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食品安全备受人们关注,下列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A.长期饮用白开水 B.食用含碳酸钙的钙片作补钙剂
C.用甲醛保鲜海产品 D.食品袋里充入氮气防止食品变质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先做灯火实验
B.为了身体健康,不应长期饮用蒸馏水
C.食品袋中的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
D.制作果冻时为追求美味,增加大量甜蜜素
“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A.加铁酱油可预防缺铁性贫血
B.可以用地沟油烹饪食物
C.甲醛具有防腐作用,但不能漫泡食材
D.加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焙制糕点时可加入适里氢氧化钠
B.添加大量的亚硝酸钠来保鲜食品
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延长保鲜时间
D.用食盐腌渍蔬菜、鱼、肉、蛋等
食品安全备受人们关注。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A.用硫磺熏蒸漂白银耳 B.用甲醛保鲜白菜
C.用烧碱泡发水产制品 D.用石灰水保鲜鸡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霉变油菜籽生产食用油
B.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乳化原理
C.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底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A.把霉变大米淘净后继续食用 B.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
C.根据医嘱适量服用补钙剂 D.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烹调食物
食品安全关系到健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B.将地沟油回收作为食用油
C.用小苏打作发酵粉焙制糕点 D.用工业石蜡给水果上蜡“美容”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或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霉变的大米,要煮熟后食用
C.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D.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1989 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加以控制使用。有下列应用:① 制铝合金门窗;② 制电线;③ 制餐饮具;④ 制银白色漆的原料;⑤ 制装饮料的易拉罐;⑥ 包装糖果和小食品;⑦ 用明矾净水;⑧ 用氢氧化铝凝胶制胃舒平药品。其中应控制使用铝的是
A. ①③⑤⑦⑧ B. ①③⑤⑥⑦ C. ②④⑤⑥⑧ D. ③⑤⑥⑦⑧
生活中充满了化学,根据你掌握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加碘食盐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增加碘的摄入量,防止甲状腺肿大
B.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可以节约用水
C.焚烧垃圾产生的烟气对空气具有极大的污染
D.某些方便面中由于添加了防腐剂,长期大量食用不利于身体健康
大米、花生等粮食在温度为 20?C?38?C,相对湿度为 80%?85% 以上的环境中最容易发生霉变,产生一种叫做黄曲霉素(C17H12O6)的真菌霉素。黄曲霉素在 280?C 以上才会被破坏。人类的一些基因在黄曲霉素的作用下会发生突变,继而转变成肝癌。据以上所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黄曲霉素是一种有机物
B.霉变花生绝对不能食用
C.霉变大米清洗、蒸煮后仍可以食用
D.黄曲霉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 65.4%
食品卫生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的情形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影响的是
①用石灰水保存鲜鸡蛋 ②腐烂的苹果削去腐烂部分后继续食用 ③霉变的米洗干净后再食用 ④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 ⑤在腌制肉的时候,为了肉制品味美色鲜,加入亚硝酸钠
A.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化学学习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宽广,让我们的行动更加科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规范。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糖类、蛋白质是人体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为人类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
B.食用足够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为身体提供足量的维生素 C
C.食用由甲醛浸泡的食品,可以增加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D.霉变的花生即便是洗干净了,也不能食用
化学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变质食品中常含有霉菌毒素,不能继续食用
B.腐败的苹果,切去腐败部分后,可以放心食用
C.青少年儿童不能盲目食用各种保健品、营养补品
