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下 第九单元 到实验室去:探究金属的性质 随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化学九下 第九单元 到实验室去:探究金属的性质 随堂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4-09 17:1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到实验室去探究金属的性质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铁、铜、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别设计了以下几种试剂组合,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硝酸锌溶液、铁、硝酸铜溶液 B.锌粒、硫酸亚铁溶液、铜粒
C.铁、铜、硝酸锌溶液 D.铁、铜、锌、稀盐酸
下列可用于验证 Fe 、 Cu 、 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药品是
A. Fe 、 Cu 、 H2SO4 溶液
B. Cu 、 Ag 、 FeSO4 溶液
C. Fe 、 Ag 、 CuSO4 溶液
D. Ag 、 FeSO4 溶液、 CuSO4 溶液
为了验证“Fe,Cu,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组合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要证明 Fe 、 Al 、 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除上述金属外,还需要的试剂是
A. AlCl3 溶液 B. FeCl2 溶液
C. HCl 溶液、 CuCl2 溶液 D. MgCl2 、 CuSO4 溶液
探究锌、铜、镁的金属活动性时,下列现象、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A.盐酸的浓度可以不同 B.铜片表面有气泡
C.镁片的试管表面发烫 D.活动性 Cu>Zn>Mg
分别用以下 4 组物质测定锌和铜的活动性顺序:
① Zn 、 Cu 、 H2SO4 溶液;
② Zn 、 Cu 、 MgSO4 溶液;
③ Zn 、 Cu 、 AgNO3 溶液;
④ Zn 、 Cu 、 ZnSO4 溶液。
仅用组内物质就能够直接达到目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某同学为探究镁、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设计如下实验流程:
依据该实验流程,下面对物质①②的选择合理的是
A.①稀硫酸②硫酸铜 B.①稀盐酸②硫酸锌
C.①稀盐酸②硫酸亚铁 D.①稀硫酸②氯化镁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 Fe 、 Cu 、 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方案,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A.B.
C. D.
某同学为验证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金属片均已打磨,且其形状大小相同;实验①②③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和体积均相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对比实验①②反应的剧烈程度,能判断出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分析实验②④的现象,能判断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分析实验④的现象,能判断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分析四个实验的现象,能判断出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有 X 、 Y 、 Z 三种金属,如果把 X 和 Y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 溶解并产生气泡,Y 不反应;如果把 Y 和 Z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 Y 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而 Z 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X 、 Y 、 Z B. Z 、 Y 、 X C. Y 、 X 、 Z D. X 、 Z 、 Y
某同学参加实验操作考试,为验证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将镁片、锌片分别放入 Cu(NO3)2 溶液中
B.将锌片、铜片分别放入 Mg(NO3)2 溶液中
C.将镁片分别放入 Zn(NO3)2 溶液、 Cu(NO3)2 溶液中
D.将镁片、锌片、铜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仅用下列各组试剂无法完成验证 Zn,Cu,Ag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 Zn 、 Ag 、 CuSO4 溶液
B. Cu 、 ZnSO4 溶液、 AgNO3 溶液
C. Zn 、 Ag 、稀硫酸、 ZnSO4 溶液
D. Zn 、 Cu 、稀硫酸、 AgNO3 溶液
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下列实验可以不需要进行的是
A.铁 + 稀盐酸 B.铜 + 稀盐酸
C.银 + 稀盐酸 D.铜 + 硝酸银溶液
现有 X、Y、Z 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 溶解并放出氢气,Y 不反应;如果把 Y 和 Z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Y 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对 X、Y、Z 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A. X>Y>Z B. Y>X>Z C. X>Z>Y D.无法判断
