者真心为民,不断创新,戏曲就会受到各个阶层的欢迎。
D.材料三认为当下戏曲的繁荣主要原因是政府出台政策的引导,和戏曲从业者关系并不大。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认为新媒体和传统戏曲相结合,有利于丰富戏曲的娱乐性,具有正面意义。
B.材料二认为“草台班子”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应当支持其发展。
C.在戏曲传承问题上,戏曲人的看法和观众的看法不同,前者不肯改变,后者认为应当与时俱进。
D.当下戏曲消费的群体主要是中老年人,这不利于戏曲的发展,应当大力培养年轻消费群体。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张火丁与中国戏曲学院的艺术家们联合演出了经典剧目《锁麟囊》《白蛇传》,剧场座无虚席。
B.著名戏曲艺术家小香玉提议戏曲同仁共同录制为中国武汉加油的歌曲《花木兰》,得到何赛飞等艺术家的积极响应。
C.酷狗音乐启动“传统地方戏曲的数据库建设、数字化传播”工程,进行数字化建档,运用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地方戏曲的呈现方式。
D.上海戏剧学院今年报考人数再创新高,达2万1千多人,几乎是5年前报考人数的两倍。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三则材料谈的都是戏曲问题,在侧重点上有何不同?(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智斗(选段)
(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四个伪军从坡上走过。)
胡传魁 嘿,阿庆嫂!(胡传魁脱斗篷。刘副官接住,下。)
阿庆嫂 (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
胡传魁 你好哇?
阿庆嫂 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
胡传魁 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
阿庆嫂 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魁 哈哈哈……
阿庆嫂 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魁 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 (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胡传魁 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
刁德一 好说好说。
(刁德一脱斗篷。刁小三接住,下。)
阿庆嫂 参谋长,您坐!
胡传魁 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地谢谢你呀!
阿庆嫂 那是您本身的造化。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
刁德一 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
胡传魁 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胡传魁 (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 (有意在敌人面前掩饰自己)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
(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
阿庆嫂 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
刁德一 (看着阿庆嫂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魁 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哪?
刁德一 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胡传魁 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 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 你这个人哪!
刁德一 嘿嘿嘿……
(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
阿庆嫂 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
(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
阿庆嫂 胡司令,抽一支!
 (胡传魁接烟。阿庆嫂给胡传魁点烟。)
刁德一 (望着阿庆嫂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 (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 (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 (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 (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
(阿庆嫂摇手拒绝。)
胡传魁 人家不会,你干什么!
刁德一 (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 (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 (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 (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 (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 (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阿庆嫂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刁德一 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 (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 (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 (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
阿庆嫂 (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胡传魁 哈哈哈……
刁德一 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
注:京剧《沙家浜》讲的是,1939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阿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胡传魁是其司令。
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场戏中,阿庆嫂在与胡传魁、刁德一周旋的过程中斗智斗勇,充分展示了阿庆嫂的机智和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
B.“智斗”是一场尖锐而激烈的敌我矛盾冲突。习德一奸诈狡猾,设置圈套步步紧逼;阿庆嫂察言观色,反击对手,保护自己。
C.“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 这一文本内容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写出了阿庆嫂的敏锐。
D.“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说明刁德一对阿庆嫂心存怀疑。
7.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胡传魁和阿庆嫂再相逢后,阿庆嫂只寒暄了一句就问胡传魁“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意在询问胡传魁此次回到沙家浜的真实目的。
B.“我借贵方一块宝地”点明阿庆嫂是个外乡人,“参谋长树大根深”是阿庆嫂向刁德一表明自己知道他在本地是很有势力的。
C.刁德一的应答“好说好说”既显示了他对初次见面的阿庆嫂的热情,意思是“我会照应的”,同时也是在观察阿庆嫂。
D.胡传魁是个草根出身的司令,说话带有很重的江湖气。阿庆嫂讲话也很得体,把自己的恩惠轻轻带过,而且还特意半开玩笑地说“后怕”。
8.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画线的两处舞台说明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4分)
(1)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