D.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应拒绝毒品、远离烟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霉变的大米、花生,淘洗干净后可以继续食用
B.洗于净的蔬菜凉拌食用,其中的营养素损失最少
C.豆科类食物及其制品富含蛋白质
D.炒菜放太多的油和食盐会增加心血管患病的几率
下列物质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但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用量的是
A.亚硝酸钠 B.食盐 C.糖 D.味精
安全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让猪瘦肉多肥肉少,用“瘦肉精”(一种对人体有毒副作用的药品)饲养生猪
B.婴儿和青少年要摄入较多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而成人则不需要
C.人体中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使人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贫血等
D.由于蛋白质受热会变性,因此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应该生吃
下列做法,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是
A.食用适量含碘海产品,预防甲状腺肿大
B.焙制糕点时添加适量的小苏打,使糕点松软可口
C.缺少维生素 D 会导致骨质疏松,应适量食用含该成分的食品
D.国家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可以随意添加,不必控制用量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在猪肉中添加瘦肉精来减少肥肉增加瘦肉
B.在馒头中添加柠檬黄进行“染色”,使白馒头变成“玉米馒头”
C.在饮料中添加“塑化剂”,防止饮料沉淀并能增加口感
D.在肉上涂上食盐进行腌制,使鲜肉变成咸肉
二、综合题
〖科普阅读理解〗
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吗
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为了防腐、保鲜等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物质,通常称它们为食品添加剂。目前,除了极少数的天然野生食品外,近 97% 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类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十分明显。根据食品安全要求,每克食品的细菌总数不能超过 8 万个,假如不用防腐剂,即使在 0?4?C 的环境中,肉制品保存到第五天,细菌总数也将超过每克 10 万个。山梨酸(C6H8O2)属于酸型防腐剂,防腐效果随碱性的升高而降低,山梨酸在人体代谢过程中最终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对人体无毒害作用,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安全防腐剂。由于山梨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故常用山梨酸钾来代替。食品添加剂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人们对它还有不少顾虑和担忧,认识也存在一些误区。不少人认为:“不要吃有添加剂的食品,因为许多添加剂是化学合成物质,对人体有害。”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任何食品添加剂都不使用,那将会是什么情况?例如,食品不用防腐剂往往比使用无害剂量防腐剂具有更大的危险性,因为变质的食物会引起食物中毒或诱发疾病。其实,化学合成的物质不一定就有毒,天然物质不一定就无毒,这个简单的科学道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直接影响食品安全。例如,摄入过多的膨松剂或防腐剂,轻则会引起流口水、腹泻、心跳加快等症状,重则会对胃、肝、肾造成严重危害。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明确规定了使用范围和最大用量。
我国几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
类别名称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g/kg)被膜剂、抗结剂巴西棕榈蜡新鲜水果0.0004护色剂、防腐剂亚硝酸钠、腌腊肉制品类0.15亚硝酸钾甜味剂、增味剂糖精钠水果干类(仅限芒5.0果干、无花果干)
必须指出的是,一直受到人们谴责的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这样的非法添加物常见的还有块黄、硼酸、硫氰酸钠、蛋白精、酸性橙等。一般来说,不违规不超量不超范围的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是安全的。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请你写出食品添加剂的一种作用 。
(2) 山梨酸是一种对人体无毒害作用的防腐剂,原因是 。
(3) 按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一袋净含量为 200?g 的芒果干中糖精钠最多为 g。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食品添加剂都是人工合成的,对人体有害无益
B.山梨酸在碱性环境中防腐效果更好
C.同温下,山梨酸钾的溶解度大于山梨酸
D.任何添加物,只要不超量,食品都是安全的
