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1《古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1《古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9 22: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共9题;共60分)
1.下列下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亡赖(wáng)??? 稀疏(shū)???????????????????????????B.?剥莲蓬(bō)??? 杂兴(xìng)
C.?杂草(zá)?????? 茅檐(zhān)???????????????????????????D.?清平乐(yuè) 住宿(shù)
2.找出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亡赖________(wú wáng)?????? 清平乐 ________(lè yuè)
蜻________(蜓? 延? 挺)??? ??住________(缩? 宿? 陌)
3.形近字组词。
梅________? 麦________?? 唯________? 蛱________
海________? 青________? 惟________? 峡________
4.中华诗词大会。请选择九宫格中的五个字或七个字,组成一句诗。
⑴________??? ⑵________???? ⑶________
5.填空。
《清平乐?村居》中,“________”是词牌名,“村居”是________,他的意思是________。词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词人________。这是一首描写________的词作,词中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这些平常的景象,把农村生活风貌真实地反映了出来,抒发了词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这首诗赞美了________的________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孩子的________。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
(2)《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的田园景色。诗人从侧面描写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的诗句是________。描写静中有动,以动衬静的诗句是________。
(3)清平乐·村居》的词牌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这首词一共写了________个人物,他们分别是________, 表达了农村生活的________。作者最喜欢小儿的原因是________。
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宿新市徐公店》的诗题断句如下:宿/新市/徐公/店。
(2)“儿童急走追黄蝶”中“走”的意思是“跑”。
(3)“吴音”的意思是吴地的方言。
8.《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其中哪句诗写出了一种动态美,写出了儿童追蝴蝶的活泼情态。
A.?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B.?杨万里儿童急走追蝴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C.?范成大儿童急走追蝴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9.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二、阅读理解(共2题;共23分)
10.课内阅读。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
(3)“急走”的意思是________。
(4)理解古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篱笆和小路表明这里是乡村。
B.枝头的花已经落了,枝叶繁茂。
C.“急走”“追”形象地刻画出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
D.“无处寻”表现出儿童的天真和稚气。
(5)说说读完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11.课外阅读。
过①故人庄②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③ , 青山郭外斜。
开轩④面场圃⑤ , 把酒⑥话桑麻⑦。
待到重阳日,还⑧来就菊花。
【注释】①过:拜访。②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③合:环绕。④轩:窗户。⑤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⑥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⑦话桑麻:闲谈农事。⑧还:返,来。
(1)根据注释,我知道这首诗和本课三首古诗词的相同点是(? )。
A.都是描写田园的
B.都是描写会友的
C.都是描写童趣的
D.都是描写送别的
(2)诗句“________,________”描写的是山村风光,这两句诗是按照________的顺序描述的。
(3)对“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理解错误的是(? )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
B.诗人不喜欢乡村生活。
C.这两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描写出了山村生活的情趣。
D.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4)判断正误。
①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了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也写出了老朋友之间的情谊。
②诗句中的“斜”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
③诗的最后两句流露出了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
三、语言表达(共2题;共10分)
12.小练笔。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根据“相媚好”的意思,想想两位老人在聊些什么。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写一段对话,建议加上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
13.写一写。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根据“相媚好”的意思,想象两位老人聊些什么?想想当时情景,写一段对话。
答案解析部分
一、积累运用
1.【答案】 B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亡赖(wáng 改 wú))
B:正确)
C:茅檐(zhān 改 yán)
D:住宿(shù 改 sù)
故答案为:B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
?
2.【答案】 wú;yuè;蜓;宿
【解析】【分析】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③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wú、yuè、蜓、宿
【点评】①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②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3.【答案】 梅子;小麦;唯一;蛱蝶;大海;青草;唯有;山峡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 梅子、小麦、唯一、蛱蝶、大海、青草、唯有、山峡
【点评】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4.【答案】 云深不知处;独钓寒江雪;春潮带雨晚来急
【解析】【分析】考查对古诗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九宫格中提供的字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即可。
故答案为:云深不知处、独钓寒江雪、春潮带雨晚来急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的含义。
5.【答案】 清平乐;这首诗的题目;乡村生活;宋;辛弃疾;农村景象;茅檐;小溪;青草;吴农五口之家;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清平乐;这首诗的题目;乡村生活;宋;辛弃疾;农村景象;茅檐 ;小溪;青草 ;吴农五口之家;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6.【答案】 (1)唐;杨万里;秋天;田园;喜爱之情;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宋;范成大;初夏江南;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五;老翁、老妇、大儿、二儿、小儿;安详、愉快;因为小儿顽皮、可爱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唐 ;杨万里;秋天 ;田园;喜爱之情;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宋;范成大;初夏江南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清平乐;村;宋;辛弃疾;五 ;老翁、老妇、大儿、二儿、小儿;安详、愉快;因为小儿顽皮、可爱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7.【答案】 (1)错误
(2)错误
(3)正确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改为:宿/新市/徐公店。(2)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儿童急走追黄蝶”: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走”的意思是“跑”。(3)“吴音”的意思是吴地的方言。
故答案为:(1)错误(2)正确(3)正确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2)、(3)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8.【答案】 B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
9.【答案】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故答案为: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点评】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二、阅读理解
10.【答案】 (1)宋;杨万里
(2)春
(3)奔跑
(4)B
(5)面对一片金黄的油菜花,孩子东张西望,四处搜寻飞来的蝴蝶。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5)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①理解诗歌的内容。②抓住诗句中的“景物”。③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即可。
故答案为:(1)宋、杨万里
(2)春
(3)奔跑
(4)B
(5)面对一片金黄的油菜花,孩子东张西望,四处搜寻飞来的蝴蝶。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4)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及词语的理解的能力。
(5)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
11.【答案】 (1)A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由近及远
(3)B
(4)正确;错误;正确
【解析】【分析】(1)、(2)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就能找到答案。(参见译文)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C、D正确。B:诗人喜欢乡村生活。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②错误;诗句中的“斜”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自成一统,别有天地。
故答案为:(1)A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由近及远
(3)B
(4)正确;错误;正确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4)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译文】
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
三、语言表达
12.【答案】 老爷爷摸着胡须,乐呵呵地说:“如今的生活多美好哇!我们丰衣足食,自给自足。”满头银发的老奶奶也笑着点头,说道:“是啊!我们这三个儿子也是个个孝顺乖巧,我很满足了。”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根据“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中“相媚好”的意思,想想两位老人在聊些什么。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写一段对话,加上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老爷爷摸着胡须,乐呵呵地说:“如今的生活多美好哇!我们丰衣足食,自给自足。”满头银发的老奶奶也笑着点头,说道:“是啊!我们这三个儿子也是个个孝顺乖巧,我很满足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13.【答案】 你看我们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多么勤劳能干,正在溪东给豆田锄草,二儿子最心灵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子最可爱,躺着在剥莲蓬吃呢!
【解析】【分析】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①理解诗歌的内容。②抓住诗句中的“景物”。③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即可。
故答案为: 你看我们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多么勤劳能干,正在溪东给豆田锄草,二儿子最心灵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子最可爱,躺着在剥莲蓬吃呢!
【点评】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语句通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