为验证 Mg、Cu、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其中不必进行的实验是
A. B. C. D.
为验证 Mg 、 Fe 、 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A. Cu 、 FeCl2 溶液、 MgCl2 溶液
B. Fe 、 Cu 、 MgCl2 溶液
C. Mg 、 CuO 、 FeSO4 溶液
D. Fe 、 CuSO4 溶液、 MgCl2 溶液
为验证 Fe 、 H 、 Cu 、 Ag 的活动性,下述实验中不必进行的是
A. B.
C. D.
下列各组物质能用于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顺序的是
①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银条
②硫酸亚铁溶液、铜片、硝酸银溶液
③铁、稀盐酸、铜片、银条
④铁条、硫酸铜溶液、银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想通过实验来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于是他们准备了以下几组试剂,分别进行实验。你认为能实现实验目的的试剂组别有
① FeCl2 溶液,CuCl2 溶液,Ag 片 ② Fe 片,CuSO4 溶液,AgNO3 溶液 ③ Fe 片,CuSO4 溶液,Ag 片 ④ FeSO4 溶液,Cu 片,AgNO3 溶液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将下列各组药品进行实验,不能判断出铁比铜活泼的一组是
A. Fe 、 Cu 、 H2SO4 B. Fe 、 Cu 、 Cu(NO3)2
C. Fe 、 Cu 、 FeSO4 D. Fe 、 Cu 、 ZnSO4
二、综合题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 Mg 、 Fe 、 Cu 、 Ag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如下实验。(注:所用金属大小形状相同、酸的体积浓度相同)
(1) 甲、乙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 ,依据甲乙试管中产生此现象的速率甲大于乙,可知活动性 Mg Fe(填“>”、“=”或“<”)。
(2) 根据丙中现象 ,可知活动性 Cu>Ag。
(3) 小组同学随后发现该实验无法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于是补充下图丁试管中实验,最终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Mg>Fe>Cu>Ag,则补充实验中的试剂 A 、 B 分别为 。
(4)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小组同学将乙中剩余的铁加入丙溶液中回收丙溶液溶质中的金属,至 t 时间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根据下图所示溶液中固体质量变化情况,分析最后所得固体的成分为 。
为探究 R 、 X 、 Y 和 Z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进行以下实验。
(1) 将红色金属 R 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到 ,证明 R 是铜。
(2) 将 X 、 Y 和 Z 分别加入三份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如图所示。
观察到金属 X 、 Y 的试管中均有气泡产生,金属 Z 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金属 X 的试管中,还能观察到溶液变为浅绿色,证明 X 为铁,该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金属 Y 、 Z 分别可能是 ; (选填“Mg”“Ag”“Hg”或“Zn”)。为进一步确定金属 Z 与铜的活动性相对强弱,还应补充的实验方案为 (写出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和国产大型客机 C919 首飞,标志着我国航海、航空事业有了重大突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铜运用于航母电力系统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和 性。
(2) 大型客机大量使用的钛合金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 建造一艘排水量为 6 万吨的航母约需 6 万吨的特种钢材,通过高炉炼铁生产 6 万吨含铁 98% 的铁制品,需含氧化铁 80% 的赤铁矿石 万吨。
(4) 是航天、航空、航海、兵器和核能等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比较 Mn 、 Pd(钯)、 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i 将 Mn 片、 Pd 片、 Cu 片分别加入到稀盐酸中,Mn 片表面有气泡产生,Pd 片和 Cu 片没有变化,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ii 要确切得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需将 Pd 片加入到 溶液中,观察现象。
现有试管、镁条、铁片、铜片、稀盐酸、硫酸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等药品和各种仪器,请设计实验,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并用简洁规范的语言填写下表。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比较铁、铜的活动性??比较铜、银的活动性??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后,在实验室找到了一种银白色金属 R 做如下探究:
(1) 将金属 R 投入稀盐酸中,金属表面有气泡冒出,则该金属 R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 (填“前面”或“后面”)。
(2) 为了比较金属 R 与铁的活动性强弱,该兴趣小组设计下列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下表:
你的一种猜想验证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金属R的活动将金属R投入金属R表面有黑猜想??(填性比铁????溶液中色的物质析出?正确?或?错误?)