剧本为什么把本场戏命名为“智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回答10~15题。
材料一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材料二
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穆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穆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①。
五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庆郑曰:“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而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
六年春,秦穆公将兵伐晋。晋惠公谓庆郑曰:“秦师深矣,奈何?”郑曰:“秦内君,君倍其赂;晋饥秦输粟,秦饥而晋倍之,乃欲因其饥伐之,其深不亦宜乎!”晋卜御右,庆郑皆吉。公曰:“郑不孙②。”乃更令步阳御戎,家仆徒为右,进兵。
九月壬戌,秦穆公、晋惠公合战韩原。惠公马騺③不行,秦兵至,公窘,召庆郑为御。郑曰:“不用卜,败不亦当乎!”遂去。
(选自《史记·晋世家》)
【注释】①雍、绛:都是地名。②孙:通“逊”,谦逊、恭顺。③騺:马难起步貌。
1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而谋之
B.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而谋之
C.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而谋之
D.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而谋之
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夫晋,何厌之有? 厌:厌恶
B.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伤害
C.乞籴于秦 籴:买进粮食
D.卒与粟,自雍属绛 属:接连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四年,晋饥,乞籴于秦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救灾恤邻,国之道也
C.夜缒而出 秦弗知取而贷我
D.吾其还也。 其君是恶,其民何罪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晋秦两国曾先后发生饥荒,在应对危机的时候,两国国君都向自己臣子询问该怎样渡过饥荒。
C.晋国的虢射建议趁机攻打秦国,理由是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它却没夺取晋国,如今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不可违背天意,应该攻打秦国。
D.晋国恩将仇报的行为激怒了秦国,秦国进攻晋国,庆郑向晋惠公提出,给秦国加倍提供财物,给的粮食比晋国饥荒时从秦得到的还要多。
14.把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⑵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3分)

15.面对秦军撤军和秦国饥荒,晋文公和晋惠公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请根据文意概括。(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17题。
灞上①秋居
[唐]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
【注】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郊,为作者寓居之地。②致身:献身于国家。
16.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的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
B.颔联中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的诗人独自处在寒意的包围之中,面对的只有一盏孤灯,“寒”与“独”相互映衬,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挨,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C.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孤壁野僧邻”则是运用衬托,以只有“野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诗人孤身一人的情景。
D.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前文景物层层渲染的基础上,尾联直抒胸臆。本诗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17.有人评论,此诗中的“独”和“久”两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节中他嗤笑子路的原因是 , 。
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 ”。
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情景:浴乎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________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____________,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寿终正寝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名垂青史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做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尤其  形态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甚至  形式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尤其  形态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甚至  形式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当代戏曲的发展,为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22.为打造“书香校园”,某校开展了阅读名著系列活动。下面是某同学写的“名著导读推荐词”,这则推荐词存在四项不当之处,请予以修改。(4分)
莎士比亚作品推荐词
它是一座西方文学史上难以企及的高峰。几百年来,莎士比亚那魅力无穷的戏剧和作品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代的读者。他笔下丰富饱满的人物、情节的曲折动人、华美灿烂的语言令人回味无穷。他的作品放射出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3.请以“京剧”开头,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5个字)(5分)
京剧是徽剧在吸收了京腔、昆剧等地方戏曲精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京剧的角色,也叫“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类,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生活中有男女之别,京剧就有生行和旦行;男女有文、武、老、幼之别,京剧的生行就有小生、老生和武生,旦行就有闺门旦、花旦、老旦、武旦等;有的人粗犷豪放,有的人机巧滑稽,京剧中的男性就又划分出了净行和丑行。在京剧舞台上,唱腔和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一出完整的戏,其实就是表演者根据这些程式把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京剧那五光十色、形态生动的脸谱,那精致华美、色彩艳丽的服饰,令人目眩神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阅读这些经典时,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从以下两个话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
话题1: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足以保四海”。他对实现理想社会的设想,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又有哪些不足?
