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0 17:4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一)第1课《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翡翠________???初旬 ________???骡马________????蜜饯 ________
正月________???娴熟________????榛子________????掺和________
2.辨字组词。
寺________??? 饺________??? 拌________??? 腊________
侍________??? 绞________??? 伴________??? 醋________
待________??? 跤________??? 绊________??? 措________
3.比一比,看谁积累的成语多!
张灯结彩
张________
张________
张________
张________
4.春节贴春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自己积累的两幅对联。
5.读《北京的春节》,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满洲人,被授予________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剧本《________》《________》等。
6.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让我们先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照北京的老规矩腊八这天家家都要________,哩哩啦啦二十三要________;二十四要________;二十九要________;三十晚上________;初一、初二________;正月十五________。
你能写出几个我国的民俗节日吗?________。
7.课文理解。
《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是按________顺序写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写的详细,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8.《北京的春节》有的部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有的部分则一笔带过。这样写对突出民俗特点很有好处。(??? )
9.从课文《北京的春节》中找出下面各类物品的名称,写下来。
(1)春节食品: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春节玩具: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元宵彩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0.课内阅读。
???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选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子回答。
(2)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________、穿________、贴________和________、放________、吃________饭,________,还要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描写了哪些人?他们进行了什么活动?
(4)文中作者选择这些人物来进行描写,说明了什么?
11.课外阅读。
???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伶俐——________??? 即刻——________
(2)短文提及了茶峒人端午日哪几种习俗?作者详细写了哪种习俗?
(3)短文开始三个“莫不”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4)下列句子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
A.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B.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
C.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D.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5)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________的精神。
12.照样子,将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句子意思不变。
例: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游览了长城,我怎么能不受到教育呢?
①元宵节,的确是个美好快乐的日子。
②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③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④一到春节,我们全家团圆,高兴极了。
13.你是怎么过春节的?选择你认为最有趣或者印象最深的风俗习惯写一段话。
答案解析部分
一、积累运用
1.【答案】 fěi;xún;luó;jiàn;zhēng;xián;zhēn;chān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fěi、xún、luó、jiàn、zhēng、xián、zhēn、chān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答案】 寺院;饺子;拌面;腊月;侍卫;绞痛;伙伴;白醋;等待;摔跤;绊倒;措施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故答案为:寺院、饺子、拌面、腊月、侍卫、绞痛、伙伴、白醋、等待、摔跤、绊倒、措施? ?
【点评】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3.【答案】 张三李四
;张冠李戴
;张皇失措
;张牙舞爪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这些成语第一个字都是张:张三李四、张冠李戴、张皇失措、张牙舞爪。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4.【答案】 桃红柳绿江山如画,燕舞莺歌华夏回春;辞旧迎新喜笑颜开百家悦,冬去春来鸟语花香万里春
【解析】【分析】考查对春联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春联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 桃红柳绿江山如画,燕舞莺歌华夏回春;辞旧迎新喜笑颜开百家悦,冬去春来鸟语花香万里春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春联的含义。
5.【答案】 老舍
;舒庆春
;舍予
;人民艺术家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龙须沟
;茶馆
【解析】【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6.【答案】 喝腊八粥;过小年;扫房子;蒸馒头;熬一宿;满街走;闹花灯;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
【解析】【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7.【答案】 时间、腊八、除夕、初一、元宵;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北京的春节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解析】【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8.【答案】 正确
【解析】【分析】依据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北京的春节》有的部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有的部分则一笔带过。这样写对突出民俗特点很有好处。故选正确。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9.【答案】 (1)元宵;腊八粥;关东糖;除夕的饺子;杂拌儿
(2)爆竹;风筝;空竹;口琴
(3)纱灯;宫灯;纸灯;走马灯;小铃灯
【解析】【分析】①春节食品:元宵、腊八粥、关东糖、除夕的饺子、杂拌儿。春节玩具:爆竹、风筝、空竹、口琴。元宵彩灯:纱灯、宫灯、纸灯、走马灯、小铃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阅读理解
10.【答案】 (1)除夕真热闹。
(2)年菜;新衣;对联;年画;鞭炮;团圆;祭祖;守岁
(3)男人们拜年,女人们待客,小贩们摆摊儿,孩子们逛庙会。
(4)说明了在春节的时候,每个人都没闲着,轻松自在地各做各的事。(答案不唯一)
【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开头。
(2)、(3)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选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除夕真热闹。
(2)年菜、新衣、对联、年画、鞭炮、团圆、祭祖、守岁
(3)男人们拜年,女人们待客,小贩们摆摊儿,孩子们逛庙会。
(4)说明了在春节的时候,每个人都没闲着,轻松自在地各做各的事。(答案不唯一)
【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3)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11.【答案】 (1)机敏;立刻
(2)用雄黄蘸酒在额角上画个“王”字、划船竞渡。详写划船竞渡。
(3)文中三个“莫不”展现了人人参与、一个不落的场景,为下文写龙舟竞渡的精彩场面设置了悬念。
(4)D
(5)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答案不唯一)
【解析】【分析】(1)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4)侧面描写就是不直接去写要写的人或物,而是通过其他的人或物对要写的人或物的态度、议论、评价来间接表现所写的人、物。所以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机敏、立刻
(2)用雄黄蘸酒在额角上画个“王”字、划船竞渡。详写划船竞渡。
(3)文中三个“莫不”展现了人人参与、一个不落的场景,为下文写龙舟竞渡的精彩场面设置了悬念。
(4) D
(5)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答案不唯一)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三、语言表达
12.【答案】 ①元宵节难道不是个美好快乐的日子吗?②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怎能不赶回家来吃团圆饭呢?③孩子们怎能不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呢?④一到春节,我们全家团圆,怎能不高兴极了?
【解析】【分析】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故答案为:①元宵节难道不是个美好快乐的日子吗?②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怎能不赶回家来吃团圆饭呢?③孩子们怎能不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呢?④一到春节,我们全家团圆,怎能不高兴极了?

【点评】掌握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
13.【答案】 示例:
春节让我快乐,为什么呢?让我来告诉你吧!
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因为今天是春节,吃完早饭我们就去拜神了,可是我却去小店买炮,买完炮就去拜神,一看到炮我就没心思拜神了,只想着玩。有几个人向我丢了几颗火柴炮,把我吓死了。有些大人拿“天地红”来放,放完的时候,我灵机一动,把炮埋在红红的“天地红”的下面,他们刚走过来,炮就炸开了,他们和我一样,很狼狈。
中午的时候,我还在玩,他们的炮放完了,我有一盒也快放完了,我顺手把一颗炮放进盒子里,丢到地上,他们以为是我掉的,冲过去捡,结果没捡到就炸开了,他们吓了一大跳。
我刚威风了一阵子,一下子就败阵下来,因为他们买完炮回来又来打,我的炮用完了,他们有一个人守在门口,其他人向我丢炮。我躲开了他们的攻击,又想买炮,但是又要吃午饭了,所以我才回家。
下一次,我要和他们比赛呢!
春节那一天真快乐,希望以后也和春节一样快乐,也希望你和我一样快乐,还有很高兴,和愉快。
【解析】【分析】口语交际,情景写话。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