(3) 请根据上述的信息,标出金属 Fe 、 R 、 Cu 在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应位置。
某兴趣小组欲探究 Fe 、 Cu 、 Ag 、 R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R 为未知金属),进行了如下实验:
(1) 如图 1 所示,将金属丝同时插入烧杯中。乙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表面 。
(2) 反应一段时间后,把烧杯中铁丝替换为 R 继续实验,如图 2 所示。若甲中出现气泡,乙中无明显现象,则此时烧杯乙中的溶质是 ,可得出 Fe 、 Cu 、 Ag 、 R 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
(3) 根据整个实验观察得到的现象,可以推测甲烧杯中 X 溶液可能是 。
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1) 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
A.铂金饰品
B.铁锅
C.铝导线
(2) 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三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填序号)
① 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② 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
③ 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
(3) 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i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ii 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4) 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 4900?t 含 Fe2O3 76% 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 Fe?98% 的生铁的质量 是: t。
回答下列问题:
I?????????????????????????II??????????????????????????III???????????????????????????IV??????????????????????????V
(1) 实验一:如图 1 电子天平 AB 的表面皿中分别盛有浓 HCl 、浓 H2SO4,放置一段时间。
i A 中的示数变小,原因是 。
ii 与图 C 所示变化相一致的是 (选填“A”或“B”)
(2) 实验二:如图 2,做对比实验,得出相应结论。
i I 和 II 试管中都产生气泡,且 I 中比 II 中剧烈。此现象说明物质反应的快慢与 有关。
III 试管中可能的现象是 。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 。
ii 如图 3 所示,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大小。实验现象:试管 IV 比试管 V 中产生气泡剧烈。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 X>Y。我不赞同此结论,理由是 。完成本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是 。
人类生活处处离不开化学,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化石燃料是人类目前使用的最主要的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
(2) 氢氧化铝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其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OH)3?Al2O3+3X,则 X 的化学式为 。
(3) 氢氧燃料电池以氢气作燃料,空气作助燃剂,使用的空气必须要除去二氧化碳,否则将对导电介质氢氧化钠造成影响,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5) 下列各组药品,可用于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Zn 、 Cu 、 FeSO4 溶液
B、 Fe 、 Cu 、 ZnSO4 溶液
C、 Fe 、 ZnSO4 溶液、 CuSO4 溶液
D、 Cu 、 ZnSO4 溶液、 FeSO4 溶液
(6) 将 5.6?g 含有一种杂质的铁粉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 0.21?g 氢气,则该铁粉中混入的杂质是 (填“铜”或“铝”);把这种铁粉放人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入稀硫酸,若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7) 某种铁的氧化物 6.96?g 在高温下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只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其中二氧化碳为 5.28?g。经计算这种铁的氧化物为 (填化学式)。
如图为某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两组实验。
(1) 实验 I 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你认为是否合理 (填“是”或“否”),理由是 。
(2) 写出实验 II 中 C 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D 试管中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 实验 II 中要验证 Cu 、 Fe 、 Ag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 (填字母序号)。
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C
2. 【答案】C
3. 【答案】C
【解析】①中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银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 H> 银;
②中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即 Fe>Cu ;
③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 Fe>H ;
④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 Cu>Ag ;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②④的组合即可判断 Fe,Cu,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4. 【答案】B