话题2:经典寓言的寓意是丰富的。有人认为《庖丁解牛》表达了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有人认则认为主要强是强调人要“保全天性”……你怎么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2020学年第二学期富阳二中4月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答案
1.答案 B
解析 A项“当代戏曲之所以衰落,是因为娱乐方式越来越多”错,从材料一第一段可知在,当代戏曲衰落和戏曲本身关系密切。C项“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D项说法无中生有,作者并没有否定戏曲从业者的努力。
2.答案 C
解析 “戏曲人的看法和观众的看法不同”错,原文说的是有些戏曲人。
3.答案 A
解析 A项说的是戏剧在海外的传播问题,材料二中没有涉及这个问题。
4.(4分)答案 ①以设问开篇,引发关注。②采用“总分”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从两个不同角度分析。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1点1分,两点3分,3点4分)
5.(6分)答案 ①材料侧重新媒体对戏曲娱乐性带来的积极影响。②材料二侧重论述当下如何让戏曲蓬勃发展。③材料三重点分析当下戏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点2分)
解析 抓住每则材料的关键句进行概括即可。材料一的关键句是“新媒体为丰富戏曲的娱乐性,提供了手段和路径”,材料二的关键句是“如何守正创新,让戏曲在文艺百花园中风采依旧,是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材料三的关键句是“但现状是否就如数据那般乐观?繁荣之下有哪些不足?具体实施和既有政策之间还存在哪些差距?”
6.C 这一文本是心里描写。
7.C项,刁德一的应答“好说好说”仅仅是寒暄应付,他对阿庆嫂自始至终是持怀疑态度的。
8.解析:这两处舞台说明都是交代人物动作的,可以结合上下文,从这些动作展示出的人物心理、性格来分析。
答案:(1)“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了他的谨慎、多疑、阴险。
(2)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有力回击,体现了她对刁德一的不满,表现了她的机智果敢。
9.解析:“智斗”作为节选部分的题目,体现在刁德一和阿庆嫂两个人物身上,刁德一是“旁敲侧击将她访”,阿庆嫂是“察言观色把他防”。围绕两人之间的斗争策略分析即可。
答案:这是一场表面平和实则波涛汹涌的敌我矛盾冲突:刁德一设置圈套,步步紧逼,企图找寻对手言谈中的漏洞;阿庆嫂则巧妙利用与胡传魁的关系,察言观色,反击对手,保护自己。刁德一与阿庆嫂之间的试探与反击,是敌我双方的一次交锋,体现了双方的斗争策略。
10.B
11.答案A.夫晋,何厌之有? 厌:厌恶(满足)
12、答案B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介词,对) 四年,晋饥,乞籴于秦(介词,向)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救灾恤邻,国之道也(助词,的)
C、夜缒而出 (连词,表修饰) 秦弗知取而贷我(连词, 表转折)
D、吾其还也。(副词,表祈使) 其君是恶,其民何罪(代词,他们的)
13、答案C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侧面)
B、晋秦两国曾先后发生饥荒,在应对危机的时候,两国国君都向自己臣子询问该怎样渡过饥荒。(应该是面对别国请求购买粮食的时候如何应对)
C、晋国的虢射建议趁机攻打秦国,理由是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它却没夺取晋国,如今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不可违背天意,应该攻打秦国。
D、晋国恩将仇报的行为激怒了秦国,秦国进攻晋国,庆郑向晋惠公提出,给秦国加倍提供财物,给的粮食比晋国饥荒时从秦得到的还要多。(加倍理解错误)
14、(1)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鄙 远 陪)
⑵现在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晋难道应该违背天意吗?应该攻打秦国。(赐 逆 伐)
15.晋文公:没有听取子犯攻打秦国的建议,从郑国撤军。(2分)
