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0 17:09:5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准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了解作者刘禹锡和文体知识。?
读懂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把握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高洁傲岸的情操。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训练,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正音、划分节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明确本文主旨,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学难点:?
理解“调素琴”和“丝竹乱耳”之间不矛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关读书的名言有很多,学生举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其中有一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们谁能说说它的意思?(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把书本读过千百遍之后,其中的意思就理解了。)今天我们就采用以读督促学的方法来学习《陋室铭》这一课。?
二?解题?
1解释课题?
陋室:简陋的屋子。?????
介绍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我们已做过导学案的练习,现在对大家进行一个检测。铭是用韵的,本文的韵脚是什么?通过哪些字体现的。?
(学生说。)老师放幻灯片?三?准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1?学生找完韵脚集体朗读。?
教师提出要求:韵脚读的时候要清晰响亮。?
2学生自由念,将课文读顺。?
3大家齐读。?
4找两个同学起来比赛,看谁读音既准又顺。?读后找同学评论两人的朗读。?
5老师朗读,学生听节奏。?
老师读完后,学生看老师划分的节奏。大家一起读。
?6自由读。?
7毛遂自荐起来读,读出节奏。?读准节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8仿古诵读(书后的赵孟钍樾础堵?颐?罚??我们一边欣赏着书法一边读,很有美感。?
9课文大家已经读了很多遍,对课文的内容你了解了多少呢?我们现在看几幅画,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在画中有体现,说完后在黑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四?品析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写完句子,逐句赏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长到????????映入?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苔痕、草色本是无情物,而在作者的笔下,他们却有了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以动写静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这用了什么修辞?(拟人)本来长满苔痕与杂草的屋子给人的感觉是凄凉荒芜的,而经作者之手却让人感到这屋子春意正浓,生机盎然。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这是写陋室的环境?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博学的人??指没有功名的人?
1)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功名的人。来的都是博学的人,俗话说,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
2)那刘禹锡是怎样一个人呢??介绍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他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
3)现在谁能说说陋室主人是怎样一个人??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德才兼备,高雅之士?第一句话写出了陋室环境,这一句话写了什么??陋室主人交友。?
(过渡)当他朋友走了之后,作者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弄?????指佛经?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官府文书??形体,躯体?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也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1)“丝竹”也是音乐,“素琴”也是音乐,有何区别呢??
“素琴”是不加装饰的琴,弹奏出来的是清新高雅的音乐;而“丝竹”是指乐队演奏的音乐,一般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受。这里也能看出刘禹锡不喜欢荣华富贵,而是喜欢过有精神追求的生活。?
2)“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作者通过环境、交友、生活三个方面的描写,再现自己的陋室,说明陋室怎样??
3)不陋,作者居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雅致地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似乎多余,可作者为什么要写呢?前后桌可以讨论。?
(1)回答这个问题,先想一想“山”、“水”、“仙”、“龙”和“陋室”有什么共通之处??
“仙”、“龙”对“山”、“水”来说才是重要的,正如在“陋室”中最重要的实际上是人的品德高尚。?
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在这里就是以山水引出陋室。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高尚。?
用文中的话说就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陋室的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2)为什么又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其用意是什么??
教师讲解:诸葛庐、子云亭都是最简陋的屋子。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西汉的文学家。虽然他们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房屋闻名天下。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同时也暗含着自己的志向。?
(介绍《陋室铭》一文的由来。)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当时朝廷规定,他可以住三室三厅之房。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典型的势力小人。认为刘禹锡乃被贬之人,可以给双小鞋穿穿,以显示自己的威风。于是就在城南给刘禹锡安排了三间小房。对此,刘禹锡大人大量,不以为意。还根据驻地的美好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了门上。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了,变本加厉。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且把住房面积减去了一半。此住房位于德胜河旁,山青水秀,景色怡人。刘禹锡一见,顿来灵感,挥笔又是一副好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好诗传到乡里,策知县大怒。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
在半年的时间里,刘禹锡稀里糊涂地被一个小小的知县搬家折腾了三次。激怒愤慨之下,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遂如行云流水般一口气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负。在这里,其实也可以看出作者想证明自己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从政治上,文学上干一番事业被后人所敬仰。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
教师总结?
作者先运用起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陋室才见其不陋。同时,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志向。?
检测:?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教师赠言:(学生念)?
乐观的人生态度,会每天带给你一轮灿烂的红日?悲观的人生态度,总会使你眼前充满灰暗与阴云;态度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认真地活在当下。???????
(老师说)刘禹锡遇到困难,不退缩。他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以后我们遇到困难,也要勇敢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