5. 【答案】C
6. 【答案】B
7. 【答案】A
【解析】 Mg 、 Zn 能与物质①反应产生气体,证明物质①是一种酸;金属活动性顺序中 Cu 、 Ag 都排在氢的后面,不能用氢前面
的金属的盐溶液来验证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只能用其中一种金属的盐溶液,即硫酸铜或硝酸银溶液。故只有A正确。
8. 【答案】B
【解析】A、铁与 CuSO4 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 > 铜;银与 CuSO4 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 > 银;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 > 铜 > 银;故该方案合理。
B、 Cu 、 Ag 与 FeSO4 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 > 铜,铁 > 银,但无法确定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C、铁与稀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了活动性铁 > 氢;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活动性氢 > 铜;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说明活动性铜 > 银;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 > 铜 > 银;故该方案合理。
D、铁与 CuSO4 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 > 铜;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说明活动性铜 > 银;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 > 铜 > 银;故该方案合理。
故选:B。
9. 【答案】B
【解析】A、金属与酸反应,反应越剧烈,金属活动性越强,对比实验①②反应的剧烈程度,能判断出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A正确。
B、②稀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说明金属活动性,铁在氢前,④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说明金属活动性铜大于银,不能判断出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错,符合题意。
C、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和活动性弱的金属盐溶液反应,分析实验④的现象,能判断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C正确。
D、对比实验①②反应的剧烈程度,能判断出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镁 > 铁 > 氢,实验③铜和稀盐酸不反应,说明活动性氢 > 铜,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和活动性弱的金属盐溶液反应,分析实验④的现象,活动性铜 > 银,故金属活动性,镁 > 铁 > 铜 > 银,D正确。
10. 【答案】A
【解析】有 X 、 Y 、 Z 三种金属,如果把 X 和 Y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 溶解并产生气泡,Y 不反应,说明 X 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Y 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动性 X>H>Y。如果把 Y 和 Z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 Y 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而 Z 没有变化,说明 Y 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Z 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动性 Y>Ag>Z。则 X 、 Y 、 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X>Y>Z。故选:A。
11. 【答案】D
12. 【答案】C
【解析】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锌在氢前,铜在氢后,铜在银前;
A.锌与硫酸铜溶液析出红色金属,银与硫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选项说法正确;
B.铜与硫酸锌溶液无明显现象,使硝酸银溶液变蓝色,析岀银白色的金属,选项说法正确;
C.没有涉及铜及其化合物,故无法测定铜与锌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选项说法错误;
D.锌与稀硫酸有气泡产生,铜与稀硫酸没有明显现象,铜使硝酸银溶液变蓝色,析出银白色的金属,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13. 【答案】C
【解析】A、通过铁 + 稀盐酸反应,可以判断铁在氢的前边;
B、通过铜 + 稀盐酸不反应,可以判断铜在氢的后面;
C、通过银 + 稀盐酸不反应,可以判断银在氢的后面;
D、通过铜 + 硝酸银溶液反应,可以判断铜在银的前边。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通过A、B、D就可以比较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可以不必进行的是C。
故选:C。
14. 【答案】A
【解析】现有 X、Y、Z 三种金属,如果把 X 和 Y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 溶解并放出氢气,Y 不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Y 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 X>H>Y;如果把 Y 和 Z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Y 表面有银析出,而 Z 没有变化,说明 Y 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Z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 Y >银> Z;故 X、Y、Z 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X>Y>Z。
故选:A。
15. 【答案】C
