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拓展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拓展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1 17:2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拓展练习
一、选择题
选出对《关雎》理解有误的一项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莱,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莱,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莱,左右笔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出一种幽静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表现了男子夜长不寐时绵绵不断的思念。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到了唐代,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定名为“诗经”。
B.《蒹葭》这首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描摹传神。在艺术上,《关雎》比《蒹葭》更多地使用了“兴”的手法。“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C.《<诗经>两首》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不同的是《关雎》意境含蓄,场景朦胧;《蒹葭》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
D.“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下列对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是小伙子的理想对象。
B.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思念之情绵绵不断,我翻来覆去一直到天亮。
C.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心上的那个人啊,正在河水的那一方。
D.溯洄从之,道阻且右——逆着曲折的河水去找那人,道路阻塞并且向右拐。
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为嵁,为岩。
B.佁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忽。
C.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D.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qiāo)怆幽邃。
下列文段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具:同“俱”,完全、详尽
B.要:同“邀”,邀请
C.绝境:没有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
D.无论:更不必说
下列选项与原诗完全一致的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星汉灿烂,洪波涌起。
C.无可奈何花落去,不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A.语:告诉
B.比:靠近
C.矫:举
D.诎:同“屈”,弯曲
下面对《蒹葭》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兼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睎。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目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A.本诗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叙事诗。《诗经》常采用比、兴表现手法。
B.本诗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五至八句描写追寻的情状。
C.本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只是更换其中几个字,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D.本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
下面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A.可:大约
B.澈:穿透
C.布:映
D.翕忽:静止不动的样子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石青糁之
C.居右者椎髻仰面
D.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下列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自)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随)
B.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久居(可以)
C.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
D.以其境过清(因为)卷石底以出(来)
二、填空题
用两个字组成的词语概括文章情节。
(发现)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多髯




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三、解答题
请你任选《兼葭》中的一节诗,尝试着用优美的语言重现诗歌的意境。
“小石潭”如今已成为永州的旅游景点之一。身为导游的你,现在要带着立足于“小丘”的游客去游览“小石潭”,请你进行简要介绍。
陶渊明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他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请你用
100
字左右的文字评价他的这种社会理想。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子衿
《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请从结构方面分析前两节诗的特点和作用。
四、复合题
默写。
(1)
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与君离别意,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求之不得,
。(《关雎》)
(4)
?
,白露未晞。(《蒹葭》)
(5)
,胡为乎泥中?(《诗经》)
(6)
?青青子衿,
。(《子衿》)
(7)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
(8)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极力描写洞庭湖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的名句是“

”。
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A
2.
【答案】D
【解析】A.“唐代”应为“汉代”;
B.《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C.《关雎》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
3.
【答案】D
【解析】路途艰险又向右迂曲。
4.
【答案】D
5.
【答案】C
【解析】C
项解释有误。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6.
【答案】A
7.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解释。A:语:说话。故选
A。
8.
【答案】A
【解析】《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A
选项错误,《蒹葭》不是一首叙事诗,一般认为是一首抒情诗。
B
选项正确,本诗前两句写景“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三四句点明主题“我那日思夜想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五至八句描写追寻的情状“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C
选项正确,全诗词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
选项正确,本诗虽然没有直接描写主人公的情感,但是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9.
【答案】D
【解析】D
项的解释不正确,“翕忽”形容轻快敏捷的样子。
10.
【答案】D
【解析】A.名词作动词,带着高高的帽子;B.名词作状语,用石青;C.名词作动词,梳着锥形发髻。
11.
【答案】D
二、填空题
12.
【答案】进入;访问;离开;再寻
13.
【答案】mǐn;ruò;sǎn;yí;rán;zhuàn;pú;kuí
14.
【答案】天涯若比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句子。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三、解答题
15.
【答案】示例:选第一节。霜凝雾罩的秋日清晨,我踯躅独行,不知不觉地踱步到河畔。只见茂盛的芦苇叶尖上结着白色的霜花。我梦中的情人,她仿若就在河水的另一边。我想逆流而上去寻找她,可是前路艰险而漫长,我又想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就在那水的中央。
16.
【答案】示例:游客们,从小丘的西南面大约走一百二十步,你会遇到“小石潭”。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幽静,是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17.
【答案】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在战乱频繁的时代,他的这种社会理想是无法实现的。陶渊明借虚构的故事逃避现实,从这种意义上来看,他的这种社会理想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消极性。
18.
【答案】前两节诗具有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即上下两节诗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了几个字。其作用主要有两点:①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表达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感。②使诗歌的情感表达逐步加深,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辨析。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和“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可知,诗歌前两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其表达效果是造成回环往复,增强诗歌节奏感,其作用是层层递进,突出主题。
四、复合题
19.
【答案】
(1)
落英缤纷
(2)
同是宦游人
(3)
寤寐思服
(4)
蒹葭萋萋
(5)
微君之躬
(6)
悠悠我心
(7)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