(5) 你现在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是 。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很多人畏甲醛如虎、谈甲醛色变,甚至希望生活在“零甲醛”的世界里,你真的了解甲醛吗?甲醛常温下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具有防腐杀菌功能,35%?40% 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可用来浸制生物标本,给种子消毒等,但不能用于保鲜虾仁、鱿鱼等食品。在纺织品加工过程中,向助剂中添加甲醛能防皱、防缩、防褪色等,但穿着或使用时会释放甲醛。《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10)规定纺织品甲醛最大残留量如下表:
项目A类B类C类甲醛含量(mg/kg)2075300
甲醛可用于生产脲醛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等胶黏剂。这些胶黏剂生产工艺简单、性能良好、价格低廉,广泛应用于装修材料,但会缓慢释放出甲醛。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甲醛 1 小时均值浓度不得超过 0.10?mg/m3。如图是 3 个房子在 7 个时间点测定甲醛均值浓度。
甲醛还能用于合成有机材料,这些材料性能优良,在工业机械、汽车制造、电子电器、日常用品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现在你对甲醛一定有了新的认识!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甲醛的物理性质有 (写出一条即可)。
(2) 按照国家标准,B 类衣服中甲醛的含量不得超过 mg/kg。
(3) 装修后的房子通风 6 个月,甲醛含量 (填“符合”或“不符合”)国家标准。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通风换气可降低室内甲醛含量
B.甲醛是防腐剂,但不能用于食品保鲜
C.甲醛有百害而无一利,应禁用甲醛
【科学探究】
丙酸钙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可作食品防霉剂,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用于制作面食、 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小组同学实验探究其性质和防霉的效果。
(1) 探究丙酸钙的性质
【进行实验】用下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完成实验,记录如下:
i 【解释与结论】
② 中现象说明有 CO2 产生。CO2 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ii 查阅资料得知丙酸钙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由实验 ② 可得出的结论是 。
(2) 探究丙酸钙防霉的效果
【进行实验】分别按下列 ①?⑧ 的配方蒸制 8 个馒头,冷却后置于密封袋中,记录如下:
i 【解释与结论】
设计第 1 组实验的目的是 。
第 2 组,⑦ 中 x 为 。
对比第 1 组、第 2 组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
ii 【反思与评价】
某同学认为“制作面食、糕点时,丙酸钙用量越大越好”,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 。
化学科学已经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液氯(Cl2)是自来水厂对天然水进行杀菌消毒的常用物质。在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MnCl2+Cl2↑+2R,R 的化学式为 ,实验中 MnO2 与可以用 KMnO4 、 KClO3 等物质替代,KMnO4 中 Mn 元素的化合价为 。
(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相符的是
A.为省工省时,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
B.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实现垃圾变废为宝
C.开发和利用清洁而又高效的新能源
D.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 我们摄入的各种食物为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和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可以从蔬菜、水果等食物中获得
B.人体内缺钙会引起贫血症
C.霉变食物加热后即可食用
D.吸烟和被动吸烟都有害健康。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某北方地区用萝卜叶酱菜制作流程如下:
原料 → 挑选 → 切碎 → 清洗 → 沥水 → 腌渍 I→ 腌渍 II→ 脱盐 → 酱制 → 调味 → 真空包装 → 杀菌 → 冷却 → 成品。
萝卜叶的腌制过程属微生物的发酵过程,蛋白质在微生物蛋白酶和肽酶作用下,会产生一些氨基酸、肽类等风味物质。腌制过程由于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消耗了萝卜叶的蛋白质,从而使蛋白质含量下降。酱制、调味后的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增高,其蛋白含量主要来源于酱制和调味过程加入的酱油及味精。酱油中含有蛋白质,味精属谷氨酸钠盐,使成品萝卜叶酱菜中的蛋白质增高。
选取原料、腌渍 I 、腌渍 II 、酱制和成品五个工序的样品,进行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测定,其实验结果如图 1 所示。腌渍 I 阶段主要以乳酸菌发酵为主导,乳酸菌正处于对数期,迅速增长;腌渍 II 阶段主要是腌制过程中的盐分产生的高渗透压及发酵所产生乳酸等物质抑制部分微生物的生长。
酱菜中含有乳酸菌,能够调节肠胃功能,有助于儿童、中老年人消化。另外,酱腌中蛋白质、维生素 C 含量普遍较高,其中含有的乳酸钙还能促进儿童的成长发育。一些蔬菜本来含钙、铁的量较高,经过腌制后得到浓缩,钙、铁含量更为丰富。因此,适量食用酱菜对人体健康有益。
