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学习仿写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02
了解仿写的重要性,能从优秀作品中提取值得模仿、借鉴的内容,确定仿写点;
01
探究学习整体仿写和局部仿写的方法,培养在模仿中创造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要观察,第二要看别人的作品。”张志公先生曾说:“模仿,是学习的必由之路。”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也曾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确实,仿写是学习写作的必经之路。
仿写就是模仿写作,具体来说就是模仿名家范文的语言、立意、构思、表现手法和技巧,从而进行自我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
历史上文人墨客也常用此法。王勃模仿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写出了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韩愈模仿孟子,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欧阳修模仿韩愈,又成为一代宗师……
壹
贰
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
叁
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
思考:仿写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整体仿写
主要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或仿题材,或仿篇章结构,或仿写作方法。
01
Part One
鲁迅《社戏》—乡土情结
看戏的背景
看戏的波折
看戏途中的美景
看戏归航中偷豆
看戏后的余波
“线索式”
可以事、物、情等贯穿;可以一线或者多线贯穿。
好一个安塞腰鼓!
……
好一个安塞腰鼓!
……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旺盛磅礴
“一唱三叹”式
《灯笼》—家国情怀
“以小见大”式
事件之小
人物之小
祖孙情
母子情
邻里情
青春情
岁月情
文化情
家国情
“宏愿”
保家卫国
朱自清《春》
“并列式”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春》
《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赞美了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无限的希望。
总分式:总分总、总分、分总。
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第一部分:谈写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详写叶圣陶先生严于律己的一面。
第五部分:号召人们学习和效仿叶圣陶先生的品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总分式”
抑扬式: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先略写不喜欢或厌恶的情感,后详写喜欢、赞扬的情感。
如《阿长与<山海经>》先写“阿长”卑微的身份和令人讨厌的地方(称呼的由来,黄胖而矮的外形;饶舌,多事,睡相不好、极其霸道,繁文缛节多、愚昧),再写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和对她的敬意(非学者且连书名都叫不准,却为“我”买来了《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抑扬式”
联想式:由事、物、景联想到道理、情感。
如《白杨礼赞》:由白杨树(生长环境:雄壮、伟大、单调。外形特点:笔直、向上、靠拢。精神品质:伟岸正直、坚强不屈)联想到北方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抗日军民精神意志(不屈不挠)。
《白杨礼赞》
“联想式”
读是仿的基础
思是仿的关键
如果说写作是思想、情感、语言的“输出”,那么阅读就是这些内容的“输入”。有益且充足的阅读是写作的关键。
仿写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博观约取。博观约取重在选取精华,这个过程需要思考才能完成。
“我的”才是真
根据内容和表达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这才是仿写的灵魂。否则就会亦步亦趋,画虎不成反类犬。
-小结-
局部仿写
主要指仿语言。句子、段落的修辞、描写或表达方式的运用。
02
Part One
鲁迅版:桌上有两张纸,一张是试卷,另一张也是试卷。初夏已经颇热,脊背上却一层又一层冷汗。题目照例是不会做了,先生的讲义上全然没有见过。责任似乎并不在于我,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我耍棍,能行么?
朱自清版: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看着试卷上日日见过的题目,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却无从做起。于是忆起《长歌行》里的句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想着,猛的一抬头,却见监考老师子讲台上迷迷糊糊,快睡着了。
琼瑶版:老师,我一直在晕耶!进了考场,我晕;见了监考老师,我还晕;拿到试卷,我更晕了。我真的觉得我好无用,好无能,好脆弱,好对不起大家……
戏说中考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生活是一本崎岖的路。
设问+比喻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盘莫测的棋,生活是一场自己的戏。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曲心灵的歌,生活是一扇未知的门。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列远行的车,生活是一杯自酿的酒。
仿写句子
真的,灯笼的缘结的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叙议结合+概括全文内容+奠定情感基调
真的,小纸船的缘结的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真的,饺子的缘结的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