晋惠公:采纳了虢射的计谋,未给秦国粮食,并且派军攻打秦国。(2分)
参考译文:四年(前647),晋国发生饥荒,向秦乞求购买粮食。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说:“天灾流行,各国都可能发生,救灾助邻是国家的道义。应该帮助晋国。”邳郑的儿子豹却说:“攻打晋国。”缪公说:“晋君确实有罪,晋国百姓有什么罪!”秦国终于卖给晋粮食,自雍源源不断运到绛。
  五年(前646),秦又发生饥荒,请求买晋国粮食。晋君与大臣们商量这件事,庆郑说:“君王凭借秦国力量才即位,后来我们又违背给秦地的约定。晋国发生饥荒,秦国卖给了我们粮食,今天,秦国饥荒,请求买晋国的粮食,我们给他们,还有什么疑问的呢?何必还商量呢?”虢射说:“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秦国竟不知道夺取晋国反而卖给了我们粮食。现在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晋难道应该违背天意吗?应该攻打秦国。”惠公便采纳了虢射的计谋,未给秦国粮食,反而派军攻打秦国。秦国非常生气,也派军攻打晋国。
  六年(前645)的春天,秦缪公率领军队讨伐晋国。晋惠公对庆郑说:“秦军深入到我国境内,该怎么办呢?”庆郑说:“秦国护送您回国,您却违背约定不给秦地;晋国闹饥荒时,秦国立即运来粮食援助我们,秦国闹饥荒,晋国不仅不给予援助,反而想借机攻打人家,今天秦军深入国境不也应该吗?”晋国对驾车和担任护卫的人进行了占卜,二者都是庆郑吉。惠公说:“庆郑不驯服。”就改让步阳驾车,家仆徒做护卫进军秦。九月壬戌日,秦缪公、晋惠公在韩原交战。惠公的重马深陷在泥里跑不动了,秦军赶来,惠公十分窘迫,叫庆郑驾车。庆郑说:“不照占卜的去做,不也应该失败吗?”说完,庆郑就走了。
16.【答案】C 【解析】“以静衬动”分析错误,应该是“以动衬静”。
17.【答案】“独”与“久”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面对急飞的雁群,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思乡之情;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人独对寒灯,一“独”字写尽了他乡的孤独。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仕进的机会。率直地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求取官职希望渺茫的无奈。
18、(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3)风乎舞雩,咏而归
19.答案 C 解析 “甚至”和“尤其”都表示递进关系,但是属两种不同的递进:“甚至”是在一个一般性的陈述完了之后,补充说明这一陈述之外的特殊点;“尤其”则是在一般性陈述之后,补充说明陈述之内的特殊点。根据语意,应选“尤其”。形态:事物的形状或表现。形式:对内容而言,指事物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方式。兼容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博采众长: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梅兰芳对戏剧的多个方面进行探索,自然是要吸收各家长处,故应选“博采众长”。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前文讲述京剧名伶不满足于对前人的模仿,故应选“照猫画虎”。
20.答案 C 解析 前文主要讲述了人们对于创新的看法,应由“创新精神”承接,排除A、B两项。后文讲述戏曲艺术的创新,需由“当代戏曲的发展”引出,排除D项。故选C。
21.答案 B 解析 “眼花缭乱”作定语时,前面须加上“令人”或“使人”,排除A、D两项。后半句缺少主语,应加上“这样”或意思相近的词语,排除C项。故选B。
22.答案 ①将“一座”移至“难以企及”前。②“戏剧和作品”可改为“作品”。③“情节的曲折动人”改为“曲折动人的情节”。④“以及”改为“体现了”。
解析 根据多重定语的排列顺序,应将第一句中的“一座”移至“难以企及”前。第二句中的“戏剧和作品”并列不当,可删去“戏剧和”。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第三句中的“情节的曲折动人”应改为“曲折动人的情节”。第四句中的“放射”与“艺术技巧”搭配不当,可将“以及”改为“体现了”。
23.答案 (示例)京剧源自徽剧,角色分类源自生活,表演程式化,表现形式绚丽多姿。
 
高一语文4月学科竞赛试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