但是,酱菜制作过程中也会产生较高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胃酸反应,产生亚硝酸(HNO2)和氯化物。亚硝酸不稳定,产生的二氧化氮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酱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如图 2 所示。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钙、铁含量较高的蔬菜,经过腌制成为酱菜,钙、铁含量会更为丰富,这里的“钙、 铁”是指 (填“分子”“原子”“元素”)。
(2) 酱制、调味后的酱菜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增高,主要来源是 。
(3) 亚硝酸钠(NaNO2)是常见的亚硝酸盐,亚硝酸钠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萝卜叶的发酵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酱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在发酵后期达到一个峰值后又迅速下降
C.酱菜制作过程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数量整体呈下降的趋势,细菌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D.霉菌和酵母菌在整个腌制、酱制过程中波动较小
(5) 有人说儿童不适合吃酱菜,请写一写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资料一:台湾爆出了食品添加有毒塑化剂的案件,报道说饮料里的“起云剂”含有“塑化剂”,吃了会使性别错乱、生殖器变短。事件牵涉很多食品、饮料、果酱、益生菌粉等。塑化剂 DEHP 是指“邻苯二甲酸二(2- 乙基已)酯”,是一种有毒的化工业用塑料软化剂,属无色、无味的液体,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专家称,塑化剂的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还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
资料二:新华网北京 3 月 1 日电卫生部等部门 3 月 1 日正式发布公告,撤销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代钙,自 2012 年 5 月 1 日起,禁止生产、在面粉中添加这两种物质。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2012 年 5 月,台湾爆出了食品添加有毒塑化剂的案件,禁止用塑化剂作为食品添加剂。食用下列方法处理过的食品,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A.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
B.饮料、果酱中添加塑化剂
C.用甲醛浸泡海鲜
D.用干冰冷藏食品
(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在 2011 年 8 月底已经结束征求意见,卫生部等部门 3 月 1 日正式发布公告,撤销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自 2012 年 5 月 1 日起,禁止生产、在面粉中添加这两种物质。
i 过氧化钙(Ca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生活中过氧化钙是一种常用的制氧剂,过氧化钙溶于水后,其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同时产生氧气,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ii 过氧化苯甲酰在水和酶的作用下,释放出活性氧,可以 (选择“吸附”、“乳化”或“氧化”)面粉中极少量的有色物质,以达到使面粉增白的目的。
iii 若超量使用面粉增白剂,会破坏面粉中的营养成分,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则过氧化苯甲酰 (填“是”或“否”)属于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加工。
探究瓜子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有媒体报道:某品牌瓜子被查出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为了测定购买的瓜子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小莉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①二氧化硫是无色气体,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但能与氧气反应。
②二氧化硫可用作干果的防腐剂。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规定,二氧化硫在干果中残留量 ≤0.4?g/kg。
③在沸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瓜子中的二氧化硫可以全部释放出来。
④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条件下不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1) 实验
小莉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i 实验原理:乙装置用于吸收瓜子样品释放出的二氧化硫,碱溶液可选用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丙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氮气流带出的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 U 型管中放入瓜子样品 500?g,按图示连接好仪器,向其中通入氮气。
第二步: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称得乙、丙装置总质量为 458.5?g。
第三步:再次连接好仪器,持续通入氮气,同时向烧杯中加入沸水给瓜子加热,至二氧化硫释放完全。
