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在诵读的基础上,借助资料,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体味诗人热爱自然,淡泊、宁静的心境和情怀。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崇信佛教。他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解头(即第一名举子),二十一岁成进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安史之乱,被拘禁于菩提寺中,他伪装病疾。安史乱平,以谄贼官论罪,因曾作诗寄慨,因而只受到降官的处分。后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1)读准字音。 幽篁(huáng) 长啸(xiào)
(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诵读诗歌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3.深林:指“幽篁”。
4.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品析诗歌
合作探究 疏通诗意
诗 意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或弹弹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诗歌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诗人在这样的境界中干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吗?
诗歌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诗人在这样的境界中干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吗?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幽篁、深林、明月;
清静安详;
独坐、弹琴、长啸;
赏析诗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感悟诗歌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从而看出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维
关于背景:《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感悟诗歌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从而看出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宁静、淡泊的心境。淡泊宁静 志趣高雅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这首诗不仅画面美、音乐美、意境美,而且生活美、情感美。
总结提升
1、背诵《竹里馆》
?2、解释词语
幽篁:???????????????????啸:???????????????????
?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当堂检测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