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宋史》
(922—992)北宋大臣。字则平。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任枢秘史,乾德二年起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为相,淳化三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半部论语”这则成语常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来源于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箧,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小故事
一、请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寡( )学术,及( )为( )相
2、晚年手不释( )卷( )
3、虽( )多忌克
4、而能以( )天下事为( )己任
5、尝( )奏荐某人为( )某官
6、普明日复( )奏其人
7、普颜色( )不变
8、太祖乃( )悟,卒( )用其人
自我检测
少
等到
做
放下
书
虽然
把
当作
曾经
任、做
又、再
脸色
才
终于
二、请翻译下列句子,说说原句与译句有何不同
1、太祖常劝 以读书
2、读之竟日
3、普明日复奏 其人
4、碎裂奏牍掷 地
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劝他
(之)
(省略,倒装)
整天读书
(状语后置)
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那个人。
(荐)
(不可省略)
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
(于)
(无把字句,省略)
三、请说出下列句子大意。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3、太祖不用
4、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比。
太祖不采用。
过些日子(赵普)把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
探究思考
1、本文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什么中心思想?
两件事情:刻苦读书、奏荐人才。
一个中心:以天下事为已任
刻苦读书
(1)赵普读书的原因是什么?读书勤奋表现在什么地方?读书的效果表现在什么地方?
读书原因:寡学术,
读书勤奋:手不释卷 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读书效果:处决如流
尝奏荐
不用
复奏其人
亦不用
又以其人奏
怒,碎裂奏牍掷地
复奏如初
乃悟,卒用其人
说明:赵普不畏皇威,敢于冒死为国荐才的精神!
2、通过文中所写的两件事,你认为赵普是个什么样的人?
具有刻苦的精神、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
3、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试举例说明。这些细节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点?
“阖户启箧取书”—专心致志
“普颜色不变”—镇定自若
“补缀旧纸,复奏如初”—意志坚定
学习了本文,我们懂得了赵普以天下事为已任的精神,你知道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人以天下事为已任吗?
岳飞—精忠报国;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先驱者;
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
……
拓展提高
找出出自本文的一个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
手不释卷
4、我国历史上像这种有关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请再写出两条类似的成语。
韦编三绝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后遂以“韦编三绝”为读书勤奋、刻苦治学之典。
囊萤映雪
【成语故事】晋代的车胤从小就好学不倦,因家贫没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在夏夜他见室外飞舞着萤火虫,就用白纱布袋把捉来的萤火虫吊在书本上方,借着微弱的光线进行读书。晋代的孙康因为家贫,雪夜里借着窗外映来的雪光进行读书。
悬梁刺股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晨起读书直至深夜。未避免疲劳瞌睡,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战国时的苏秦因游说秦国失败而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凿壁偷光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