第四步:实验结束后,称得乙、丙装置总质量为 458.6?g(假定实验中不产生其他与碱溶液及生石灰反应的气体)。
ii 实验结果:通过计算,该样品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 。
(2) 交流
i 在第一步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在第三步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
ii 实验过程中,为确保实验结果准确,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填选项序号)。
A.碱溶液要过量
B.装置气密性要好
C.实验中不能直接给瓜子加热
D.瓜子样品必须干燥
iii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序号)。
A.含添加剂的食品,若符合国家标准可食用
B.以饮料代替饮用水
C.霉变的大米经过多次清洗后可食用
D.购买食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iv 二氧化硫还可以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罐装食品是生活中的常见食品,关于它的误解有很多。
误解 1:罐装食品保存期长,有防腐剂
罐装食品的保存原理是密封杀菌。把内容物、包装罐充分加热灭菌后,将无菌食物装入包装罐,趁热封口,再经加热灭菌,迅速冷却后保存。该过程中,里面的微生物被高热杀死,外面的微生物进不去,因此罐装食品里不需添加防腐剂。
误解 2:罐装食品是方便食品,没有营养
罐装肉类和鱼类的加工温度一般在 120?C 左右,这样的温度只会损失少量游离氨基酸,不会使蛋白质和钾、钙、镁等矿物质的含量下降。甚至有些罐装食品比原料本身营养价值更高,如罐装鱼在加工过程中会使鱼骨变酥变软,溶出大量钙,对鱼中的营养素不但没有影响,还使含钙量比鲜鱼增加了十倍以上。罐装蔬菜加工温度不超过 100?C,该温度时受损的只有维生素,一部分因加热而分解,一部分因溶于汤汁,吃的时候被扔掉了。
罐装食品加工时有高温短时和低温长时两种方法,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测定两种方法对果蔬中维生素 B 的影响数据如下。
误解 3:罐装水果经过加工,水果不新鲜
罐装水果加工是通过高温热处理使营养损失的化学反应停止或减缓,来保持食物的鲜度和营养。以黄桃为例,采摘后在 45 分钟内加工成的黄桃罐头,维生素 C 只损失 10%,而采 摘 1 天后自然存放的黄桃,维生素 C 则会损失 30%。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罐装鱼的含钙量高于鲜鱼,其中“钙”指的是 (“钙元素”或“钙单质”)。
(2) 写出一条维生素的性质 。
(3) 趁热封口的包装罐冷却后不易打开的原因是 。
(4) 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 。
(5)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罐装食品中不需添加防腐剂
B.罐装食品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C.罐装水果是通过高温热处理的方法保持食物的鲜度和营养
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C
2. 【答案】D
【解析】A、久未开启的枯井或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过高,二氧化碳不能帮助呼吸,利用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进行灯火实验,故不符合题意;
B、蒸馏水中不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或矿物质,所以长期饮用对健康不利,故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常用作食品袋中的干燥剂,故不符合题意;
D、甜蜜素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的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故符合题意。
3. 【答案】B
【解析】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加铁酱油中含有铁元素,可预防缺铁性贫血,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地沟油中含有毒性物质,食用后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不能浸泡食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加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4.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焙制糕点,焙制糕点时添加小苏打,小苏打受热易分解,烘烤时能使糕点疏松,故错误;
B、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于保鲜食品,故错误;
C、甲醛能和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性,还会诱发癌变,故错误;
D、食盐腌制具有抑菌作用,食盐具有咸味,所以为了延长食品保质期,用食盐来腌渍蔬菜、鱼、肉、蛋等,故正确。故选:D。
5. 【答案】D
6. 【答案】A
7. 【答案】C
8. 【答案】C
9. 【答案】C
10. 【答案】D
11. 【答案】B
12. 【答案】C
13. 【答案】C
14. 【答案】C
15. 【答案】B
16. 【答案】A
17. 【答案】A
18. 【答案】C
19. 【答案】D
20. 【答案】D
二、综合题
21. 【答案】
(1) 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为了防腐、保鲜等
(2) 山梨酸在人体代谢过程中最终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对人体无毒害作用
(3) 1.0
(4) C
(5) 食品添加剂对人类有害也有益等(合理即可)
【解析】