仿写句子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动作+神态
父亲就轻轻地走进我的房间,在我的身后静静地看我写作业。当他觉得我没什么问题时,又悄悄走出去,默默地为我做饭洗衣。
仿描写—《秋天的怀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仿修辞—《安塞腰鼓》
排比+比喻;喻体提前的句式
一弹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近百个黑白分明的琴键,如近百个随音乐不停起舞的舞者,跳动在你前面。流水一样,是汩汩的音符;清风一样,是耳畔的余音;夜莺一样,是清脆的调子;繁花一样,是变幻的节奏;涟漪一样,是起伏的旋律。舞台上,流淌出一曲多么悠扬、多么婉转、多么动人的音乐啊——钢琴演奏!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仿段落—《春》
反复+拟人
盼望着、盼望着,炎热的酷暑终于过去了,秋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是秋高气爽的样子,天高了,云淡了。果子熟起来了,蛐蛐儿的叫声响起来了,天气凉爽起来了。
小草并没有完全从大地中消失,仍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片一片满是的。孩子们跑着,跳着,翻几个跟斗捡几个落下的果子互相投掷着,比赛着谁投得更远、更准。风凉丝丝的,草绿绿的。
仿写点分析
内容选择
要认真分析、研究片段中的精彩之处,力求准确把握仿文中的“外形”和“神韵”。
选择自己熟悉的、有情感体验的内容,切不可为了“仿”而机械地模仿甚至抄袭。
变通与创新
分析名家的语言特点、写法规律,以“仿写”为阶梯、桥梁,达到写作的新高度、新领域。
-小结-
牛刀小试
03
Part One
仿写作文
重读这两篇课文,借鉴其具体写法。如选择某一具体形象凝聚情思,推动情节,贯穿全文;注意表现自己对所写人物态度、情感的变化。
注意观察,调动记忆,选取印象深刻、确有感想的事件,呈现精彩的细节。
安排好文章的线索与结构,并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让文章更有表现力。
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怀恋》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法点拨
审题:类似这样的文章,可着眼于家庭温馨画面上,借此表达亲情的美好;可着眼于校园生活上,表现友情、师生情的真挚;可着眼于社会现象上,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等等。
选材:选材自由灵活,事事皆可入文,如何在短小的篇幅里选择几个人、几件事来写,是选材的关键。可以写同一个人物的不同事情,也可以写不同层面的人和事,截取其中的精彩片段,从不同角度折射出人间真情。
构思:本文适合写成一篇记叙文或线索分明的散文,可以融叙事、写人、写景、抒情于一体,多角度展现素材。
两篇文章都是为了表现亲情,作者借助“背影”“秋天的景色”来回忆父亲、母亲,所以在模仿这两篇文章时,要着眼于一个角度,抓住一条线索来表现自己深刻的感受,表达某种情思。
爱如磁场
爱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无论相隔多远,两个人的心都会紧紧牵挂着彼此。
——题记
清晨,楼下的鸣笛声划破了天空的宁静。我推开窗户,那色彩缤纷的朝霞像一团团打翻的颜料,一如我现在的心情,五味杂陈。
回头看见母亲正坐在床上,默默地收拾着我的行李。在晨光的映照下,母亲的身影仿佛一尊雕像,慈爱而庄重。是的,两个月的假期即将结束,我要从父母打工的城市回老家上学了。这是我第一次独自远行,我心中有难过、有期待,但更多的,还是不舍。
以“题记”开篇,运用比喻的修辞,将爱比作磁场,点明主旨,引出下文。
环境描写,点明“我”此刻的心情,奠定了全文悲伤的感情基调。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母亲比作雕像,形象地刻画了母亲的慈爱和庄重的形象。
收拾好行李,坐上去汽车站的公交车,我特意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母亲坐在我身旁。我望向窗外,道路两旁的榕树挥动着褐色的枝条,翠绿的叶子折射着耀眼的日光,微凉的风徐徐地吹进窗内,吹乱了我的头发,也吹落了我的眼泪。母亲依旧静静地靠在座位上,轻合双眼,有几根银白的头发在风中轻舞着。我鼻子顿时一酸,母亲才30多岁啊,岁月却如此苛待她!我不敢再看母亲,把头扭向窗外,大口地吸气,生怕眼泪越流越多。
30多分钟的路程迅速走完,一眨眼,我们就到汽车站了。排队检票的过程中,母亲一直叮嘱我:“路上要小心,不要乱走动,有事赶紧给我打电话,地摊上的东西不要随便买……”我低着头,轻轻答应着,努力不让眼泪流出来。
“鼻子顿时一酸”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怜惜之情。
语言描写,写在汽车站离别时母亲对“我”的叮嘱,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
坐上汽车后,我把沉重的行李放到了行李架上,转身看见窗外神色黯然的母亲。母亲也看到了我,朝我挥挥手。我看见母亲的眼角有泪流下,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一下就流了下来。汽车启动了,窗外的母亲用力地挥着手,嘴里不停地说着什么,我虽然听不清,但我知道,她在说:“别哭,明年再来!”
汽车最终驶离了车站,母亲的身影变得越来越小,直至消失不见。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无论我走的多远,永远走不出母爱的磁场。
细节描写,写母亲和“我”都留下来离别的泪。
结尾照应题目,点明文章主旨,表现了“我”与母亲之间深深的爱。
点评:本文和《背影》一样,运用平实的语言,记叙了母亲为“我”送别的场景,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沉的爱和离别的不舍。文中运用大量细节描写,如“有几根银白的头发在风中轻舞着”,生动传神。此外,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如“母亲的身影仿佛一尊雕像”等,感情真挚,语言准确、优美。
沙场练兵
04
Part One
看着小时候的照片,我发现自己和从前不一样了;父亲回来了,家里的“团圆饭”不一样了;就将离开熟悉的校园,去往新的学校,那里的风景也定然不一样。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不一样的情。在不一样的体验中,我们一天天成长……
请以“不一样的________”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不少于600字;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借“他山之石”来“攻玉石”
“假彼之手”写“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