【解析】由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四个实验,发现验证实验的设计思路为:根据三种金属与盐酸反应情况,可验证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然后利用金属铜和硝酸银的置换结果,验证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对比四个实验,实验B证明金属铜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实验D又可以证明银的活动性小于铜,所以,不做实验C也不影响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判断.所以:
A、A实验必需进行,故A不符合题意;
B、B实验必需进行,故B不符合题意;
C、C实验不需进行,故C符合题意;
D、D实验必需进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 【答案】D
17. 【答案】C
18. 【答案】D
19. 【答案】B
20. 【答案】D
二、综合题
21. 【答案】
(1) 均产生(大量)气泡;>
(2) 铜表面附着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 Cu 和稀盐酸(Fe 和 CuSO4 溶液、 Cu 和 FeSO4 溶液)
(4) Ag 、 Cu 或 Ag 、 Cu 、 Fe
22. 【答案】
(1) 固体变黑
(2) Fe+2HCl=FeCl2+H2↑;Mg,Zn;Ag,Hg;将 Z 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有红色固体析出,证明 Z 的活动性大于铜
23. 【答案】
(1) 延展性
(2) 混合物
(3) 10.5
(4) i Mn 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Pd 和 Cu 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或“Mn 的金属活动性比 Pd 和 Cu 强”
ii 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
【解析】
(1) 铜运用于航母电力系统的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2) 在一种金属中加热融合了其他的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合金,所以合金都属于混合物,客机大量使用的钛合金属于混合物。
(3) 据所学知识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所以铁制品中的铁元素的治理等于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通过高炉炼铁生产 6 万吨含铁 98% 的铁制品,设需含氧化铁 80% 的赤铁矿石的质量为 x,则 6×98%=80%x×2×562×56+3×16×100%,x=10.5?t。
(4) i 将 Mn 片、 Pd 片、 Cu 片分别加入到稀盐酸中,Mn 片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锰的活动性比氢强,Pd 片和 Cu 片没有变化,说明 Pd 和 Cu 比氢弱,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Mn 的金属活动性比 Pd 和 Cu 强;
ii 要确切得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需将 Pd 片加入到硫酸铜(或/氯化铜/硝酸铜等)溶液中,铅的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铅的活动性比铜的强。
24. 【答案】向试管中放入铁片、铜片,分别加入等量的稀盐酸;一支试管中产生气泡,另一支试管中无明显变化,产生气泡的是铁片,无明显变化的是铜片,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向试管中放入铜片,加入 2?mL 硝酸银溶液;铜片的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
【解析】比较铁、铜的活动性,可利用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向试管中放入铁片、铜片,分别加入等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的是铁片,无明显变化的是铜片,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比较铜、银的活动性,可向试管中放入铜片,加入 2?mL 硝酸银溶液,铜片的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
25. 【答案】
(1) 前面
(2) 强(或弱);FeCl2 (或 FeSO4 、 Fe(NO3)2);正确(或错误)
(3) R;Fe;Cu
26. 【答案】
(1) 有红色物质析出
(2) FeSO4;Fe>R>Cu>Ag
(3) H2SO4
27. 【答案】
(1) C
(2) ①
(3) i MgCl2;CuCl2 、 FeCl2
ii Fe 和 Cu
(4) 2660?t
28. 【答案】
(1) i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ii AB
(2) i 酸的浓度(或溶质质量分数);铁锈消失,溶液变黄色,产生气泡;Fe2O3+6HCl=2FeCl3+3H2O;Fe+2HCl=FeCl2+H2↑
ii 酸的浓度不同;金属的大小、盐酸的质量、盐酸的浓度
【解析】
(1) i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敞口防止时,由于氯化氢气体的挥发而造成溶液的质量减少。故填: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ii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了溶质,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剂的质量增大,二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会变小。故填:AB。
(2) i I 和 II 试管中相同的铁片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不同,浓度越大,产生气泡的速率越快;生锈的铁钉放入盐酸中时,铁锈中的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变成黄色,铁锈消失;然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又有气泡产生。故填:酸的浓度(或溶质质量分数);铁锈消失,溶液变黄色,产生气泡;Fe2O3+6HCl=2FeCl3+3H2O;Fe+2HCl=FeCl2+H2↑。
ii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放置三天的浓盐酸浓度会变小,酸的浓度不同,所以不能根据产生气泡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完成本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是金属与酸的接触面积、酸的质量以及浓度。故填:酸的浓度不同;金属的大小、盐酸的质量、盐酸的浓度。
29. 【答案】
(1) 石油
(2) H2O
(3) 2NaOH+CO2=Na2CO3+H2O
(4) Ca
(5) AC
(6) 铝;Al(NO3)3 和 Fe(NO3)2
(7) Fe3O4
30. 【答案】
(1) 否;选取的酸的种类不同
(2) Cu+2AgNO3=Cu(NO3)2+2Ag
(3) 减小
(4) CD