(1) 由题文可知,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是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为了防腐、保鲜等。
(3) 一袋净含量为 200?g 的芒果干中糖精钠最多为 5.0?g÷1000?g×200?g=1?g。
(4) A、由题可知,食品添加剂有些对人体有害有些有益,故错误;
B、山梨酸防腐效果随碱性的升高而降低,故错误;
C、由题可知,山梨酸比山梨酸钾的溶解度小,故正确;
D、对于有毒的添加物,无论量的多少,都是不安全的,故错误。
故选C。
22. 【答案】
(1) 常温下易溶于水
(2) 75
(3) 符合
(4) AB
【解析】
(1) 根据“甲醛常温下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具有防腐杀菌功能”可知,甲醛的物理性质有常温下易溶于水。
(2) 按照《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10),B 类衣服中甲醛的含量不得超过 75?mg/kg。
(3) 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甲醛 1 小时均值浓度不得超过 0.10?mg/m3 根据“3 个房子在 7 个时间点测定的甲醛均值浓度”的图示可知,装修后的房子通风 6 个月,甲醛含量低于 0.10?mg/m3,符合国家标准。
(4) A选项:微粒是不断运动的,通风换气可降低室内甲醛含量,故A正确;
B选项:根据“甲醛常温下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具有防腐杀菌功能,35%?40% 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可用来浸制生物标本,给种子消毒等,但不能用于保鲜虾仁、鱿鱼等食品”可知,甲醛是防腐剂,但不能用于食品保鲜,故B正确;
C选项:根据“甲醛可用于生产脲醛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 - 甲醛树脂等胶黏剂”可知,甲醛可运用生产中,不应禁用甲醛,故C错误;
故选AB。
23. 【答案】
(1) i CO2+Ca(OH)2=CaCO3↓+H2O
ii 丙酸钙受热后产生的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且生成二氧化碳
(2) i 探究丙酸钙的质量大小是否对于丙酸钙防霉效果有影响;5;在加入面粉质量相同,酵母质量相同时以及其他条件相同时,有无蔗糖对丙酸钙防霉效果无影响
ii 不同意。国家标准规定了丙酸钙用于制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说明过量使用可能有害。故不是越多越好
24. 【答案】
(1) H2O;+7
(2) BC
(3) AD
25. 【答案】
(1) 元素
(2) 酱制和调味过程加入的酱油及味精
(3) NaNO2+HCl=HNO2+NaCl
(4) BD
(5) 儿童可以适量食用酱菜,因为酱菜中含有乳酸菌,能够调节肠胃功能,有助于儿童消化。酱菜中含有的乳酸钙还能促进儿童的成长发育(答案合理即可)
26. 【答案】
(1) D
(2) i -1 价;2CaO2+2H2O→2Ca(OH)2+O2↑
ii 氧化
iii 否
27. 【答案】
(1) i 氢氧化钠溶液(答案合理即可);2NaOH+SO2=Na2SO3+H2O;H2O+CaO=Ca(OH)2
ii 0.2?g/kg
(2) i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将产生的 SO2 全部排入乙装置
ii ABCD
iii AD
iv H2O+SO2=H2SO3
【解析】
(1) i 二氧化硫能和可溶性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乙装置用于吸收瓜子样品释放出的二氧化硫,碱溶液可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丙装置里的固体为生石灰,作用是吸收氮气流带出的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aO=Ca(OH)2。
ii 根据第二和第四步数据,瓜子样品 500?g 中二氧化硫的质量为:458.6?g-458.5?g=0.1?g,故该样品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0.2?g/kg。
(2) i 在第一步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装置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干扰二氧化硫的测定。在第三步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将装置内样品释放出来的 SO2 全部排入乙装置,保证测定的二氧化硫数据准确。
ii A、碱溶液过量,能保证将二氧化硫完全吸收,选项A正确;
B、装置气密性好,可以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硫逸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选项B正确;
C、实验中不能直接给瓜子加热,原因是防止温度过高,瓜子燃烧生成其他气体,影响实验的准确性,选项C正确;
D、瓜子样品必须干燥,防止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影响实验的准确性,选项D正确。
故措施正确的是:ABCD。
iii A、含添加剂的食品,若符合国家标准可食用,选项A正确;
B、以饮料代替饮用水,会导致糖分等其他物质摄入过多,影响身体健康,选项B错误;
C、霉变的大米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不能食用,选项C错误;
D、购买食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防止过期,选项D正确。
故做法正确的是:AD。
iv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化学方程式为:H2O+SO2=H2SO3。
28. 【答案】
(1) 钙元素
(2) 受热易分解(或易溶于水)
(3) 冷却后包装罐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4) 其他条件相同时,高温短时比低温长时对果蔬中维生素 B 的影响小
(5) 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